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需要多补

 为什么73 2017-01-09

  清代陈士铎说:“今人不比古人之强壮,无病之时,尚不可缺人参以补气,况抱病之时,消烁真气乎。是人参非惟宜用,实宜多用也。”  

  这段话放在今天来看,也是非常实在的,现代人哪个不是虚弱呢?因为工作太忙碌,没时间运动,没时间休息,饮食不节制也不规律,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受到伤害。放眼望去,虚人遍地都是。

  可是补不得法也会出大问题。有的人是乱补,有的人是虚不受补。不是很多人说,吃了人参就上火吗?有的人吃了补药就流鼻血,睡不着,不仅没达到补的效果,还补出别的问题来了。

  到底该如何补?这需要懂得配伍之法。

  中医的精髓就在于配伍,没有哪位中医全是用单味秘方治疗疾病的。生活在随时变动,人体在不断变化,哪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懂得变。中药和食物一样,都是要合理配伍的。一个好的补药,一定也要恰当配伍后才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更好的说法是:我们需要补,更需要安全地补。

  这里介绍几个简单的补法。

  第一个:补元气。

  大补用人参(红参或白参),一次用10克到30克。不要少于10克。如果不是虚弱,只用于保健,每天只用5克左右就够了。

  一般的人感到易于疲劳,面色淡白,精神不振,这就是元气虚弱。单用人参就可以了,但是一旦吃了不舒服,说明需要有副作用,一定配伍。我只说最常用的人参,如果没有把握是不是补得合适,最好用人参配白萝卜子,或者白萝卜。

  民间都知道,人参反白萝卜,吃人参就不要吃白萝卜(常常有人说吃中药就不要吃白萝卜,传言越传越歪了)。

  不知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知道在中药配伍里面,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还有日常食物里面的相生相克之说。可是,这些“反”和“畏”,相克,不一定都是坏事。反和畏是指药物之间的反和畏,不是对人体的相反,可不要把它当作药物的禁忌啦!比如,我前面讲过,人参要常常和白萝卜一起吃才好。这个是古人的经验,人参是大补元气,对于脾胃吸收功能差的人,吃多了人参会上火,或者出现腹部胀气的情况,这个也叫做虚不受补,如果勉强地去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引发别的疾病。而配合了白萝卜子,就可以把补进去的人参充分地吸收,让补进去的气顺利到达全身,这才叫补的舒服。

  第二个:补气血。

  补气血的经典方是:黄芪,当归,两者比例是2:1,黄芪量大于当归。实际用量可以黄芪20克,当归10克。

  此方名为“当归补血汤”,是以治疗大失血后的血少为主的。为什么要用大量黄芪呢?因为有形血失多了,不能迅速补足,而无形的气是可以瞬间补足的,无形的气又可以生出有形的血,所以配伍是以补气为主,补血为辅。

  如果一个人贫血,可以再加上:羊肉50克,山药100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作为一个食疗方,再加调料调胃口,坚持吃一两个月,这样补血更快。

  第三个:补精血。

  肉苁蓉20,黄精20,山药30,人参5。

  精血是指肾精,现代人肾虚太多,精力下降的多。想人健康,想要延年益寿,没有肾的根基是很难的。

  肉苁蓉被称为“沙漠人参”,大补肾精,也可以润肠通便,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有效,它也可以补阳气和血液,治疗怕冷和血虚。

  山药和黄精,都可补肺脾肾的阴阳气血,又是极其平和的药食,长期服食都可。

  这里人参用量很小,因为补精血,偏向于阴性的液态物质,人参偏温燥,偏于补阳气,如果用多了会有些副作用,而用量小,就可以用这一点阳气推动精血的生成,这就是中医讲的阴阳互相互用的原理。

  有人说,为了避免副作用,不用人参可不可以呢?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山药和黄精本身也是阴阳互补的,但如果我们明白了阴阳互生的道理,用了人参,效果更大,根本不用担心副作用。

  第四个:补阴。

  石斛最佳。

  大家都知道铁皮石斛很贵,为什么贵?是因为它确实是好东西,一个道地药材,一个养胃阴,养肾阴,养肝阴。

  养阴说起来很抽象。具体说它的作用是:

  1 可以治疗胃口不佳,经常口干舌燥,便秘;

  2 可治疗心烦意乱;

  3 可以防治糖尿病的口干,可以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4 可以治疗眼睛视力下降,现代人用眼过度,看电脑多了,眼睛干涩,就是肝阴虚了,用石斛是可以治疗的。

  石斛几乎没一点副作用,这也是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第五个:养身心。

  养身心的方法最全面,不是靠药物,也不是靠食物,而是靠每天的修养,方法无外乎静坐和导引。

  安静下来是为了训练平和的心态,每天体察身体的异样,并及时纠正它。导引是为了每天调动自己的气息,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给自己做按摩和针灸。

  这个最简单,也最容易被人忽视。我现在能坚持的就是每天做两种:一个是拉伸肌肉,二是静静地站桩。拉伸肌肉可随时随地去做。静静站桩,是在睡前去做,等把身体每部位都安顿好了,再躺下睡觉,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告患者书:

本公众号旨在传播赵厚睿教授的中医药学术知识,相关方药和技术请在有经验的中医指导下合理参考运用。本公众号并不能在线就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关于诊断和治疗的建议请到门诊面诊。如病人本人不能来,也可由家属携带资料前来代诊。如需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APP挂号系统,请提前预约挂号或联系客服电话15172319346预约。

   医患交流QQ群:272501761。

   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无私奉献个人绵薄之力!

   微信公众订阅号:濒湖草堂或binhucaotang

   新浪微博:中医赵厚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