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解读(连载五十)

 自学中医的医馆 2017-01-11

伤寒论解读(连载五十)

301~313

疑似少阴病

前已述及,少阴病多死症。而以下有些按常规也应该属死症,却没有用回阳救逆的四逆汤。他们应该是少阴疑似症更合适。由于少阳病的发热也不明显或没有,故容易与少阴病混淆。在少阴病篇有这么多的疑似条文,本身就是为了提醒或告诫。

三〇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解读:

1、“反”发热:就是不应该出现的症状,出现了。说明患者有阴病转阳病之趋势。

2 、脉沉该何解?少阴病是脉微细,此脉沉比微细从脉象看力度大。脉有力,也是比脉微细有向好的症候。

综上,该条应疑似少阴病有转阳的趋势。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三〇二、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解读: 

1、“以二三日无里证”,说明患者的症状没有加重,比如没有出现太阴病的下利症等。

2、少阴病一般预后不好,此类患者持续几天症状没有加重,故用此方。

该条也是疑似少阴病为是。

上面两条,都是少阴病,但有向阳证转变的趋势,故处以麻黄附子类方。

三〇三、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解读:

1、少阴病,其纲领症就是脉微细,但欲寐的状态,且少阴病的治则为“温里,救里”。本条之不得卧该何解?

2、前已述及,少阴病的死症较多(当年的手段不多导致),且具备“肢冷、腹泻、呕吐、烦躁”四症之二症即为死症。而本条的“心中烦,不得卧”疑似死症,却处方为“黄连阿胶汤”呢?这是矛盾的。该何解?

3、我认为,本条的“少阴病”,实应该称其为“少阳病”;为什么呢?

因为人在“心中烦,不得卧”状态下,应该是人到处走动,无法安静下来,在这种状况下,身体呈现的是“动态”,是阳性的,与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欲寐”症状相反;故应该改为“少阳病”。

其实,以下条文基本都疑似是少阳病。

三〇六、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三〇七、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三〇八、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解读:合起来解读

    1、常规太阴少阴合病基本是死症,而本条却用桃花汤主之。与常规不符,所以,按照303条推理,应该为阳性病才好解释。

2、有“下利”症,故应该为“阳明少阳合病”。

3、由于“便脓血者”症,故桃花汤主之。

4、或可刺。

总之:“少阳阳明合病”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或可刺。

三〇九、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解读:

    1、应该为少阳病,否则以上症状就是死症,需四逆汤。

2、由于有“吐利”症,故应该为“阳明少阳合病”。

3、“烦躁欲死”比黄连阿胶汤比,更甚。吴茱萸是治里寒的药,本条这个“烦躁欲死”症状很是疑惑。该症状应该去掉才是。

总之:吴茱萸汤主治的是少阳病阳明病合病的“吐利,手足逆”症。

三一〇、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解读:

    1、应该为少阳病,或阴性病,否则就是死症;

2、由于有“下利”症,故应该为“阳明少阳合病”。

3、“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这么多症状,该用半夏泻心汤。仅仅猪肤汤主之不够。

三一一、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解读:

    1、应该为少阳病。

2、仅仅症状为“咽痛”,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三一二、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解读:

    1、应该为少阳病。

    2、“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为其主症。故“苦酒汤主之”。

三一三、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解读:

    1、应该为少阳病。

2、“咽中痛”为其主症。故“半夏散及汤主之”。

总结:

以上诸条都是少阴病的疑似症,与少阳病很容易混淆,故这一段单独罗列这些症状,就是为与少阴病相比。

少阴病在很多地方与少阳病混淆,临症宜多思。

在以上这些疑似少阴病中,由于其预后良好,治疗简单,不可能是少阴病,故列为少阳病。

再次的强调辨别阴阳的重要性。

 

 

                                2017-01-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