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北虏南倭概述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7-01-10

北虏南倭是明朝嘉靖帝年间,中国南北边疆的两大外患。北虏指的是北部的蒙古,南倭指的是东南沿海的倭寇。终嘉靖之世,举国上下都为之困扰,面对外患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明朝积存的问题。

北虏

元朝残余力量北逃后,是为北元,北元又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二部。其中鞑靼衰退,瓦剌遂成为中国北疆的最大威胁。 瓦剌也先汗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年)入寇中国,是为土木堡之变。蒙古在此后百年的内斗,鞑靼重夺主宰地位,鞑靼土默特部的俺答脱颖而出,于大明嘉靖年间独立建国,进而威胁中原。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并求通贡市,明世宗屡次拒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兵迫大同,是为庚戌之变。俺答以武力成功逼使明廷答应开市,但北部边境蓟辽地区的滋扰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方始消停。

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为救孙儿把汉那吉,与明朝开始和谈,次年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史称俺答封贡。蒙古方面接受王封,对明朝俯首称臣,双方之间开始了正常的政治交往和经济贸易,使得明朝的西北边境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安宁。北虏问题至此告一段落,封贡换来北疆过百年和平,直到满清崛起时,九边烽烟再现。

南倭

明宣宗在郑和下西洋后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勘合贸易(官方许可贸易)予日本进行贸易。但后来到了嘉靖二年(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加上稍早时,葡萄牙人入侵发生了屯门之战与西草湾之战,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

明廷以此中断一切对外贸易,中日贸易从业者生计大受打击,遂成海盗。倭寇并不是只有日本人,最知名的当是中国人汪直。

经过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努力,倭寇问题在嘉靖末年基本被解决。

影响

不管是北虏还是南倭都在当时明朝的南北边疆地区造成了嘉靖年间的边疆危机,但是都到了隆庆时期明朝通过开放海禁、“俺答封贡”使一直困绕明朝的“北虏南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更多历史,敬请关注王昆明细说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