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药水含可待因 12岁以下儿童禁用新年伊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官网公布了《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6年第199号)》,要求所有药品生产企业修订含“可待因”药物说明书,包括不良反应、禁忌、儿童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等项。这意味着许多“止咳药水”将告别儿童药的领域。据了解,可待因又称甲基吗啡,有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兼有镇痛、镇静作用,广泛用于止咳药水中。 小编总结上面药监局的公告,主要有以下几点: 1、12岁以下儿童禁用; 2、哺乳期妇女禁用; 3、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12—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 4、长期使用可引起依赖性(上瘾),超大剂量可导致死亡。 据了解,目前含可待因的药品共有45个批准文号,其中最常可能为儿童服用的是“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而所谓禁用的“咳嗽药水”就是指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物。 搜狐母婴第一时间连线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专家胡惠丽主任,向我们讲了可待因与儿童咳嗽药水之间的关系。 特约专家:胡惠丽,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治及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EBV感染相关疾病、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滥用“可待因”会成瘾 “可待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一直被认为药效不错,但伴随着良好疗效的同时,其副作用也同样比较大:长期服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药水,会引起阶段性的成瘾症状,同时会对儿童肾脏、肝脏等脏器造成损害。 北京儿童医院没有这种药 目前,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主要存在于西药中,北京儿童医院没有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药物,儿童医院一般开具的止咳化痰药物为中药成分,这些止咳药并不含有可待因成分,并且疗效也都很好。 给孩子服药前先看说明书的成分表 很多家长在药店买药之后,不认真看药品说明书(最多看看“用量”)就给孩子喂药了。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药品说明书可以帮助家长对该药的成分、适应症、禁忌、副作用及药品贮藏等各方面的认识。像此次公告中“可待因”成分的药物,说明书中都会标明。 延伸阅读:孩子咳嗽 家长常犯六种错 一、千万不要一见孩子咳嗽就用镇咳药 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因为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深部病灶,使病情加重。此外,有些药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对小儿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正确做法:儿童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二、不要以为咳嗽与鼻塞、流涕无关 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 正确做法:家长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选用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也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三、千万不要滥用消炎药 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正确做法:小儿咳嗽时不要滥用消炎药,以防对小儿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四、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止咳药 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一些小儿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就不能用口服制剂,而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用于小儿后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正确做法: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五、不能乱用中药来止咳 中医认为引起咳嗽有很多情况,风寒、痰湿、体虚等都可引起小儿咳嗽,但是小儿咳嗽比成人更难以辨别,身体的承受力也较成人差,如果小儿风寒用凉药,反而加重病情,不可收拾。而且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正确做法:小儿咳嗽不要随便服用中药。 六、不要认为咳嗽只是小事 咳嗽对儿童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在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地将痰液咳出,痰液滞留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分,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 正确做法:儿童有了咳嗽就应该及时查病因,及早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