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深圳古籍书店:特区首创,八方众筹(下)

 真友书屋 2017-01-09

当时在那里买到了怎样的古籍,或者是否买和没买,今天都已模糊,但那一刻的心情,我却不能忘记,因为好书已经被陈东选走了,这个结果对我而言,当然是个不小的打击,以至于后来回到北京我见到陈东时,仍然像祥林嫂那样,对这件事念念叨叨,搞得陈东以为我的所言有着弦外之音,于是他答应以原价转让几部古籍给我。后来,我果真到陈东家选了几部书,他给我的价格也的确便宜。



古籍书店入口


其实冷静地想,我知道陈东做得并不错,那个时段有一句著名的理论——“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不知那时的深圳街头,是否张贴着这句著名的口号,但此话所折射出的心态,却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识,而陈东能够通过特殊的办法买到更多自己的所爱,不论是那时还是今天,其实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说到底,我的不满不过就是嫉妒心作怪罢了,如果我也有他这样的捷径,说不定——其实不应当用这个词,应该是“一定是”会把这个政策用足。



2016年的古籍价格


我在席间向众人讲述了这样的一个过往,众人均感叹这倒是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建议我认真地在罗湖书城内转几圈儿,以便让自己回忆起更多有趣的故事。但当天下午,我已经有了其他的约会,于是,准备第二天才来这里认真地过一过回忆往事的瘾。而此时胡洪侠先生却建议我,再看一看古籍书店所珍藏的善本,虽然没能买到这些好书,但看一看,也算是以过屠门而大嚼的方式来慰我饕餮之情。



长长的一溜


何总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而后他请张霞安排看书之事。张霞称,因为特殊的原因,古籍书店的善本部分已经锁入了保险柜里面,而要打开这个保险柜,则需要六位相关人员同时在场。把古籍看护得如此之严,这在其他的古籍书店中少有见到,我料想这里一定有特殊的原因在,而后听到了在坐者的解释,果真印证了我的判断。



大多是新印古籍


当天晚上,陈新建先生给我来电话,说书城到此时还未将共同掌管这批古籍的人员凑齐,明天是否能看到书则是个未知数,我告诉陈兄无妨,因为我已经定了第二天的机票,明天上午能够看到书当然好,即使不能,我到书城内转一圈儿,也想以此来唤起我曾经的记忆。



在办公室墙上看到了该书城开业时的大照片


第二天一早,陈新建来到酒店楼下,他说书城已经安排好了看书之事,这个结果当然令我高兴,于是再次来到了罗湖书城。而后前往办公区域,在那里正好赶上张霞去安排其他工作,我在等候之时,无意间看到墙上挂的一张大照片,而这张照片的内容,正是罗湖书城开业当天的情形,这一瞬间让我回忆起了当时的情形,于是在照片内仔细地寻找,可惜未能找到自己的身影,然而我却注意到这张照片上写明的日期是——1996年11月8日,是书城开业的日子。



这个开业日期让我瞪大了眼睛


看到这个日期,突然让我有着一种异样,因为巧合的是,今天我再到罗湖书城的日期是——2016年11月7日,而正是在20年前的这一天,我第一次走进了罗湖书城的大门,那天是书城开业的前一天,没想到20年后的同一天,我竟然又站到了这里,这种巧合真不知应当用怎样的语言来解释,也许这正是冥冥中的一种命中注定吧。



古书摆在监控之前的别样感受


我把这个巧合立即告诉了陈新建,陈兄听闻后也很兴奋,他也觉得如此的巧合确实无从解释,于是,我立即拿起相机拍下了这张难得的照片,可惜这张照片装在镜框之内,我变换着多个角度,也无法躲过上面的光斑。我的这番折腾引起了旁边房间内一位先生的注意,他和蔼地问我有什么事,陈新建马上介绍称,此人是罗湖书城的总经理孙太清先生。



规整的书根


孙总把我二人让进他的办公室,而后在那里聊了起来。我讲到了这个巧合,同时又感慨自己这个曾经向往的圣地,竟然自己能来到这里举办了讲座,同时冥冥中又让我转天来这里怀旧,孙总也认为这真是个特殊的巧合,而后他向我讲述了我所不知的一些跟该书城有关的历史。


而今的深圳已经有了四个书城,今年第五家书城也将开业,但罗湖书城却是深圳的第一座书城,而在其成立20周年的日子里,我能来此办讲座,这也算是我对这段特殊经历的一种特殊纪念方式吧。



原装的嘉靖本


张霞女史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看书之事已经安排好,于是我跟随孙总和张总,一同来到了书城的一楼。我注意到他们把我带进了书城的保安监控室,在这里,我看到多位工作人员在此等候,孙总向我介绍了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财务副总廖作为先生。廖先生很客气地跟我说,希望我看完这些善本之后,能够将这些书估出一个大概的价格,以便他们做相应的处理和安排。他的这句话让我心动:看来,还是有机会从这里得到一些善本。



品相上佳


然而在现场一同看书者,还有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王磊先生。王兄也是爱书之人,他对书的痴迷不在陈新建先生之下,他二人同处深圳,当然比我有太多的便利。想到这一层,我只好收起自己的觊觎之心:真有这样的好机会,恐怕书也难到我的手中,说不定会重演20年前陈东在这里买书的场景,既然这样,那我就收起非分之想,认认真真地看书吧。



该书也同样有着整齐的书根


但是,监控室内的荧光屏还是让我分神,监控室的面积不大,我感觉不足20平米,而屋当中摆放着两个方桌,方桌前方的墙上有6块面积不小的显示屏,每个显示屏上又分出了16个不同的显示内容,一眼望上去,店堂内以及店堂外的各个角落,已然都汇集其中,看来,要想在这里做孔乙己,恐怕是很难的一件事。



精心挑选后的收藏


荧光屏的侧边有一个独立的门,那个门是一种全封闭的铁门,善本书就是人那里拿出来者,于是我静下心一步步地观看这里的藏书。


在这里看到的第一部是《苏东坡诗集》。从版刻风格看,这是明末刻本,然而该书的外观颇为整齐,并且有着旧写的书根。



东坡诗集


而后又看到了一部医书,该书名为《钱氏小儿宜诀》,该书乃是明嘉靖辛亥刻本,寻常所见者,医书无论是刊刻还是印刷,均较粗糙,但这部书却不同,也算明代嘉靖本中的不多见品种。



《钱氏小儿宜诀》


《春秋左传注疏》乃是明嘉靖间李元阳所刊《十三经注疏》本,该本的流传虽然不稀见,但书城所藏的这一部却较为初印,且为白棉纸原装,翻看内页,未见补版。近两年,杜泽逊老师对该书的版本颇为关注,他有一种新的见解,认为李元阳本的《十三经注疏》,有可能利用了前朝的版片,所以他凡见该书的零种都会仔细地研究,而书城藏的这一部,不知对他的研究是否有特殊的价值在。



杜泽逊老师所关注的李元阳本《十三经注疏》零本


《逊志斋集》也是一部嘉靖白棉纸本,总体而言,这部书虽然流传较广,但明白棉纸本却并不多见。余外,还看到了20多部不同的书,同时还看到了几部难得的旧拓。总体来说,在这里看到的古籍与碑帖,我有一个整体印象,就是这些书是刻意挑选留下来者,并且这个挑选者对古籍市场特别了解,因为这些书均为近二十年来古籍市场上的热门品种。



《逊志斋集》序言


虽然我不知道这位挑选者是何人,也不知该人是否今日在场,但我还是直率地讲出了自己的观后感,同时难得之处,则是这些书的品相都很好,看来这位挑选者也是位唯美派,因为这些书不但看上去整齐,并且大多都有书根,尽管没有函套,但这些书的品相依然保护得很好。



明嘉靖《三礼》本的《礼记集说》


我的这些判断得到了现场领导的认定。而后廖总跟我说,集团对如何妥善地安置这批书,也曾做了认真的考虑,毕竟书城是经营单位,而非图书馆或博物馆,所以各位领导既重视这批书,又担心因为自己的保管不善而让这些书受到损伤,所以他想听我有怎样的建议。



保元堂本的《玉台新咏》


我并不了解领导所言这番话的用意,于是我郑重地跟他讲:书店里藏有善本,也并非是不可以的事情,比如北京的中国书店和上海的博古斋,虽然他们都藏有不少的善本,但他们却都能从中选出一些难得之本去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且有很多部,业已入选,如果深圳书城愿意参加这种申报,我可以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廖总说,当然好。



明内府本《历代名臣奏议集略》


告辞众人,从监控室走出,我依然惦念着当年深圳古籍书店原址,而今的书城一楼已经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已经做了业态上的转变。展眼望去,乃是星巴克、肯德基和中国联通,这种情形当然让我少不了一番感慨。而陈新建当然比我对书城更为熟悉,他向我讲解着这里的变化,以及古籍书店的原址所在。



《五臣注文选》本的《扬子法言》


而后我们来到了二楼,这里面的变化也跟当年有了很大的差异。在过道附近,则以很长的展板形式展现着,该书城20年来曾有过的光荣。


来到了三楼,当年屈居一个角落的古籍书店,也同样没有了踪影。



旧拓本《郙阁颂》封面



《郙阁颂》内页


重新回到四楼,又来到了我昨日讲座的那个区域,在这里踏踏实实地走入古籍书店。我原本以为书店的面积较大,走进里面一看,仅是长长的一个窄条,这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些新印线装书,我所挚爱的古籍,仅有一架书,而书前摆放着书目及价目表。我看了一下上面的价格,其标价之高跟几年前有着天壤之别,这也应当是一种与时俱进吧:既然书少了,那就把价格标上去,这也应当是一种惜售的表现。孙总的解释,果真印证了我的判断。



旧拓本《爨龙颜碑》


重新回到一楼,又再次来到那个熟悉的大门之前,而今眼前的变化已经和20年前有了很大的区别,张霞向我讲解着当年的规格以及历年的变迁。虽然如此,当我展眼回望这座熟悉的大楼时,原本在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又与眼前的景色叠合在了一起。



明拓本《星凤楼帖》



《星凤楼帖》的落款儿及收藏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