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妈把娃送到名校,另一个妈把娃送到医院,妈妈因素太重要了……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7-01-09

两个妈妈是朋友,她们的两个孩子一般大。打小孩子在一起玩,孩子玩的时候,妈妈在一起聊。十多年后,一个娃进了斯坦福大学,另一个娃进了心理病诊所。


两个孩子小时候没有什么大的差距,十年之后竟然有天壤之别。孩子的差距是多因素造成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妈妈的因素的确是太重要了。


根据两位妈妈的回忆,我将两者在孩子成长中不同的教育方式叙述一下,给各位明智妈妈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在幼儿期,谁让孩子接触“新鲜”越多,谁教育就越成功


A妈妈:在儿子8岁前,要让他尽量多看、多听、多接触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每天换一条新路走到学校,换一种口味的食物,看不同的书,听不同的歌,甚至是孩子接触不同的物体温度、多接触大自然。


B妈妈:在儿子8岁前,没有让孩子接触不同新鲜事物的教育意识,有时害怕孩子危险,斥责孩子,不允许动这动那,循规蹈矩,给孩子多报班,基本是让孩子接触的都是单一的事物


孩子在幼儿期间,任何事物都是感觉新鲜的,这是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这个阶段,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多多接触新鲜事物,从而丰富孩子的脑部神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A妈妈做到了这点,可惜B妈妈让孩子接触的过多是书本,最多是钢琴等,接触面太狭窄,孩子的大脑活力可能因为重负而受到抑制。



二、谁让孩子主动讲出书本或其它需要表达的事情,谁教育就成功


A妈妈:孩子还不会抬头的时候,只要妈妈有空,就会躺下来给他们读书,她会对孩子说:“接下来,你来读给妈妈听哦!”,有时孩子说的不清楚,妈妈也耐心且兴奋的聆听。有时候,孩子指着一些物品想要,却说不出来叫什么?妈妈也不急于给答案,而是提醒一个字,让孩子把后面的字说出来。


B妈妈:很少给孩子阅读,总觉得读书是幼儿园以后的事情,急什么。孩子要表达什么,妈妈就替他说出来,直截了当地问孩子是不是这样?


让孩子把书本或者需要表达内容说出来,本身就是一个促进孩子思考的一个过程,并且也锻炼了孩子喜欢表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重要的思维体操。这个时间,在孩子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应当开始了。



三、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谁锻炼得越巧妙,谁教育得越成功


A妈妈:妈妈鼓励儿子去做饭,孩子3岁时,就鼓励孩子站在小椅子上,帮她择菜,搅拌。她认为,做菜是对锻炼注意力非常有效的活动,切、炒、定时等等烹饪中的动作,如果不专注就会受伤,做错一个步骤,味道就会变。孩子往往都是吃货,让他们长期专注,做出一道美味的饭菜,在等待中培养耐心,在做饭中培养注意力,这就是典型的延迟享受的训练。


B 妈妈:觉得孩子参与做家务是捣乱,感到心烦。有时,拿个手机或者让孩子看电视,哄他高兴。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宜早不宜迟。最好在学前就要有意识的设计活动,家务活动是天然的锻炼孩子注意力的好办法,另外,也可以通过一起走迷宫、解谜、乐器等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


四、给孩子多讲故事,谁给孩子讲故事越经常,对孩子的教育越成功


A妈妈:每晚睡觉前,除了读书上的故事,她还自己编一套系列故事给儿子听。她认为,这一方面是想制造一些属于亲子间的回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从小在没有图片和文字的情况下,仅用耳朵听,顺着父母的描述,就能够在头脑中运用想象力,获得想象的乐趣


B妈妈:基本没有这种意识,而且自己本身不喜欢读书,总觉得读书应当是学生的事情。


想象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给孩子多讲故事,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聆听能力和耐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想象力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有创造力和学习的潜力。


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谁把游戏与学习结合得越早越好,谁的教育就越成功


A妈妈:十分注重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比如,学拼音时,她把拼音小小地写在字的下面,然后贴到远处,接着让孩子看字说出拼音,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就让他跑去纸前面看答案,看完后她会告诉孩子:“不是妈妈教会你的,而是你用自己的身体记住的哦。!”另外,家人还和孩子玩“找字”的游戏,全家人一块比谁能在报纸上圈出最多的“的”字。等等


B妈妈:只会吼叫,“还不赶快去做作业去”,“你的分数为什么那么差,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孩子只有心动,才能行动。学习动力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孩子天性好动,而且追求乐趣,如果,我们都能够如A妈妈那样,多想办法,设计趣味式的学习法,这样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打下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学习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六、培养孩子的判断力,谁把问题抛给孩子,谁就教育得越成功


A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例如,问孩子:“你希望吃什么冰激凌?”如果孩子说“随便”。那么,她会接着问:“你上次吃的**品牌,你觉得味道怎么样?你希望是继续吃这种的,还是希望换另一种口味?”

孩子考完试后,拿着成绩回来,她会和孩子一起研究,经常问:“孩子,这道题,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了?你当时怎么想的?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的答题方法?”


B妈妈:习惯于替孩子告诉答案,甚至把自己的答案强加于孩子。例如,经常是这样的表达“我看你还是吃**牌的冰激凌算了”,“听话,就这样办“。孩子答题时想不出怎么做,妈妈会急得说:“这还不简单,不就是这样算,你笨死了”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能够受到尊重和支持,他就会养成开动脑筋的习惯,这样就是培养责任心。孩子在今后遇到事情时,会经常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因而更有自信。相反,就会养成依赖、思维懒惰的坏习惯,因而将是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的障碍。


七、培养孩子的探究力,谁越尊重孩子的提问,谁的教育就越成功


A妈妈:无论孩子问她什么,即使是自己再忙碌也要停下手中的活,面对孩子,先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且每次都表扬他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好在……”


B妈妈: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一种“没闲工夫回答孩子的问题”或是“你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的感觉。有时不耐烦地说:“没看我在炒菜吗?先一边呆着去。”


孩子的提问是最宝贵的探究精神,是求知欲强的重要表现方式。成人对孩子的提问的重视,就是在保护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成人对孩子提问的忽视与轻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幼稚,而且父母对自己爱动脑子是排斥的,因而,慢慢地就不愿意提问,大脑也就停止了主动运转。这样的后果是,孩子以后在学习上也会如此,不愿意开动脑筋,不愿意深入钻研。不会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考试成绩会越来越差,最终对学习产生厌倦。


八,培养孩子的表现力,谁尊重孩子的表达,谁在教育上就越成功


A妈妈:大人在说话的时候,孩子会经常插嘴问一些问题,这位妈妈都会尽量解释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参与其中。有时孩子在教室中打断了老师的讲话,提出问题,妈妈也会说:“孩子,你的提问挺好的,如果在提问之前,能够举手,让老师有个心理准备就更好了。”


B妈妈:训斥孩子,认为孩子不懂礼貌。甚至生气地告诫孩子说,“大人说话,你小孩子别插嘴”


如果大人说话时,不让孩子参与,甚至非常排斥,那么就是关掉了孩子一个重要的观察世界窗户,同时把“耳朵”也“关”了起来 ,这样,孩子会主动将自己孤立于家长的视野之外,形成严重的封闭思维和隔膜。


九 ,培养孩子的幽默,谁在家里越会调节气氛,谁的教育就越成功


A妈妈:当孩子情绪低落,或者遇到小挫时,经常与他开玩笑。一次,考试回来,看到孩子眼里掉着泪。我就逗他,你们化学实验考试除了氧气,乙炔外,竟然还需要加眼泪呀。当时就把儿子逗乐了。再比如,叫儿子吃饭半天不出来,妈妈就开始喊儿子的爸爸:“快点看看,儿子最近压力太大了,是不是失聪了?”


B妈妈:天天吊着脸,碰到孩子学习不好,就责怪。碰到孩子不答应就开始训斥:“你耳朵是不是聋了,还要让我叫你几遍呀。”


有幽默感的人,乐观、大气。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就是在塑造孩子豁达的心胸和格局。把家里的气氛调节的充满欢声笑语,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这不仅是涵养心性,而且在培养孩子的幸福能力和沟通艺术。



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谁越是旗帜鲜明,谁的教育越成功


A妈妈:高中前禁止孩子玩电游。她认为,高中前是孩子大脑与身体的发育活跃期,她想优先让孩子多玩一些扩展想象力、调动全身的娱乐活动,而电子游戏总是会给孩子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孩子一玩就会连续玩很久,时间长了,会习惯偏向这一种思维方式,而失去培养其它能力的机会。所以,她在限制孩子不得在高中前玩游戏前提下,还主动给孩子找到有趣的书籍或电影,和孩子玩很多面对面的游戏,比如纸牌,猜谜、魔术,只要有空就会全家一块儿出去钓鱼、远足、户外运动


B妈妈:刚开始有些放纵孩子玩电子游戏,之后看到孩子因此已经影响到学习了,开始急了,就不让孩子玩,结果,孩子因为逆反,偷偷摸摸地到网吧,进而有了网瘾。


电子游戏对孩子利大于弊,孩子高中之前,意志力相对薄弱,如果,让孩子玩电子游戏,那就是帮助游戏破坏孩子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帮助游戏破坏孩子对其它娱乐活动、有意义的户外活动的兴趣,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当禁止孩子玩游戏,这样做,似乎残忍了些,但只要我们能够像A妈妈学习,把孩子引导到更为广阔的其它“游戏”天地,孩子就不会有更多的逆反心理。如果我们再多多陈述利害,并且告诉他,可以在高中时候有节制的玩,那么,孩子就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许多孩子玩游戏上瘾,病因就是在孩子小时候,家长持放任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之后,又简单粗暴地禁止,不讲方法,结果,反而使母子关系对立。



总结:两位母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同,是导致孩子结局不同的重要原因。(虽然不能妄言是唯一原因)。但的确给我们以启示,对孩子的教育是天大的事,妈妈一定不可等闲视之。教育孩子如同治水,要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做,如大禹那样有智慧的引导。而不能够走向要么让孩子放任自流,要么无知的蛮干两个极端。作妈妈的不容易呀,需要经常动脑筋,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