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项糖尿病“突破性研究”撤稿了!丨一周资讯

 尚振奇 2017-01-09

一篇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突破性研究”主动撤稿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对糖尿病研究领域有何影响?


编译丨医心  李小慢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震惊! 糖尿病领域“突破性研究”撤稿了





近日,一篇对1型糖尿病生物治疗领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突破性研究”撤稿了。该论文题为《Betatrophin: A Hormone that Controls Pancreatic β Cell Proliferation 促代谢因子:控制胰岛β细胞增殖的激素》,于2013年5月发表Cell杂志,一经发表便引起糖尿病领域研究人员、医生、患者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该研究提示,一种名为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亦称类血管生长因子8)的特定激素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从而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这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摆脱胰岛素注射治疗带来了希望。


然而,随后其他研究机构进行的相关研究却无法复制该研究的结果,为此该研究的第一作者Douglas A. Melton及同事于2014年10月在Cell杂志回应称,他们也无法复制出之前的研究成果,并且说明了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Melton教授表示,“我们在其他实验室连续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最终确定我们之前认为类血管生长因子8/促代谢因子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的结论是错误的、难以得到确实证据支持的。因此,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撤稿,我们对此表示遗憾和抱歉”


尽管如此,表面上看这件事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但是该研究依旧为所有研究者提供了探寻真相的重要模型,医学研究不会因为一篇文章的撤回而停止。


注:该论文第一作者是Douglas A. Melton教授,Melton曾于2007年和2009年两度入选《时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能够在Cell杂志发表文章是所有研究人员的荣誉,但是Melton教授本着求真求实精神主动撤稿,实属不易。希望科学家们继续医学研究,早日帮助患者战胜糖尿病。




男性个子矮,糖尿病风险更高




尴尬了!一项研究指出,矮个子的男人们罹患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可能性更高。


该研究发表在12月1日《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以成年男性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的前瞻性随访研究,纳入的5400名参与者平均身高176cm,评估连续性特征随访时间为4.6年,评估2型糖尿病随访时间为8.2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随访时间为7.2年,所有参与者入组时均为无糖尿病。


随访后结果显示,693位转为2型糖尿病,351位经历了新发心血管疾病事件。分析多种血糖指标发现,身材较高的参与者2h餐后血糖和血糖AUC显著降低,而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基础身高显然与低体脂率、低甘油三酯水平以及高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另外,身高与2型糖尿病低风险成负相关(HR 0.83),与胰岛β 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成正相关。与先前的研究一致的是,身高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危险比0.75)成负相关。


尽管这项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大数据随访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纳入研究的的参与者均为中年以上的芬兰男性;另外,成人身高是由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作为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机制尚不明确。




加用依帕列净有助于控制血糖及体重




依帕列净是一种选择性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LGT-2)抑制剂,12月2日发表在Diabetes Care 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饮食、运动以及口服二甲双胍/利格列汀治疗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入依帕列净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及控制体重。


该研究首先对606名患者(HbA1c  8%-10.5%)进行16周的5mg利格列汀以及固定剂量的二甲双胍(患者纳入研究前二甲双胍剂量至少三个月未改变)口服药物治疗。随后筛选血糖控制不佳的333名患者(HbA1c 7.0%-10.5%)随机分配至10mg、25mg依帕列净或安慰剂治疗组,在此期间二甲双胍和5mg利格列汀保持不变。


经过6个月治疗后的结果提示,对比安慰剂,依帕列净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均基线 7.96-7.97%);接受依帕列净治疗的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及体重均较安慰剂组显著下降。另外,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高于接受10mg依帕列净治疗组(55.4%)以及接受25mg依帕列净治疗组(51.8%)。


该研究提示一定剂量的利格列汀/依帕列净可能是降低HbA1c 的一项简单低风险的治疗方法。然而这项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很难得出不良事件的绝对性结论,且其他研究提示SGLT-2抑制剂的泌尿生殖系感染是比较普遍的。因此,对于利格列汀/依帕列净治疗组合,仍需更多研究对其长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相关探索。


参考资料:

http://www./viewarticle/873863;

http://www./viewarticle/873758;

http://www./viewarticle/873710;


(本文为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