分享

石松

 HH老牛 2017-07-12
石松: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简介


  石松

  石松(Diaphasiastrum veitchii (Christ) Holub.)多年生草本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松属(Lycopodiella )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别名伸筋草,其茎直立,为二歧式分枝,叶为小型叶,多为针状,叶的基部膨大,在茎、枝的表面留下的印痕叫叶座。石松植物化石最主要保存类型是茎、枝表面叶座的印痕。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它生长于海拔3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红形或针形,长3~5mm,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称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与用量:3~12g。

  贮藏:置干燥处。

  植物形态

  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 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生于疏林下荫蔽处。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状

  ·性状鉴别


  石松

  (1)石松匍匐茎圆柱形,细长弯曲,长可达2m,多断裂,直径3-5mm,表面黄色或淡棕色,侧枝叶密生,直径约6mm,表面淡棕黄色。匍匐茎下有多数黄白色不定根,二歧分叉。叶密生,线状披针形,常皱缩弯曲,长3-5mm,宽 0.3-0.8mm,黄绿色或灰绿色,先端芒状,全缘或有微锯齿,叶脉不明显。枝端有时可见孢子囊穗,直立棒状,多断裂,长2-5cm,直径约5mm。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有白色木心。气微,味淡。

  (2)华中石松 类似石松,但茎呈二叉分枝成锐角展开,侧枝叶较疏,小枝叶密生,叶具膜质长芒。

  (3)灯笼草上部多分枝,长30-50cm,或已折成短段,直径1-2mm,表面黄色或黄绿色。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mm,黄绿色或浅绿色,全缘,常向上弯曲,质薄,易碎。枝顶常有孢子囊穗,矩圆形或圆柱形,长5-15mm,无柄,常下垂。气微,味淡。均以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石松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具气孔。皮层宽,表皮下和内皮层外侧各有10余列纤维群,其间为5-6列薄壁细胞,少数破碎成空隙,叶迹维束菜布于皮层中,内皮层明显。中柱内木质部外始式,分成几条在致平等的不规则带,与韧皮部间隔排列,韧皮部细胞多角形,近木质部处细胞较小。小枝的中柱作不规则辐射状。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狭长形,垂周壁念珠状增厚。上、下表皮均有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4-7个。

  (2)华中石松茎横切面:皮层近内皮层处,有一圈纤维束,外侧有数10列薄壁细胞,似海绵组织样;中柱内木质部与韧皮部排列整齐对称;韧皮部细胞靠近木质部的较大。

  (3)灯笼草茎横切面:皮层宽阔,靠表皮下有3-4列薄壁细胞,向内有3-6列纤维群,再向内为10余列薄壁细胞。中柱内木质部分成多数细条与韧皮部无规则地交错排列。

  生长习性

  生于低海拔林缘、疏林下,路边、山坡及草从间。喜温暖湿润,耐荫、耐旱、不抗严寒。

  主要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3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疏林下灌丛中。

  资源分布:产于世界温带及热带高山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河南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欧洲及北美等地。

  生长繁殖


  石松

  石松的繁殖主要是孢子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

  孢子繁殖: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袋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出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孢子繁殖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空间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

  组织培养: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经济价值

  石松用途广泛,可供观赏,全草可入药,亦可作蓝色染料等。

  1、观赏:石松叶大扇形,奇特雅致,配置林缘、路旁颇相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食用:石松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它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酿酒。蕨的幼叶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须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数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干制成蔬菜。食用和酿酒,桫椤茎干中含的胶质物也可食用。

  3、指示植物:小石松属中的一种为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气候的指示蕨类;对勘探某些矿藏有参考价值;可还可用于火箭、信号弹、照明弹的制造工业上,作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来提高稻田氮素营养,也可用来作绿肥,同时,它还是家畜家禽的优抟饲料。

  药材特征

  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直立茎2歧式分枝。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质薄,易碎。气无,味淡。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化学成分

  全草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占干品0.08%),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同属植物玉柏和垂穗石松的全草在浙江、四川等地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

  药理作用


  石松

  石松水浸剂对由皮下注射枯草浸剂引起发热之家兔有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石松碱及棒石松碱、棒石松毒,后二者之毒性较石松碱为弱。

  石松碱适当剂量能升高麻醉猫血压,也有报告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兔血压骤降;此时对呼吸皆无影响,中毒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对兔心1:50000~400000则减弱收缩力,收缩频率及心电图皆无改变。

  1:12500~50000对离体大鼠、啄鼠小肠有兴奋作用,兔离体小肠之蠕动亦被增强。对兔、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兔静脉注射30~50毫克/公斤有降温作用。对兔血糖、瞳孔、末梢红细胞数皆无影响。无抗菌及抗疟作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27.58±1.16毫克/公斤,腹腔注射为78毫克/公斤,中毒症状有过度活动,强直性、阵挛性痉挛,麻痹,窒息等;兔之中毒症状相似。给蛙淋巴囊注射50~200毫克/公斤可引起肌肉运动不协调、麻痹等。棒石松碱之毒性剂量:猫为0.05克/公斤、兔及大鼠为0.1~0.2 克/公斤。有人报告石松有利尿、增进尿酸排泄之作用,还能解除小儿之痉挛性尿潴留及便秘等。

  功效记录

  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石松

  ②《滇南本草》: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③《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选方配置

  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 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 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⑤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 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⑥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石松酒

  菜系及功效:关节炎食谱 工艺:其他


  石松

  ·原料

  主料:鹅肠草15克,川乌头15克,牛膝15克,草乌10克,鸡矢藤15克

  辅料:白酒500克

  ·做法

  1. 将石松、制川乌牛膝、鸡屎藤、制草乌切碎后置于容器中;

  2. 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健康提示

  本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之功效,适于风湿腰腿痛、腰膝软弱、四肢麻木等症患者饮用。

  ·食物相克

  川乌头:川乌头反半夏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忌豉汁。

  草乌: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小石松

  小石松(Diaphasiastrum veitchii (Christ) Holub.)多年生草本石松科(Lycopodiaceae)小石松属(Lycopodiella )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别名伸筋草,其茎直立,为二歧式分枝,叶为小型叶,多为针状,叶的基部膨大,在茎、枝的表面留下的印痕叫叶座。小石松植物化石最主要保存类型是茎、枝表面叶座的印痕。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它生长于海拔3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简介

  药材名:小石松


  小石松

  拉丁名:Diaphasiastrum veitchii (Christ) Holub.

  科中文名:石松科

  科拉丁名:Lycopodiaceae

  属中文名:小石松属

  属拉丁名:Lycopodiella

  别名:小石松,筋子草,伸筋草

  名称考证:小石松、筋子草(《植物分类学报》)

  科目来源:石松科植物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矮小石松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矮小石松的全草

  性味:苦、涩,平


  小石松

  归经: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湖北西部(神农架)、四川(峨眉山)、云南西北部

  古籍考证: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

  化学成分:含21-表千层塔烯三醇(21-episerratriol),石松三醇(lycoclavanol),石松四醇酮(lycoclavanin),21-表石松隐四醇(21-epilycocryptol)等三萜类及具有喹诺里西定(quinolizidine)母核的石松生物碱(lycopodium alkaloid)

  小石松这类植物在志留纪时数量较少,在随后的泥盆纪、石炭纪达到繁盛,并成为重要的造煤植物。形态特征:匍匐茎蔓生,高15~30cm。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

  ·形态特征

  小石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叶密生螺旋状排列,针形,长3-4毫米,先端渐尖,主茎匍匐状,长约60cm。侧枝直立,高5-7cm,多回二叉分枝,小枝略呈扁压状。叶坚纸质,螺旋状排列,斜展,线状披针形,长2-4mm,宽0.6-1mm,基部贴生在枝上,先端渐尖,全缘。孢子囊穗圆柱形,长2-3cm,生在孢子枝顶部;孢子叶卵形,长约4mm,宽约2mm,先端长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膜质。孢子囊生在孢子叶腋,圆肾形,黄色。

  小石松土生。主茎伸长呈匍匐状或攀援状,或短而直立;具原生中柱或中柱为片状;侧枝二叉分枝或近合轴分枝,极少为单轴分枝状。叶为小型单叶,仅具中脉,一型;螺旋状排列,钻形,线形至披针形。孢子囊穗圆柱形或柔荑花序状,通常生于孢子枝顶端或侧生。孢子叶的形状与大小不同于营养叶,膜质,一型,边缘有锯齿;孢子囊无柄,生在孢子叶叶腋,肾形,二瓣开裂。孢子球状四面形,常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3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疏林下灌丛中。

  资源分布:产于世界温带及热带高山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河南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欧洲及北美等地。


  小石松

  ·植物栽培

  小石松分栽不定芽,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

  华南舌蕨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华南舌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至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生长繁殖

  小石松的繁殖主要是孢子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 孢子繁殖: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袋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出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 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孢子繁殖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空间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

  组织培养: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经济价值

  小石松用途广泛,可供观赏,全草可入药,亦可作蓝色染料等。

  1、观赏:小石松叶大扇形,奇特雅致,配置林缘、路旁颇相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食用:小石松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它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酿酒。蕨的幼叶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须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数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干制成蔬菜。食用和酿酒,桫椤茎干中含的胶质物也可食用。

  3、指示植物:小石松属中的一种为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气候的指示蕨类;对勘探某些矿藏有参考价值;可还可用于火箭、信号弹、照明弹的制造工业上,作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来提高稻田氮素营养,也可用来作绿肥,同时,它还是家畜家禽的优抟饲料。

  4、药用:小石松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

  公石松


  公石松

  公石松是一种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中部山区,因其生长在深山溪谷边的岩石缝中,故得名“公石松”。珍稀的中草药,现多为人工栽培。据民间医生介绍:公石松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生津降火、利水通络、治咳等功效。熬夜多了的人可能导致无名肿毒,买点公石松与瘦肉或鲍鱼同炖,无名肿毒渐渐销声匿迹了。

  ·简介

  公石松是一种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中部山区,因其生长在深山溪谷边的岩石缝中,故得名“公石松”。

  公石松是珍稀的中草药,现多为人工栽培。据民间医生介绍:公石松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生津降火、利水通络、治咳等功效。熬夜多了的人可能导致无名肿毒,买点公石松与瘦肉或鲍鱼同炖,无名肿毒渐渐销声匿迹了。

  一说:公石松,又叫尖叶金线莲。兰科,开唇兰属,属拉丁名:Anoectochilus。花叶开唇兰。国内分布主要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厦门一带。生于山坡或沟谷密林下阴湿处或岩石上覆土中。

  ·形态特征

  公石松植株高8——16厘米。根状茎匍匐,淡红黄色,具节,节上生根。茎淡红褐色,肉质,被柔毛,下部集生2——6枚叶,叶之上具1——2枚鞘状苞片。叶片稍肉质,宽卵形至卵圆形,长0.7—— 2.6厘米,宽0.6——2.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微波状,全缘,上面呈鹅绒状绿紫色,具金红色带绢丝光泽的美丽网脉,背面略带淡紫红色,基部骤狭成柄;叶柄长约6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1--4朵花,花序轴被柔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膜质,长约6.5毫米,宽约3.5毫米,先端渐尖,背面被短柔毛,与子房近等长或稍长;子房圆柱形,不扭转,淡红褐色,被白色柔毛,连花梗长约6毫米;花不倒置(唇瓣位于上方);萼片淡红色,近等长,长约5毫米,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呈舟状,先端急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长圆形,稍偏斜;花瓣白色,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唇瓣白色,呈 Y字形,基部具圆锥状距,中部收狭成长4毫米、两侧各具1枚鸡冠状褶片且其边缘具(2--)3——4(--5)枚长约3毫米小齿的爪,前部扩大并2深裂,裂片斜倒三角形,长约6毫米,上部宽约5毫米,边缘全缘;距长约6毫米,上举,向唇瓣方向翘起几成U字形,末端2浅裂,其内具2枚瘤状胼胝体,胼胝体生于距中部从蕊柱紧靠唇瓣处伸人距内的2条褶片状脊上;蕊柱短;蕊喙直立,叉状2裂;柱头2个,离生,位于蕊喙的基部两侧。花期7月——9月。

  ·药理功效

  公石松是一种名贵药材,售价约是普通青草的10倍,性辛味苦,有利尿解热、清火祛湿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疮毒,也可用于治疗脱肛。

  据民间医生介绍:公石松是野生天然植物,性寒味甘,药性甘淡而清利,性凉而不寒,味甘而不苦,具有清热凉血、生津降火、利水通络、治咳等功效,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理想凉茶饮品。

  ·名字典故


  公石松

  关于公石松,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相传,漳州有位名医叫公石松,他在市区开了间药店,并将药店命名“公石松药店”。公石松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乐善好施,他在行医中发现,每当小孩长到4-5岁的时候就会“臭头”(头上长疔),用什么药才能根治呢?有一次,公石松到天宝大山(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边的一个村庄做客,这里的村民非常热情,常常用一种不知名的草煎出“红水”来招待客人。公石松和主人言谈中了解到,村里的小孩从未有过“臭头”,这话引起了公石松的注意,他心里想:“难道这与村民饮用的‘红水’有关?”于是,公石松向主人要了一些草带回家,他将这些草煎出“红水”,让有“臭头”的小孩饮用,第二天,奇迹发生了,这些小孩头不痛了,几天后,“臭头”也好了,而且头上不留疤痕。从此,公石松治“臭头”名声远播,前来购药的人络绎不绝,由于药价“公道”(价格合理),童叟无欺,大人要买药时就叫小孩去买,并顺口说:“去找公石松买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改口说:“去买公石松。”久而久之,“公石松”变成了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中草药名。

  ·食疗方法

  公石松性辛味苦,有利尿解热、清火祛湿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疮毒,也可用于治疗脱肛。

  食法一

  公石松可与鲍鱼、瘦肉或排骨一同炖食或熬汤,又好吃又营养。

  方法1、熬夜多了的人可能导致无名肿毒,买点公石松与瘦肉或鲍鱼同炖,无名肿毒渐渐就能销声匿迹了。

  方法2、用清水泡8分钟,重复洗至无沙土均可,放些骨头、鸡肉,一起蒸汤。如:小孩惊风发烧,可用公石松直接熬水喝,具有明显疗效。是对宝宝有较明显的降温作用又不伤及宝宝娇嫩肠胃的首选。

  食法二

  以水泡服或煎服

  方法1、一次50克,放在碗里隔水肫,煮出来的水是红红的,再放点冰糖。味甘好喝,对去肝火很有效。

  方法2、煎服。

  附方:别甲二钱石松二钱水碗煎五分

  方解:1、煅别甲:味咸性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2、公石松:即是尖叶金线莲味甘性平凉血平肝清热解毒;

  3、在“保安宫”另有凤凰退一钱味甘性平有养阴清肺之功效;

  本方功效:本方有滋阴潜阳清热凉血软坚散结。用治阴虚劳损、潮热骨蒸盗汗、脾胃虚弱、肝脾肿大、血热毒盛引起口疮咽痛斑疹等症。

  垂穗石松

  垂穗石松,多年生草本。须根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弓,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垂穗石松的全草入药名为铺地蜈蚣 (《福建民间草药》)。


  垂惠石松

  ·异名

  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水杉(《植物学大辞典》),狗仔草(《广州植物志》),狮子草、龙须草、舒筋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土木胶、猫子藤(《福建民间草药》),石子藤、青筋草、松筋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收鸡草(《陆川本草》),蜈蚣草、山毛柏(《南宁市药物志》),凤凰伸筋(《江西中药》),鹿角草(《闽南民间草药》),伸筋草(《淅扛民间草药》),立筋草(《四川中药志》),寸金草、寸寸草(《重庆草药》),合金草(《湖南药物志》),龙角藤(《福建中草药》)。

  ·采集

  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药材

  干燥茎叶,全像呈黄绿色。茎圆形,长约8~9厘米,具有缴棱线,分枝较多。茎上生有淡棕色圆形之根,细而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之白色髓部。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小叶。味苦。以色青、质净者为佳。

  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本品与同属植物石松的全草,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垂石松碱、羟基垂石松碱、烟碱等多种生物碱,垂石松黄酮甙、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以及三萜类、山芝烯二醇、山芝烯三醇、21-表山芝烯三醇、芒柄花醇等的乙酸酯。

  ·药理作用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性味

  甘,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无毒。”

  ③《重庆草药》:“微苦带涩,无毒。”


  垂惠石松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

  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

  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

  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

  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

  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忌服。

  ·选方

  ①治跌打损伤,调和筋骨:伸筋草茎叶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虚痨病,咳嗽,吐血,小便不利,遗精:铺地蜈蚣一两,公猪小肚-个(去浊洗净)。和水适量,炖二小时服。日服一次。连服三至五次。(《闽南民间草药》)


  垂惠石松

  ③治吐血:铺地蜈蚣一两。捣烂,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肝炎,黄疸: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煎服,每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红糖半两。加水煎服,一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蛇缠疮:伸筋草焙干研粉,加麻油、冰片调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小便不利、梦遗失精:鲜铺地蜗蜈蚣一两,鲜海金沙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繁殖栽培

  孢子或分株繁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