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津城 天津概况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7-01-09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西北与首都北京毗邻,相距仅120公里,市域面积1176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拥有1228万人口。天津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种类齐全;拥有山、河、湖、海、泉、湿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天津在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和影响,中西文化交融,构成了独特的人文资源;堪称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天津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为目标,城市整体环境突出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体现文脉传承,彰显城市特色,充分展现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大都市现代化气息,逐渐形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国际化的旅游环境。

地理位置

天津市位于北纬38度34分至40度15分,东经116度43分至118度4分之间,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天津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背靠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十几个省市区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区划人口

天津现辖15个区、1个县。包括滨海新区、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县。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76.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6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76.18万人,增加35.27万人,占常住人口增量的79.1%。居住证制度顺利实施。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16.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61万人,非农业人口645.0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19‰,死亡率6.05‰,自然增长率2.14‰。

市花市树
天津市花 --月季

天津素称“月季之乡”,月季栽培历史最久,南运河、子牙河沿岸是重要产区。月季花绚丽多彩,馥郁芬芳,且四季花开不断,深受市民喜爱。1984年根据市民评选结果,市园林局、园林学会推荐,市10届人大常委会 16次会议批准定为天津市市花。1991年统计全市栽植月季达187.77万株,约600个品种,有月季园7处,月季路8 条,集成“中环彩练”为津门十景之一。1991年市人民政府决定改为举办市花节------“天津月季花节”。

天津市树--绒毛白蜡

绒毛白蜡引入天津仅30年就成为行道树、庭荫树及居民区主要树种。1984年12月25日市人大10届常委会第16次会议正式将绒毛白蜡定为天津市市树。到1991年全市用于园林绿化的绒毛白蜡数量共143.22万株。栽植最早的北仓苗圃院内和丁字沽一带的大树高达24米,胸径65厘米以上,材质优良可和东北产的水曲柳木材相媲美,也是郊县四旁植树和荒山造林的优良绿化树种。

历史沿革
天津的由来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别名津沽、津门等。

天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朝(公元618-907年)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近代史上的天津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6.1%。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城市地位的显著提升。随着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又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这颗渤海明珠必将更加璀璨。

交通概况

天津市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和具有先进的电信通信网及便利的邮政网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位于东丽区,距天津市中心13公里,距天津港30公里,距北京134公里,南至津北公路,西至东外环路东500米,北至津汉公路及京津高速公路,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主要的航空货运中心之一。滨海国际机场代理国内外客货运包机业务,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各航空公司提供地面代理业务。机场基地航空公司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奥凯航空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银河国际货运有限公司。2010年6月1日天津航空获批扩大经营范围,将经营国内干线航空及国际航空市场。

铁路

天津铁路不仅处于京沪铁路、津山铁路两大传统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还是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津保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是北京通往东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

公路

公路网是以国道和部分市级干线为骨架,以放射状公路为主的网络系统,以外环线沟通各条放射公路的联系。通过天津的国道主干线有4条: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福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拉丹高速公路和拉丹高速公路津唐支线;国道5条:京哈、京塘、津同、津榆公路和山广公路。市级干线有:津围、津北、津沽、津岐、津汉、津静、金钟、津霸、津永、津杨、津涞、津港等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4243公里。高速公路143.85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73.8公里。

旅游概况

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里。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

全市旅游行业紧紧抓住天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难得机遇,及时把我市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转化为旅游产品,制定观光线、编写导游词、培训导游员,不断丰富天津旅游产品。精心策划推出的“近代中国看天津”等旅游品牌,得到中外游客的高度认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游以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欧陆风韵、意奥风情、小站练兵等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为核心载体,形成多条“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游客通过观光游览,体验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加深了对天津在中国近代历史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感受了天津旅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品味了“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

“都市博览游”以天津的都市景观为核心吸引物,突出市容市貌、历史街区、民俗风情、休闲购物、文化演艺等内容,游客通过览市容美景、逛历史名街、观名博院馆、购时尚名牌、赏曲艺名戏,感受天津城市的历史沧桑和现代时尚。

“一条海河观光带,半部中国近代史。”海河风光游依托海河综合开发形成的水体、桥梁、堤岸、建筑景观和夜景景观,延伸了古文化街、津湾广场、意大利风情区等多个商贸旅游区,成为传承城市文脉、包蕴津沽风情、展现都市繁华的城市名河。精心策划推出的风光游、夜景游、商务游等游览线,深受游客喜爱。

“滨海休闲游”涵盖海洋、海港、海滩、邮轮、炮台、主题公园及工业旅游等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推出了“逛海港、游海湾、品海鲜、赏海景的观光游”,“登航母、游炮台、观动物、乘邮轮的休闲游”,“坐渔船、撒渔网、住渔家、渔民体验游”,以及工业旅游等系列旅游产品,提升了滨海新区旅游产业的功能。

“山野名胜游”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盘山风景名胜区和以世界文化遗产——黄崖关长城风景游览区为代表,集名山、雄关、幽林、秀水、古刹于一体;以西青区的热带植物观光园和杨柳青民俗大院、宝坻区的帝景温泉城、静海县的仁爱团泊湖温泉度假区、东丽区的温泉欢乐谷、津南区的宝成博物苑和小站练兵园等为代表的旅游度假产品,使游客得到休闲度假的体验。

随着天津城市地位的提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众多重要会议活动纷纷入驻天津。由国家旅游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特别支持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已在天津成功举办了七届,旅游产业博览会以“旅游产业的盛会、合作共赢的舞台”为主旨,搭建了旅游产业和旅游装备制造业交易的平台、旅游推介和旅游演艺展示的舞台、旅游创新和区域合作发展研讨交流的讲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和魅力天津的一张亮丽名片,几年来,中国产业博览会主题越来越突出、特色越来越鲜明、商品越来越丰富、活动越来越精彩、影响越来越广泛,得到了参会参展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好评。

目前,天津旅游业正在以“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为目标,大力推进“都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三大支撑体系建设。实施“一带三区九组团”的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天津美食
津地饮食丰富,民众爱吃会吃,尤喜食海鲜,素有“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之俗语。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银鱼、紫蟹、大红袄”中之银鱼、紫蟹皆为天津特有的名贵海鲜食品。由于市内曾有许多清朝遗老遗少、文人、政客、军阀等寓居津门,加之商人之间的交易和达官显贵的宴饮,影响并形成了津人好“下馆子”之风尚。每遇熟人在饭庄相遇,还讲究“添菜”之礼。津人擅长烹饪,口味既有“南甜”,又有“北咸”,且酸、辣、香、麻一应齐备。津菜菜系以扒、烹、烧、炒、煎、烙、烤、煮、炝、凉拌、腌、酱等为主要烹调方式。并以“八大碗”配置宴席菜肴。 民间小吃风味独特,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大麻花不仅是旧时朝廷指定的御膳,而且也是今天享誉世界的美食佳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