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梳理定投策略

 三郞 2017-01-09

 

投资者永远不能提前知道什么时候进入、什么时候退出股票市场,被高抛低吸的想法所刺激的个人投资者却总是在操作上与之相反。举一个美国的例子,如果投资者在1925年年末进入股市,每投入的100美元到1991年就只够买一份巨无霸汉堡和一包薯条了。这种极端的投资者在美国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在A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平安和中石油伤害了多少中小投资者的玻璃心。截至2015年6月份上证综指此轮牛市最高点,中国平安和中石油依然没有超过历史最高点(以后能不能超过我也不知道)。

投资者需要一种纪律约束的方法帮助他们避免羊群思维,公式化策略就成为了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但是,如果一个择时策略能够持续地战胜市场,这种策略也不会长期有效。如果我们都选择这种策略,那每个投资者都只能获得平均回报。

首先我们梦想中的定投策略效果是这样的:

即低估区域多投入,高估区域少投入甚至卖出,怎么才可以做到呢。别急,一步步来。

常见定投策略:

1.定时定额定投:

优点:简单,易于运用,提高了投资的内部收益率(降低了平均成本)

缺点:定时定额带来的问题是,第一年投入的每月1000元和第二年每月投入的1000元是不一样的,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这种来自通胀的影响对最终收益率有较大的影响。

2.价值平均策略:

即定时定投时,每期投入金额比上期投入多一定数值,比如1%,也可以是固定金额,比如100元。这种情况下,假如本期组合市值上涨超过1%,那么下一期就不用再投入。也就是保证市值均匀增长。这种方式对于投资者的现金流要求高。因为如果股市在很小的箱体间震荡或者单边下行时,投入会越来越大,当然这也与我们的宗旨相符。即在低估区域多买入,高估区域不买甚至卖出。在股价特别低的时候这种策略下我们买入的金额或者说股份会非常多。相较于定时定投策略,价值平均策略会有主动卖出股票的时候,相当于被动的高抛低吸,因此,效果好于定时定投策略。这种策略在波动性较大的基金上效果通常很好。

每月增加比例可以设置为(r+g)/2,其中,r是每月自然增长率,就是不含预期收益率的增长率,这个对应通胀率比较合适,比如按月计算的通胀率,而g使我们要求的增长率,比如1%,这样每月市值提升比例就确定好了。

举个例子,投资者运用价值平均策略,希望20年后达到10万元,每月提高月度投资金额0.5%,月度预期收益为1%,那么每月市值提高比例为0.75%,我们运用公式

100000=基数*240*(1+0.0075)^240,计算得出基数为69.34元,则第一个月投入69.34,以后每月按上述方法投入,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当然如果期初投入较多金额,相应实现目标的时间会缩小,如果在临近实现目标的时候市场行情比较糟糕可能对最终计划完成有影响。

终值=基数*期数*(1+(r+g)/2)^期数,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实现目标的因素主要在于期初投入、预期收益率以及期数这三个因素,早期投入越多越早实现目标也是与常识是一致的。

对于预期收益率,纵观全球股票市场,长期复合增长率年化5%-9%是合适的。

优点:加速买入,有机会就卖出,因此在短期和中期投资时段给投资者更多增强收益率的机会。

缺点:在长期中严重降低投资者所持有的市场头寸。这对于中小投资者本就不多的本金来说并不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银行螺丝钉大哥的定投策略:每月初始投资金额*1.01^第几个月份*(估值中枢/当前PE),这个公式考虑了当前估值,也考虑了通胀对定投金额侵蚀的影响。与价值平均策略有类似的效果。

3.灵活定投模式

我称之为灵活定投模式,是因为这种定投能更好的做到高抛低吸。理想中的定投应该在中枢估值下方多投入,在中枢估值上方少投入甚至逐步卖出。那么,相对于前两种定投方式,灵活定投相对来说稍微复杂一点,而且要求有持续投入的现金流。除此以为,我觉得这种模式没有什么大的缺点。

核心公式:针对指数首先确定一个估值水准,我参考了@魏员外老师的市场温度计设计原理,根绝他的市场温度计判断当下大盘处于何种估值状态。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定投就是不考虑估值高低,持续投入啊!在这里,我觉得大家思维不要太狭隘,虽然抄底逃顶是神仙干的事,但是基本的常识判断我们还是有的,比如前段时间处于PE=5的港股,这段时间基本上处于反转状态,因为在历史看来没有处于5PE的股市能长期存在的,基本上都是短期的事。投资参考历史数据推测未来并非不可取,因为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主要股票市场估值水准大抵是有一杆称衡量的。这杆秤就是该国家股市历年估值水平。当然,股市的存续时间越长,估值就越精确。对于股市存续时间越长的市场来说,这种策略可能会更加合适。

截图如下:

上图中,判断市场温度的公式已经给出。图中的市场温度是截止到2016年3月9日的整个上证估值水准,我们可以看到上证还是处于一个低估区域,市场温度显示15度左右。

那么,判断当前估值水平后,我们应该怎么考虑呢?我在魏员外老师的基础上脑洞大开,想到了一个根据当前温度的一种非线性定投方式,即根据市场温度定好定投倍数。

举个栗子,每月投入基准为500元,那么当前温度假如计算得出为15度,估值中枢假设定为50度(当然你激进点定在60度我觉得问题也不大),每月投入金额=估值中枢温度/当前温度,就3月9日的情况,每月投入约500*50/15=1667元。那么当市场回到50度之后(假设此时我定50度后开始卖出),我们怎么办呢?

公式:卖出持仓比例=当前估值温度/估值中枢温度-1,假设2016年上证到达60度,我们开始逐步卖出,60/50-1=20%,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卖出前面定投总额的20%,越高我们卖出的越多(累计卖出),对于估值温度的查询,建议一周一次调整是合适的(在卖出阶段),买入阶段低估区域如果持续很长时间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调整的,买买买就行。

这里多提一句,由于目前上证、深证和创业板估值水平在历史区间并不一致,如果定投基金为上证50之类的处于低估区域,但是深证和创业板可就不一定了,这里上图:

注:图中数据来自于申万指数数据,部分数据有缺失(图中垂直竖线部分)

那么,超过估值中枢后,我们卖出的资金去干嘛呢?这里提供几个思路:

1. 股票套利。比如今年的招商蛇口套利,比如城投控股的套利,B转A套利等等

2. 货币ETF或者场外货币基金。保证一个最低收益率

3. 债券或者纯债ETF,我比较推荐这种方式。风险中小,收益还不错。

4. 分级基金A与B的套利和轮动。

5. 可转债的套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