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视野】地理考试中的“高铁”

 yuheyang 2017-01-09

高铁

中国国家铁路局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2014四川卷)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m     

B.600—800m    

C.500—700m    

D.400—600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参考答案】3、B 4、C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参考答案】4.B   5.A 


(2015天津卷)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1)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

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2)高标准公路、铁路的建成,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联系带来哪些好处?请列举两条。

【参考答案】

(1)自然: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自然屏障较少:水源充足): 

人文:聚落较多(人口较多;利于商贸和补给)。 

(2)增加了一条通向印度洋的便捷通道(使对外联系更加快捷): 

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有利于扩大对外联系的 区域)。


(2016·天津卷)12.(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6分)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6分)

【参考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2016·江苏卷)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 年5 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 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图17 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__ 、___,   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___。(4 分)

(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___  (填序号)。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有____ 、___。(3 分)

(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___ 、___。(2 分)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____  。(4 分)

【参考答案】

(1)部分铁路标准低  布局不合理   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2)②   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   路基地质条件较差

(3)多条铁路交汇,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   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

(4)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

促进南北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