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三种眼”看教学

 yg760 2017-01-09


日本教育学会原会长佐藤学在谈教育问题时提到“三种眼”:第一种是“蚂蚁的眼”,第二种是“蜻蜓的眼”,第三种是“鸟的眼”,这让笔者联想到地理教学,这“三种眼”不正解释了学习地理的技巧吗?


蚂蚁的眼  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个单眼构成的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这样的眼睛结构,使其在观察细小颗粒物时非常清晰,能够准确找到需要的东西。这启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知识、能力、技巧等方面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在讲授“热力环流”时,笔者把这一难点进行了分解,提出十个问题:大气的运动有几种形式?什么是热力环流?什么是气压?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如何变化……学生通过对细小问题的回答,最终理解了热力环流,学习兴趣骤然提升。


蜻蜓的眼  蜻蜓的眼占头部总面积的2/3,最多可达2.8万只左右,是一般昆虫的10倍,而且构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远处,下部分看近处,这样它在空中捕捉小虫时,便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这启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从各个角度观察、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在讲授“锋面系统”时,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天气”一词展开讨论,列举有关天气的词语,如风和日丽、毛毛细雨、倾盆大雨、阴云密布、秋高气爽等,并分析这些词语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暴露其思维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把知识讲到位,如气团、锋面、气旋、气压概念等;再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高深的、难理解的知识;最后,进行变式巩固,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鸟的眼  鸟飞翔在蓝天,要想寻找、捕捉到食物,必须俯瞰大地。这启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站在一定高度,“俯视”教材,掌握核心知识、主干知识。例如,针对鲁教版必修第三册进行案例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跳出教材框架和思维模式,可以教材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德国鲁尔区的资源开发、南水北调、长江流域开发、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进行拓展,宏观把握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然后总结归类,这样难点基本就解决了。


用“三种眼”原理学习地理,既仅能强化地理核心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特有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感悟和热爱美丽的地球。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选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年第12期(下半月)刊首语







《中地参》公众号征稿啦

        

       欢迎您添加小编QQ709062936,发送您的美文、摄影作品、微课、音乐作品等,我们会择优在公众号推送,文字和摄影作品更有机会在期刊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