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艺术里“呐喊”

 百了无恨 2017-01-09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

  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最初出现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

  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


  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与野兽派风格相似,以其浓烈有力的色彩,富于张力的笔触,对更为复杂的情感,如孤独、绝望、愤怒、悲观、痛苦、焦虑、空虚、颓废的极致表达,传达出一种情绪紧张的悲剧感。

  以上表现主义的主要特征,

  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

  是艺术家对客观形态的夸张、

  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

  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

  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表现主义的艺术家都极为个性,比如下面几位:

  ▼▼▼

  爱德华·蒙克


  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

  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毕加索、马蒂斯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

  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

  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蒙克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感受最强烈的

  是他透过风景、肖像和自画像,深刻地表现了

  人生的不安到爱的焦虑,以及死的恐惧到生的受容。

  绘画具有剧作家易卜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响力;


  而他执意刻画生命的爱欲痛苦与死亡恐惧,

  反映北欧人对生命的焦虑感。我们从蒙克的绘画中,

  可以感受到人面对无法抵挡的性的力量时之无助,

  生命的神秘、性的焦虑替代美学上的浪漫式的恐惧。


  爱德华·蒙克《呐喊》

  在画面最前面是骷髅又像是幽灵的人,就是画家蒙克自己。与其说他边扭动着身体边呼喊,不如说是他自己被“贯穿大自然的呐喊”所穿透,忍受不了那可怕的声音,忍不住掩起自己的耳朵。这声“呐喊”震撼了全世界,变成狂乱的彩色曲线,向他的周围滚滚而来……


  爱德华蒙克《青春期》

  《青春期》是蒙克画的一幅布面油画,描绘的是半夜来了第一次月经,身体不由颤抖的少女,像是要保护自己似地两腿紧闭,双手放在前方。莫名其妙的不安突然袭击着少女,那不是对月经初潮本身的恐惧,而是对今后要开始迈入的人生感到不安。


  爱德华·蒙克《生命之舞》

  《生命之舞》可以说是蒙克具有代表性的系列油画“人生壁画”之大成。夏至的节日里,人们在海边聚会。画面前方三个女性,一个是是穿着白色衣服的处女,她正因期待恋爱而感到兴奋,另一个是沉溺于恋爱的红衣妓女,最后是为恋爱而憔悴的黑衣妓女。在她们的后面,是沉溺于肉欲、疯狂舞蹈的男女。

  乔治·鲁奥


  乔治·鲁奥是法国表现主义代表画家。

  也是一位出色的版画家和设计家。

  被称为“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宗教画家”。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基督教精神。

  乔治·鲁奥通过笔下的小丑及舞台上的

  演员、妓女、流浪汉和基督的形象,

  来揭示人世的苦难与罪恶。


  乔治·鲁奥的画以灰暗的色调描绘

  唱妇、滑稽演员、裁判官等人物,

  表现了堕落者的慌恐和社会的不公平。

  这已经超越了所谓色彩解放的野兽派,

  以强烈的表现力揭示了肉体和灵魂的戏剧性问题。


  他在对社会与宗教的思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他的主题,以暗红色和蓝色大胆地薄涂并勾出

  强有力的轮廓来表现,成为相当忧郁阴沉的形象。


  《镜前裸妇》

  他在这幅描绘妓女生活的《镜前裸妇》中,就是抱着强烈的憎恶心情来抨击她们所代表的道德败坏的社会。画中没有同情,只有揭露。他把妓女置于很窄的空间里,以暗蓝色为主,以黄白色画肉体,用淡蓝色画阴影,勾出浓重的轮廓,呈雕塑式的造型。而面部令人憎恶,在身体上渗透着腐朽和死亡的病兆,画中的裸体毫无美感,令人厌恶。


  《郊区的基督》

  《郊区的基督》创作于1920年。鲁奥一改以往对基督“高、大、亮”的正面描绘,他从侧面描述了基督的事迹:首先,基督的形象不过是个面部表情都难以辨认的轮廓剪影,身边不再是展翅的天使,而是两位随父祝祷的渺小孩童。其次,远处高耸的建筑物暗示此地是一个充满着污染的荒凉小城。

  柴姆·苏丁


  柴姆·苏丁是一位生于白俄罗斯的犹太裔法国画家。

  他对在巴黎的表现主义绘画思潮有很大贡献。

  苏丁的绘画受到欧洲传统绘画的熏陶,

  更受伦勃朗、夏尔丹和库尔贝等画家影响,

  但他的画风独具一格,

  更加关注质感、形状和色彩的表现,

  这在传统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他被人视为大师,却一生孤单不群,几乎无人知晓。

  在他的作品中, 具有无限绘画性、 表现性的语言。

  他直面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

  将自己的感情都倾注于画面上,

  他创作的人物、 静物、 风景都充满了疯狂的激情,

  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欧洲社会的不安和躁动。

  苏丁注重的是表现潜意识的自我,

  像诗人一样通过诗达到想要追求的精神层面的诉求。


  苏丁,性情孤僻,喜欢在无声无息中大量地阅读,

  满足心里对话的需求,陪伴他的是小说、诗歌、哲学,

  以及作为犹太人必读的《圣经》;

  同时面对博物馆中喜爱的伦勃朗,格列柯、

  夏尔丹、库尔贝、塞尚等大师的作品,冥思苦想;

  另有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强烈感受。


  苏丁在肖像画中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心精神, 多次选择疯子、 白痴作为模特, 如《疯女人》 、 《乡村的白痴》 等, 是神经质的形象, 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狂躁不安, 追求对象的内在精神体现。 人物的形不是很严格, 处于矛盾中, 减弱了轮廓边线, 更突出的是自由、感性的形式。背景做了简单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主体人物。


  当空气已成为奢侈品的时候,

  当自己的父母、亲人都受此折磨的时候,

  真希望我们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表现”一下,

  哪怕“呐喊”一句也好,说了没用也得说,

  不再由于冷漠的惯性,做沉默的大多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