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生活只不过是一张图而已

 GNOF 2017-01-11

书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生活只不过是一张图而已

日常生活思维导图

人生杂货铺(兰言寄墨) · 2016-04-25 01:55

书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生活只不过是一张图而已


 

/兰言寄墨

 

坦白讲,我是个不会画思维导图的人。我只会画框架图,还是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练出来的,框架图画的多了自然就顺手,只要一想到画图,手就自然地要画大括号以此来表示逻辑关系。第一次想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是想给自己做个阅读地图,但是画的时候发现很困难,尤其是分支分类的时候,看过的书有的并没有明确分类,有的书学科界限模糊,这让我做起来很困难,但是画框架图显然不合适,在最直观的视觉表现力上就很差,当时我一直搁浅了要画的阅读地图,只是把自己读过的书按书名顺序记下来,当时我就发现自己的思维其实是打不开的,我不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思维却不会因为你的乱想而变得更广阔。

 

在看《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之前我也有用过思维导图的软件画一些作业的框架图,被老师骂巨丑无比,真是打击了我薄弱的小心脏,当然也更增强了我了解思维导图的欲望。《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是日本培训师矢岛美由希所写。最早的思维导图源于英国的,创始人是东尼·博赞,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受了博赞的培训并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由此写了这本书。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吃作者咀嚼过后的知识一样,但是这本书胜在简单易懂,里面有大量的思维导图的插图,虽然大部分是看不清楚也看不懂,毕竟是别人的思维导图,但是对于思维导图入门者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结合我自身的笔记与感悟,跟大家分享下这本不到二百页的小书。

 

1、思维导图是什么?

 

如果你连思维导图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真真的是小白入门了,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心智图,最初我的理解是把思维导图看成一副脑图,强调发散思维,在没深入了解之前,我想当然的把这种发散思维当成了天马行空,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发散思维所有的发散都是有理有据的,是根据一个点想到另一个点,可能你最初的点跟最末的点完全不搭界,但是由于一步步的思维发散,你反而能看到很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或者注意到的东西,其实这一点对于创意人来说很重要,所谓的创意风暴其实就是多个脑图的发散,像《赖声川创意学》里所画的创意图虽然并没有像思维导图这样枝杈分明,但是却真真实实地用到了发散思维,当然他的发散思维跟我们这种普通人还是不一样,他的思维都是在很多经验的积累上,具有相当深度的,一般人也get不到那个他想的那个点。

 

2、思维导图有什么用?

 

在这本小书里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你的日常生活、你的学习、你的职场等等,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这一点给我的启发很大,因为我之前一度以为思维导图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一定要用到高大上的地方,但是你想啊,思维是需要训练的,高大上的场景不常有,你真真实实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天都发生,小到每天要吃什么的问题,大到计划一场远行啊,这些其实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甚至于两者的沟通,书中也举了一堆夫妇在育儿上的思维差异导致矛盾凸起,但是通过思维导图获得完美和解,还蛮神奇的,有时候心里想的可能嘴巴上表达不出来,自己对自己所想也有点理不出来,但是用思维导图不仅画出你所想的,还能发现你想不到的,但是潜意识已经有了的东西,这还是蛮好玩的,以后两个人吵架,先不要着急解释,两个人各自画一画思维导图,看看自己到底在想什么,两个人的想法到底差别在哪,这样分手的理由再不会是两个人不合适,但是不知道哪里不合适,就是感觉不合适而已,哈哈~

 

3、如何画思维导图

 

书中提到几条画思维导图的规则,我觉得还是蛮实用的,比如要寻找笔感好的纸、要五颜六色的笔、曲线要性感、层次要分明、TEFCAS(尝试、行动、回馈、检查、调整、成功)、层次化等法则,就我个人来讲,作为初画者,规则就应该先放弃掉,因为本身自己的思维都还没发散开,拿到纸笔还不知道怎么要画什么,脑子里却先充斥着条条框框的规则,这完全就是对自己思维的限制,还发散个球哦,对于那些规则说得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画的时候可以先置之不理,等到自己画了上百张,思维不再受限制的时候,再反过来看这些规则,一定会有另一番感触。说实话,我自己偷偷画了一下,没有用软件画,感觉还是蛮low的,但是内心已经不再觉得自己画不好了。

 

画思维导图会强调要用画代替词,中心图像最好是画,比如说我想剖析自己这个人,那中间就要画个自己的自画像出来,分支上涉及到的其他词也最好画出来,比如吃饭画个饼之类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学过画画,所以我心里一度暗示自己画不好,讲真,上学这么多年,唯一画的好的就是三个笔画的笑脸,因为有这种心理暗示,一度阻碍了我对画画想象的思维,但是我觉得人得突破时刻突破自己,所以我硬着头皮画了一些别人看不出来是啥的东西,自己心里是欢喜的,我还发现通过想要画的渴望让我更认真观察手边的东西,比如喝水的杯子、打字的电脑、常玩的手机等等,观察能让印象深刻,才能画于纸上。

 

当然这本书也说了,不能仅仅存在于看或者觉得不错的想法上,要实际动手画起来才是王道,所以我决定给自己做一个mini手账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每天画一幅,锻炼手与脑,既然看了本有用的书,就要学以致用。



人生杂货铺(CUC_lanyanjimo)

书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生活只不过是一张图而已

日常生活思维导图

人生杂货铺(兰言寄墨) · 2016-04-25 01:55

书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生活只不过是一张图而已


 

/兰言寄墨

 

坦白讲,我是个不会画思维导图的人。我只会画框架图,还是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练出来的,框架图画的多了自然就顺手,只要一想到画图,手就自然地要画大括号以此来表示逻辑关系。第一次想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是想给自己做个阅读地图,但是画的时候发现很困难,尤其是分支分类的时候,看过的书有的并没有明确分类,有的书学科界限模糊,这让我做起来很困难,但是画框架图显然不合适,在最直观的视觉表现力上就很差,当时我一直搁浅了要画的阅读地图,只是把自己读过的书按书名顺序记下来,当时我就发现自己的思维其实是打不开的,我不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思维却不会因为你的乱想而变得更广阔。

 

在看《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之前我也有用过思维导图的软件画一些作业的框架图,被老师骂巨丑无比,真是打击了我薄弱的小心脏,当然也更增强了我了解思维导图的欲望。《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是日本培训师矢岛美由希所写。最早的思维导图源于英国的,创始人是东尼·博赞,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受了博赞的培训并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由此写了这本书。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吃作者咀嚼过后的知识一样,但是这本书胜在简单易懂,里面有大量的思维导图的插图,虽然大部分是看不清楚也看不懂,毕竟是别人的思维导图,但是对于思维导图入门者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结合我自身的笔记与感悟,跟大家分享下这本不到二百页的小书。

 

1、思维导图是什么?

 

如果你连思维导图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真真的是小白入门了,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心智图,最初我的理解是把思维导图看成一副脑图,强调发散思维,在没深入了解之前,我想当然的把这种发散思维当成了天马行空,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发散思维所有的发散都是有理有据的,是根据一个点想到另一个点,可能你最初的点跟最末的点完全不搭界,但是由于一步步的思维发散,你反而能看到很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或者注意到的东西,其实这一点对于创意人来说很重要,所谓的创意风暴其实就是多个脑图的发散,像《赖声川创意学》里所画的创意图虽然并没有像思维导图这样枝杈分明,但是却真真实实地用到了发散思维,当然他的发散思维跟我们这种普通人还是不一样,他的思维都是在很多经验的积累上,具有相当深度的,一般人也get不到那个他想的那个点。

 

2、思维导图有什么用?

 

在这本小书里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你的日常生活、你的学习、你的职场等等,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这一点给我的启发很大,因为我之前一度以为思维导图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一定要用到高大上的地方,但是你想啊,思维是需要训练的,高大上的场景不常有,你真真实实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天都发生,小到每天要吃什么的问题,大到计划一场远行啊,这些其实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甚至于两者的沟通,书中也举了一堆夫妇在育儿上的思维差异导致矛盾凸起,但是通过思维导图获得完美和解,还蛮神奇的,有时候心里想的可能嘴巴上表达不出来,自己对自己所想也有点理不出来,但是用思维导图不仅画出你所想的,还能发现你想不到的,但是潜意识已经有了的东西,这还是蛮好玩的,以后两个人吵架,先不要着急解释,两个人各自画一画思维导图,看看自己到底在想什么,两个人的想法到底差别在哪,这样分手的理由再不会是两个人不合适,但是不知道哪里不合适,就是感觉不合适而已,哈哈~

 

3、如何画思维导图

 

书中提到几条画思维导图的规则,我觉得还是蛮实用的,比如要寻找笔感好的纸、要五颜六色的笔、曲线要性感、层次要分明、TEFCAS(尝试、行动、回馈、检查、调整、成功)、层次化等法则,就我个人来讲,作为初画者,规则就应该先放弃掉,因为本身自己的思维都还没发散开,拿到纸笔还不知道怎么要画什么,脑子里却先充斥着条条框框的规则,这完全就是对自己思维的限制,还发散个球哦,对于那些规则说得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画的时候可以先置之不理,等到自己画了上百张,思维不再受限制的时候,再反过来看这些规则,一定会有另一番感触。说实话,我自己偷偷画了一下,没有用软件画,感觉还是蛮low的,但是内心已经不再觉得自己画不好了。

 

画思维导图会强调要用画代替词,中心图像最好是画,比如说我想剖析自己这个人,那中间就要画个自己的自画像出来,分支上涉及到的其他词也最好画出来,比如吃饭画个饼之类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学过画画,所以我心里一度暗示自己画不好,讲真,上学这么多年,唯一画的好的就是三个笔画的笑脸,因为有这种心理暗示,一度阻碍了我对画画想象的思维,但是我觉得人得突破时刻突破自己,所以我硬着头皮画了一些别人看不出来是啥的东西,自己心里是欢喜的,我还发现通过想要画的渴望让我更认真观察手边的东西,比如喝水的杯子、打字的电脑、常玩的手机等等,观察能让印象深刻,才能画于纸上。

 

当然这本书也说了,不能仅仅存在于看或者觉得不错的想法上,要实际动手画起来才是王道,所以我决定给自己做一个mini手账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每天画一幅,锻炼手与脑,既然看了本有用的书,就要学以致用。



人生杂货铺(CUC_lanyanjim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