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东众筹高征:未来五年,创业服务可释放巨大红利

 快读书馆 2017-01-10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和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能够在圣诞节这样一个美好的下午,跟大家讨论消费升级与众创众筹的话题。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最近两年,我可能成为了中国接触创新项目、创新商品最多的人。我参与操作并取得成功的众筹产品大概超过了一万家,而这样的企业也差不多有将近一万家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越来越迷茫:到底什么是消费升级呢?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产品跟过去的产品不一样了,但这是消费升级吗?如今,电商的发展如火如荼,信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以,我们购买的途径也不一样了,这算是消费升级吗?在过去价值型消费的时代,交易使我们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而如今则转向了体验型的消费。我们更加重视体验了,这叫做消费升级吗?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消费升级是一个非常庞杂的概念,很难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里,用事例把它划分清楚。


因此,我更愿意从我所熟悉,也比较擅长的领域来切入,那就是创新。我认为,创新是推动整个社会或者说整个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要素。但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创新是真正的创新?这也是近两年来,我在工作中经常在思考的问题。


创新不会永远有效

在我很小的时候,电脑中有两个自带的游戏,一个叫扫雷,一个叫纸牌。 为什么windows要发布这两个游戏,并且它们还在windows系统中存了在这么多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微软要为“鼠标”这个新生事物提供应用场景。鼠标是windows创新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通过这样一个应用,给了这个创新以相应的场景。那么,通过这两款游戏中的单双击、拖拽等操作,鼠标得到了非常迅速的推广。微软的这一举措非常成功,非常了不起。


大概在最近十年,触摸屏的时代来临了。这时候,为了维护原有的核心体验,微软并没有率先进入到新的领域,没有为触摸体验提供相应的环境,提供一种最核心的应用场景,也就没有为用户适应新的变化提供服务。那么,在触摸屏领域,代表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一度落后于时代了。当然,现在微软又追了上来,说明这个企业依然非常伟大。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创新不一定是永远有效的。曾经有过创新的企业或个人,却未必永远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


未来企业最重要的是自我迭代式创新

在这个角度来看,究竟什么样的创新是我们想要的创新?我们常说,创新有很多种。比如第一种,颠覆式创新。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坐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他们用半年或者几年的时间,研发出某种产品,具有了一定的颠覆性,然后展现给这个世界。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颠覆会越来越难,因为创新所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小的创新很难再取得让世界认识的机会。


看起来,这是一个流量去中心化的时代,但事实上,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流量不是去中心化的,而是越来越集中的。大家打开手机,看看自己的手机里,有多少常用的APP?通常就十个左右。所有的信息是通过十个APP传递出去的,这是流量的集中化。在这种情况下,流量只会越来越贵,面向市场、面对每一个用户的创新成本也只会越来越高,所以,颠覆式创新需要巨大的资源,而不是一个偶然的创新、创业就能够突破的。而对于那些已经产生了思维惯性的超级企业来说,它是不是真的能够创新,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种创新模式即是谓的渐进式创新。在中国市场上,打着消费升级概念的商品,它的商品周期是多长?通常只有六到九个月。一个新产品,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已经过时了,那么渐进的时间又会有多久呢?必然也不会有多长。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创新方式是合理的?我们看一下这些最伟大的公司是怎么做的。比如谷歌、Facebook、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等,它们的业务都是在不断演进、不断变化着的,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和汇聚。比如最早从企业黄页起家的阿里,那时它还仅仅是一个B2B的业务。但是,当B2B业务做到一定程度,资金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念就打出来了,为了让这些小“B”们都能够“to B”,阿里做了淘宝网,发展了C2C的业务。这时候它们发现,下一步需要品牌化,需要让品质得到更大的提升,让更多好的产品集中起来,于是产生了天猫。当天猫做好之后,阿里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市场地位,它们可以去垄断整个支付业务了,于是出现了支付宝。如今,每年的“双11”,阿里都有着巨大的流量。为了维护这个巨大的流量,它又需要做出庞大的服务器规划。但是,平时用不了这么多的服务器怎么办?于是又有了阿里云。当它把中国整个线上的零售体系全部打通了以后,又发现物流很重要,于是建立起了菜鸟物流。这样的演进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特点,它的下一代的创新是建立在上一代的创新基础之上的。


这样的企业不仅告诉我们创新应该怎么做,还给我们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阿里巴巴诞生差不多17年了,平均两年多做一次创新。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能以这样的频率做创新,它的发展路径就会变得很艰难。而这种创新,既不是颠覆式的,也不是渐进式的,它是迭代式的创新,而且是对自我的迭代。对自我迭代是关于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


自我迭代究竟是什么样的创新?这是众筹企业或者互联网电商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即“二八原则”,就是谁都愿意做20%的,高利润的生意。但事实上,现在的“二”,其实都是之前的“八”;而未来的“二”其实也就是现在的“八”。我们服务好现在的“八”,它可能正处于在向未来的“二”演进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它会带来巨大的红利。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从现在的“八”走到未来的“二”?要看这个创新,这个产品本身是不是趋势性的,是不是消费升级下的趋势性创新。比如在雨伞上加一个空气净化器、在杯子上加一个收音机,如果这种创新在几年之后有可能领导世界,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产品。


新趋势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2014年9月份,一个案例让众筹为大众所熟知,即“三个爸爸”牌空气净化器。当时,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它的众筹金额超过了一千万,知名度获得了迅速的攀升。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次营销上的成功,但它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它为智能家居开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所以,初创了仅一年多的三个爸爸,就迅速成长成为可以与飞利浦抗衡的品牌。


去年有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小牛电动车。它做到了什么呢?在此之前,大家普遍认为,骑电动车是非常low的事情,显得很穷酸。但是从小牛电动车开始,人们开始觉得,骑电动车原来是一件非常有格调的事情,而不再是穷酸、买不起汽车的象征。所以,在货源紧缺的情况下,小牛的二手电动车一度比新车还要贵。因为为电动车搭载了智能化的功能,改变了人们骑电动车的体会,所以,它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对电动车的看法。未来,只要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动车市场就一定会得到快速的成长。小牛把握住了这个机遇,找到了一个与巨头相抗衡的创新方式。


那么,不论是三个爸爸还是小牛,它的品牌生命是谁来赋予给它的呢?实际上,这是一种趋势性创新所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


因此,这样的小微企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呢?我们认为,首先,它的产品是趋势性创新的产品,相对应的,整个公司就会变成一个有成长的机会的企业。当这个创新从趋势演变为现实的时候,它所释放出的红利,也能够让我们这些为它做服务的企业得到更多的机会。如果能够认识到这样一个价值链条的话,在众筹的项目中,我们就非常容易做出选择。


互联网的下半场:回归中心化

再来说说互联网。这两天,“互联网下半场”作为一个新的名词迅速火热了起来。什么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大家都在试图做出解读。对此,我的观点是,互联网上半场和下半场最大的区别在于,从“不动”的传统互联网走向了“移动”,即互联网发展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与之前的互联网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当我们把这个问题谈透了,就能知道互联网下半场的“路在何方”。


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常用的通讯工具是QQ。QQ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当这个人在的时候,它的头像是亮的;当这个人离开的时候,它的头像是暗的。今天大家常用的通讯工具是微信,它默认你永远在线。所以,下半场和上半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线——你永远处于这个环境当中,永远都在互联网中,永远都在和别人连接的过程当中。有人说,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流量变得更少了、时间变得更少了、竞争更加激烈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互联网下半场的本质在于,所有人都处于在线状态,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由此,我们看到很多的衍生问题,比如当我们永远在线的时候,所有人的时长都是一样的。那么对于创新来讲,你是不是有更多的时间、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这个则很难说。


我们常说,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在线的,在线必然有节点。节点多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形成垄断,最后的结果就会使流量从去中心化变为中心化。


创业服务可释放巨大红利

开篇提到,在这个时代,创新是很难面向市场的,所以必须要关注趋势性创新。即便是这样,那些小微企业也仍然需要我们的帮助。而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它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创业服务的价值就来了,并且这个价值会是巨大的。


一、众筹:把非标的事物标准化


再回到众筹这个话题。在中国,当我们把众筹的过程简单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首先,什么是众筹?简单理解就是大众筹资,大家把钱凑到一起干一件事。而事实上,众筹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模式是你给我一块钱,我在约定的时间给你一个约定的商品,这个叫产品众筹;第二种是股权众筹,即你给我一块钱,我给你相对应的股权;第三种,你给我一块钱,我给你一块零一分,这是增值众筹;第四种,你给我一块钱,我把它捐回给你,这个叫捐赠众筹。


看起来,众筹更像是预售和团购。当筹资发生在一个产品从创意到生产的阶段,这个时候它的商品还没有定型,商业模式还没有确定,甚至这个企业因为这个商品所产生的一些变化在未来都有无数的想象空间,这个时候的筹资叫众筹;当这个商品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即将上市发货了,商品是定型的、商业模式是定型的,这个时候叫做预售;当商品已经上市,我们需要大规模采购,压低成本的时候,这个时候用的方法是采购。


众筹是在一个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的营销工具,是一种手段。如果认可了这个理论,我们就会很清楚的知道,众筹天生包含了两个隐含的名词,一个叫创新,一个叫孵化。众筹必然是一个线上的孵化平台。所以,我们再来看众筹在中国所走的路径,是不是印证了这一说法。


众筹是在2011进入中国的。最早,台湾人创办了一个叫做点句时间的众筹平台,它已于2014年正式结束了运营。因此,从11年到14年这个阶段,是众筹百花齐放的时期,那时候的众筹,是在艺术界一些很小很小的圈子里成长的一些很小的业务,是圈子文化。那时候的众筹项目,能筹十万就很不错了,但是在2014年,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使众筹的金额突然间突破了千万,并帮助一个品牌实现了迅速逆袭。这时候我们发现,众筹能够提升品牌、打造销量,因此所有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就纷纷有了众筹的要求。它不再是一个小圈子里的游戏,而是成为了一种能够提升整个创新能力的工具。到了15年、16年间,众筹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众筹拼命通过流量打造项目。


而在同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电商里有流量的就是京东和淘宝两家。所以,之前听说的那些曾经百花齐放的众筹平台,在这一阶段也纷纷倒掉,或者运营的非常简单。那么这样一个时期,我们认为并不是京东众筹成功的时期,因为它只是一个营销工具。但是到了16年,随着整个众创生态的发布,众筹进入到了3.0阶段,成为了众创的一个入口。众筹变成了线上孵化平台,它的“醉翁之意”,不仅限于帮助创新企业把梦想变成现实,而在于真正帮助企业把商业模式落地。


中国的众筹与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美国的众筹平台更像是面向全世界的产品发布会,所以它的众筹项目成功率非常低,只有30%-40%。但在中国不是这样。如果企业告诉消费者,我的成功率只有三成、四成,那么对方一定是不干的。中国的众筹一定要更靠后一点,更靠近后期。这个时候,关键并不在于磨合产品的过程,重要的在于让企业的创新真正落地。


以京东众筹为例。它是在2014年上线的,两年后,它的众创服务也开始上线。因为众创服务上线,改变了整个众筹的本质和属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尽管众创服务被分成很多种类型,但它其实是一个非标的、很难固化的一种服务。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奇百怪,各有各的问题,创业服务很难聚拢到一起。所以说,线上化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是非标的标准化。只有把非标的事物标准化之后,才可以让这个服务变得在线,可以让服务随时随地影响到别人。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上述观点都能够成立,那么我可以做出很大胆的预测:因为未来的非标一定会标准化,所以未来的创业服务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巨大的市场。当这个非标被标准化,并且以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SAAS形态呈现出来的时候,它所产生出来的全新大数据,将会是未来新的财富。我相信,如果上述逻辑是顺畅的,那么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一个标准化的初创企业线上的服务,在未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二、创业服务的革命性推动


互联网会为任何产业带来大的变化,但我们不相信互联网会颠覆什么产业,这是不可能的。所谓颠覆,一定是指传统产业,或者非互联网产业,通过用互联网的手段去提升自己在获取数据、提升效率方面的方法。它是一种全新的手段,是一种方法,但不是颠覆原有的产业。


那么,如果所有的产业都可以运用互联网工具,创业服务为什么不可以?一定可以、必然可以。我们当前面对园区、孵化器以及各种各样的创业生态的创业服务,在未来一定是线上化的、一定是标准化的。建立在一个正确的逻辑之上,我想在未来的五年之内,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它或许能够大幅度地帮助一些初创企业,从“八”更快地变成“二”,而创业服务则可以享受到创业企业在蜕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巨大红利。


创业服务的未来,是帮助企业完成趋势性创新。我们不希望众筹只是一个简单的线上营销交易的体系,而是真正创业服务的开始,是对趋势性创新的一次革命性的推动,真正把线下的创新进行标准化,成为它加速发展的机会。为此,我们愿意做一些尝试,希望跟各位老师们做更多的探讨。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