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心静如水D 2017-01-11


文|美物计


古语有云: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从古至今,玉对于中国人来说,

有着非同一般的涵义与寄托。

而常戴于身上的玉佩,

则成为中国人独有的君子情结。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玉如其人,人如其玉。


一块清澈通透的玉佩,

恰似一个向你款款走来的君子,

恭敬平和,含蓄低调,深情内敛,

给人一种清风拂面的美好之感。






在漫长岁月中,每一件玉佩,

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品格与德行。


走进玉佩的世界里,

就走进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触摸到了古人的生活气息,

仿佛能感受到几千年的春花秋月。




很久以前,中国祖先立于洪荒之中,

用他们的智慧制造出各种威猛的石具,

在选石制器中,他们发现了一种美石,

从它温润柔美的色泽中感到了美好。


他们精挑细选,耐心打磨,

钻上小孔,穿以小绳,佩在身上,

让玉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从此,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信仰和寄托。




温润而泽,有似于智;

锐而不害,有似于仁;

抑而不挠,有似于义;

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

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五经通义》


玉佩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古人对玉佩的喜爱,不仅因其贵重,

更是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风韵。




玉,集山川之精英和人文之博大,

形成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

有“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

有“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有“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玉佩,成为首饰中的时尚。

在玉佩中运用了人物、走兽等形象

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它也成为《诗经》里浪漫的定情信物,

为心仪之人佩玉结缀罗缨,

其间种种,既显情意又不失庄重。





无论是古代名士或是美人,

用一段千回百绕的盘结,

编制而成的玉佩来系在腰间,

环佩叮当,清脆悦耳,

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

令人心生无限遐想。





人与玉佩的一次倾心相遇,

就注定了与它年年月月的长相守。


抚摸着它细腻的温润,

感觉着它清澈的色泽,

然后,渐渐与玉融为一体,

密不可分,心绪共鸣。




一块赏心悦目的玉佩,

胜过世间的灵山秀水,春花秋月,

纵使走过漫漫时光,也一如当初,

温润青翠,有种静待故人归的安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