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减肥总是不成功?

 长沙7喜 2017-01-11

文 | 李囧囧 · 主播 | 阿成

亲爱的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共读《刻意练习》。


快到新年了。相信不少朋友开始发愁,担心年后除去冬装时,自己身体再多了一层肥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减肥并非一件易事。挥汗如雨与忍受饥饿都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能量守恒,你变得肥胖,是因为摄入的热量多,而消耗的热量少。想要减肥,只需要少吃多运动。为什么听着这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就这么难呢?


那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书本一起来考究这个问题(建议参考第六章)。


1


一次与朋友阿春吃饭时,他向我抱怨:“最近我称了下体重,又胖了好几斤。好忧伤!”


“你几个月前不是办了健身卡吗?怎么啦,没效果?”


“这段时间下班太累了,就没过去。”


“我听说过一个方法,好像挺管用的。就是你吃饭的时候嚼上个十几下再咽。”


“我也听说过这个方法。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你不了解我们胖子,有时候我们吃东西并不仅仅是因为饿,而是为了吃东西吞下去的时候食物通过食道那一瞬间的快感。你让我慢慢嚼完再咽,这不是要了我的老命,跟不吃有啥区别。”


“……”


“我觉得,我还是做一个愉快的胖子吧!哈哈。”




2


如果,你不愿意像阿春一样,欣然接受自己是个胖子。你可能就要考虑要不要锻炼一下。


其实,刚开始着手并不难。


新的一年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健身房玩两把。最初他们坚信自己一定能够通过坚持锻炼使自己的身材更好一些。想象一下,当你成功减肥10公斤时,那感觉, 该有多爽啊!


可是过段时间现实就打击了你。或者你开始畏惧身体上的疲惫,或者你很难再找时间去锻炼。


你开始缺课,你也没有像你想象中那样飞速进步。健身再也不是一件好玩有趣的事情了。直到最后你完全停下来,你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那张健身卡也就成为一道摆设。


其实,刻意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长时间地保持专注与坚持。很多人在跨越第一个困难时,就开始懈怠,并为自己的懈怠寻找各种理由。直到自己主动放弃。


就此我们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那些成功的减肥者都有几个特点:


他们总是“成群结队”,拥有一群的小伙伴,还会找到一个搭档,相互督促辅助;他们不仅仅是设计了运动计划,还重新规划了他们的生活,包括饮食、作息、放松等等一系列的计划;


他们使自己坚持那些持续健身的行为,尽管一路走来,有各式各样的诱惑可能危及他们的成功;


重要的是,他们在最初会寻找到一位导师,以助于他们以正确的姿势开始训练。


他们首先确立了一套意识:不是通过健身,来改变他们的生活。而是通过改善生活状态,来带动更好的健身,最后再反过来让生活更完美。




3


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人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是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所有其他义务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扰。


因为当你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时,你总是面临一种难以抉择的状态,并且会不停地告诉自己,那件事情真的也得去做。你永远可以找到分神的理由,慢慢地经常这么干,你的练习也越来越少。很快,你陷入了死胡同。


《刻意练习》的作者在研究柏林的小提琴学生时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更喜欢早晨一起床就开始练习。他们已经制订了练习日程,那个时间是专门留给练习的,以便不受到其他任何事情的干扰。


除此之外,还制造了一种习惯与责任的感觉,使自己不太可能受到其他事情的诱惑。参与研究的所有学生,无论是优秀的、优异的还是最杰出的,每周花在休闲活动上的时间大致相当。


但是,最杰出的学生比其他学生能够更准确地估计他们参加休闲活动的时间。这表明,他们会尽更大的努力去规划时间。帮助他们避免受到许多占用你大量时间的事情的干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练习。


幸运的是,你将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身体和大脑将习惯练习和锻炼带来的“痛苦”甚至反而可能能够感受得到它的乐趣。有因此,坚持下去也就没那么难了。


当看清你与那些坚持者的差别时,我想,我们开篇提到的减肥,也许并没那么难。


好了,早读就到这里,我们晚读再来探索一个问题——如果我坚持练习时毅力薄弱,又该如何是好?

后台回复早安”,收获清晨第一句问候

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


长按扫描,关注有书


与1000万书友一起

组队对抗惰性,每周共读一本书

2017,成为期待中的自己


-作者信息-

李囧囧,有书原创作者,喜欢跨界打劫的死磕侠,带领你用好奇心探索世界。

-主播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