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科研的人,正在迎向怎样的“科研时代”?

 solomon214 2017-01-11

本文转自医学干货联盟

科研是什么

首先要明白的是,科研的骑士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以前几个人单枪匹马可以支撑起一个学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偶有所见,但基本上都是大集团军作战,尤其是所谓的“大科学”、“大项目”,典型如CERN,ATLAS实验组和CMS实验组分别有三千人左右,随便写篇文章,作者名单比正文长的比比皆是。当一个人身处如此庞大的项目之中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产业工人”感。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一个庞大项目中小小的一部分罢了,所谓的“全景图(big picture)”,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做过科研的都知道,科研,尤其是实验科研,必须掌握一切细节和这些细节所针对的目的。从原理到仪器的组成,到算法的实现,到每一行代码,到作图,到其反映的科学意义等,每多一个遗漏,就多了一份产生错误的潜在危险。

科研需要极强的自治和自省,但是身处大项目中,工作中所涉及的海量细节,不是一个普通人在合理的时间内能掌握的。你所能做的,只能是依赖于集团军,依赖于别人的工作,然后做好你手头的事情,然后期望在日后的漫长岁月里,把落下的部分,一点一点地吃回来。科研,其实是一件有工序的、按部就班的事情,虽然它鼓励灵光一现,但那是建立在你熟练掌握全景图基础上的。更多的灵光一现,不过是更好地实现某道工序的灵光,切勿产生自己有机会迸发出类似古典大师般灵感的浪漫期待。

其次还要明白的是,科研是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实际上各个学科研究的对象,使用的方法,都千差万别。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对有些人来说甚至并不重要,有些学科需要整天编程,有的需要纸笔演算,有的需要整天螺丝扳手,有的甚至要跑到荒郊野岭风餐露宿。你要明白你喜欢的东西,到底是问题本身还是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些方法很形式化(formal),有些是靠大量的编程模拟,有些则简直跟穷举一样简单粗暴。这些内禀的气质,一定会跟你本人的性格和口味产生契合,甚至影响你在这个领域呆下去的决心。


“大科研时代”

我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因为公共投入,这项以前的贵族游戏,变得触手可及,寻常百姓,只要智力正常,努力学习,肯于钻研,就能在这个行业中谋生。这种参与程度,前所未有地推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但放开这个宏大叙事,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科研人白菜化的时代。人才的供过于求,不仅降低了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准,影响到了职业前景,甚至开始反作用于准从业人员了(比如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这好比IT业,产业的飞速发展,让人看到其中的无限机会,而且只要愿意,你仿佛也能从中分一杯羹。但这个庞大而繁荣的产业,其从业者既有少数的如扎克伯格、比尔盖茨这类行业翘楚,也有基数更巨大的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富士康流水线工人。中间夹着的,还有很多大小码农、经理、美工。这是一个连续的光谱,有的人想出去,有的人想进来,形成一个动态平衡。

惨淡吗?风光吗?我不置可否。你所选择的,你自己承担。就像“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句话,有的人盯着的是“功成”,有的人想的是自己必定是那个“枯”。你只能找自己学科或方向的行业报告、行业统计来看,了解一线从业者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最终去向,调查你要做的工作的本质、目标、方法,调查你的职业方向有什么退出选项,尤其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仔细权衡,或者全然不顾,然后做出一个决定,然后坚定地执行,直到成功或者失败。但成败的节点是没人告诉你的,你得自己思索,设下底线或目标,然后执行,就像你所从事的工作一样,这跟从事其他行业没什么分别。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现代科研变成了这样子?其实也没有什么,这说明它成熟了,从小作坊变成了大工业。只要研究的问题在演化,变得更深更难,科研早晚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没什么可感慨的。所以,选择科研,哪怕是在某一个学科内选择科研的方向,要像选择工作和行业一样细心,别以为科研都一个样。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免费微课

加入募格科研专业群,参加优质免费微课,还能和同专业的小伙伴讨论~您只需添加群工作人员草莓(微信号mugecaomei),留下你的专业方向即可入群(具体专业名单戳此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