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红

 苏迷 2017-01-08
施泉明
  “洞庭红”是一种红橘,产于苏州的东山和西山,是苏州的贡品级特产。影视剧《橘子红了》里的故事,取景自东山镇陆巷古村,其中有多处场景描绘了橘子成熟后“万绿丛中点点红”的景象。
  早在唐代,洞庭红就被列为贡品,品种以早红橘和料红橘居多,统称“洞庭红”。洞庭红橘皮红瓤黄,汁多味美,甘而略酸,香味宜人。早红橘一般中秋之后便开始转黄,九月重阳稻熟时橘红,因其“早红皮薄而先熟”而得名。而料红橘在立冬之后才可成熟采摘,贮存时间长,且色香味不变。春节期间,料红橘仍有应市,是橘中之俏品。大诗人白居易曾有“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一诗对其加以赞誉。相传,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的时候,年年要来洞庭东西山,亲自挑选每一筐上贡进京的橘子。
  到了宋代,著名的《太平广记》曾有这样的记载:洞庭红是江苏进贡之物,皇上用它来恩赐大臣宰相,就是京城中也没有。可见在当时,洞庭红是多么稀罕的物品。
  按照传统观点,“东西山柑橘,得霜气而始熟”,洞庭红橘要在每年11月中旬以后方能上市,此时来自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蜜橘已经卖了近一个月了,从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晚熟的洞庭红橘却以独特的风味以及耐存储的特点经常出现在过年时苏州人家的果盘里。到了农历新年,一篮鲜红的洞庭料红橘成为不少人家走访亲友的礼物。清初有古诗记载:“霜降莫愁时果少,客船争买洞庭红。”
  古诗文中描绘“洞庭红”最详细的莫过于凌濛初的“二拍”,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说的是明朝家住苏州阊门外的书生文若虚,下海经商,却没有本钱,邻居张大等请他随同去做海外贸易,送了一两银子。文氏便将这银子买了东西山产“洞庭红”橘子百余斤,本意是准备途中解渴。没想到到了吉零国,“洞庭红”大受欢迎,被当成稀世珍品抢购一空,竟赚了个一本万利。
  文中多次详细描绘了“洞庭红”。开头写文若虚信步街头,“只见满街上箧篮内盛着卖的:红如喷火,巨若悬星。皮未皲,尚有余酸;霜未降,不可多得”。然后说到产地,“乃是太湖中有一洞庭山,地暖土肥,与闽广无异,所以广橘福橘,播名天下。洞庭有一样橘树绝与他相似,颜色正同,香气亦同。止是初出时,昧略少酸,后来熟了,却也甜美。比福橘之价十分之一,名曰 ‘洞庭红’”。到了海外,客商们各自上岸去交易了,文氏留下看船,无聊中打开那篓红橘,“摆得满船红艳的,远远望来,就是万点火光,一天星斗”,引来争抢,最后被一大户包下去进贡贵人。文若虚得了一千多两银钱,从此转运,成为富商。
  “洞庭红”不仅给文若虚带来了好运,也曾给东山西山百姓创造了不少财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山甪里村人大多以种“洞庭红”为主业,橘子最吃香的时候,一家人一年收成300多担橘子,挣的钱能盖一座小楼房。但后来外地蜜柑冲击苏州市场,苏州人也开始觉得地产红橘不如温州蜜柑等新品种甜,而且红橘果核多,化渣性不好,吃客要不停地吐核,既不雅又不方便。洞庭红橘曾一度面临消亡的困境。
  2012年起,吴中区对洞庭红橘加强管理,从农民家里搜集红橘树,在东山环太湖公路景观带和万家生态林设立保护区,并组织专业队伍对它们进行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树势得以恢复。
  如今每到暗霜初降,万绿丛中红橘点点,这一古诗文中记载的亮丽风景再次呈现在姑苏大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