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中国文明史的分水岭

 汉青的马甲 2017-01-11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孔子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文化核心,是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我们这个民族道德文化的根本依据。


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我们至今还在遵循;孔子说的那些话,诸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仍隽永可亲,映照我们的生命。孔子的所言所行,充满人性的智慧和魅力,经历数千年的岁月,至今仍为我们深深受用。


当然,孔子不仅仅智慧和强大,也有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他也常常无奈。他也会被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


但孔子毕竟是有伟大事业的人。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的力量提升了我们的民族。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我们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以下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地熠熠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


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些伟大的哲人?


当然,我们可以说,是政治、经济等“物”的因素。


但是,“人”的因素我们不能抹杀。否则,我们的历史就不是人的历史,而是物质史了。


说到“人”的因素,有一个“人”就凸显出来。这个人,就是孔子。他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于终生追求学问和道义。“志于学”,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孔子之前,很少这样的人;孔子之后,很多这样的人: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有了这样的人,人类的人口结构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群中,出现了专门的关注形而上问题、关注彼岸、承担价值的人。人类出现了质的飞跃——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开始成为人类的首要问题。并且,有了专门的精神家园的打理者和看护者。


孔子是中国文明史的分水岭,甚至是中华人类史的分水岭。


没有孔子,就没有百家争鸣。




现在,有一种声音,以“还原孔子”为幌子,动辄声称“孔子也不过是个普通人”,说什么“去圣乃得真孔子”。其实,说孔子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意思是指孔子是人不是神,也有人之七情六欲,那就是一句废话,耶稣也是人,佛陀也是人,苏格拉底也是人。但如果说孔子与你我一样普通,那就是一句无知的话,还是一句无良知的话。你真的认为孔子、苏格拉底、耶稣、佛陀是和我们一样的吗?或者说,你真认为你和他们一样吗?


而更多的市场上鼓噪一时的“成功学”及其追随者,又张口闭口孔子是“失败者”,以肤浅庸俗的世俗成功观,肆意嘲笑贬低孔子。如果孔子是失败者,那么,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从王子位子上流落人间的释迦牟尼,是不是也是失败者?持这种庸俗观点的人,我想告诉他:不是孔子失败了,是你的良知失败了。


且不说这样的“以成败论英雄”是多么的野蛮和弱智,即便以世俗的眼光看,孔子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功者!


他做人,很成功。


一句话,他由一个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


这是古往今来,独他一人达到的境界!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


他做老师,很成功。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位老师,像他那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培养出那么多顶级的人才,在整体上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还有哪一位老师,被学生看成父亲,死后学生为他服丧守墓三年,子贡更是守墓六年?




他做学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经,传播文化,中国学术,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就是以他为起点的。


他做政治家,很成功。他不仅在现实政治里曾经大显身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成为“道统”,一直约束着、引领着后世的政治和政治家。他的“仁政”理念,他的一句“苛政猛于虎”,一直是后世反抗暴政起诉暴政的道德依据。


他做思想家,很成功。


中华民族的民族道德、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质,就是孔子塑造出来的。以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证了一个民族在两千多年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


毫无疑问,孔子以后的中国,是孔子化了的中国,甚至,孔子之前的中国,也是被孔子重新描述和阐释了的中国——自称述而不作的孔子,通过叙述历史和阐述历史,赋予了历史某种德性。从此以后,我们的社会理想——和;我们的政治理想——仁;我们的人格理想——君子,都来自于孔子。是孔子的思想,孕育出古代的大同理想;也是孔子的思想,诞生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我们一代一代的追求,奋斗,都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


读孔子,就是在读一个民族的追求,读人类的理想。


孔子以后,中国的气质,就是孔子的气质。温良恭俭让也好,文质彬彬也罢,是孔子个人的气质,后来也成为了中国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气质,这是人类最高贵的气质,真正的贵族气质。孔子描述自己人生历程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比附、参照和印证。




甚至,孔子的那种负重之下的轻松幽默,苦难之中的淡定快乐,集体生活中的团结紧张,个人性情中的严肃活泼,无不变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民族性情。两千多年来,通过阅读孔子,孔子一个人的修养,变成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孔子一个人的人格,变成了一个民族的性格。


读孔子,就是读一个民族的性情,读一个民族的气质。


读孔子,就是在辨认民族未来的方向,辨认人类努力的方向。


没有了孔子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了孔子的文化,也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未来的中国,或中国没有未来,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每一个个别的普通的读者来说,也许不必想那么多。但是,问题是: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孔子,我们每一个人的德性,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孔子,以及佛陀,苏格拉底,耶稣,他们之所以不可以须臾离开我们,是因为,他们是人类,是人类每一个个体内在的高贵和纯洁。


没有高贵和纯洁德性的我们,又如何可以想象!




五本新书送出!


获奖者依然是写下精彩评论的亲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