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孩子的数学感到焦虑,准备了很多教具、甚至让孩子去上启蒙班、兴趣班。可是你真的知道数学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吗?在日常生活中轻松给孩子数学启蒙,你会做的更好。 文 | 黄扬名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给孩子一生的礼物数学到底是什么? 在有的爸爸妈妈眼里,数学是一门考试科目,孩子需要一个好分数;有的爸爸妈妈认为,数学可以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以后计算起来「快、狠、准」。 而在心理学家看来:学数学真正的关键,是对于孩子「数感」以及「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感 ( number sense) 就是对数字的感觉,指的是一个人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能否灵活处理数字、拆解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从容面对并解决各类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这才是数学能带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帮他们打好根基,然后培养对数学的好感,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就没问题。如果爸爸妈妈发现你让孩子学习的方式,让他开始有反感,那就该即早找出问题在哪里,并且协助孩子解决。 数学启蒙六大面,数量只是其一如果想要帮孩子做数学启蒙,该从哪些能力着手呢?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启蒙包含六大面向:数量、形状、空间、分类、规则、以及弹性思考。 为什么数量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呢?为什么分类、规则、弹性思考这样的能力和数学的学习会有关系呢? 首先说分类这件事情,分类本身就是一个很根本的能力,因为要能够分类,就必须要能够针对某个方式来把东西做标记。例如,要把一群食物照荤食、素食来做区分时,可能会利用是否有肉来做标记,有肉的就是荤食、没有肉的就是素食。 通过分类的练习,也可以协助孩子来建立「规则」的概念,因为规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跟孩子谈规则是什么,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但如果先请他们把东西根据相似的程度放在一起,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些东西要放在一起,就可以把规则的概念带进去。 那么弹性思考为什么又重要呢?一般而言,我们总认为数学的规矩是一板一眼的,每个符号、公式所代表的意思都是固定的,没有什么弹性可说。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比如,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都可以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如当我们要计算9+7的时候,当然可以选择直接去做加法的计算,但也可以选择把7拆解为1+6,那就变成要计算9+1+6,因为9+1等于10是很容易计算的,所以就可以很快速算出答案是16。 因此,在学习照着规则做之后,数学还要求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去发挥,这就是弹性思考。
数学是抽象概念,而抽象概念是很难用语言直接教给另一个人,更别提对象是个小小孩。用生活中的各类物品、玩具等,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经验来学习,孩子的印象会特别深刻。记住,孩子的学习是从具体到半具体的,然后才是抽象概念,所以数学启蒙一定要以感官为基础,感官是数学的预备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启蒙爸爸妈妈可能很想知道,要在孩子多大的时候,培养哪个部分的能力呢?首先,要提醒爸爸妈妈,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一样,你需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 孩子其实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有分类的能力,可以分辨谁是主要照护者、谁不是主要照护者。到了一岁半左右,就能够做一些大小、量多量少的区分。 比如,我家孩子吃坚果时经常说,我要那个大的,爸爸吃小的吧。所以可以看出,即便不能做细致的算数,孩子对于东西多或少的估算,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好。 2-3岁的孩子可以开始认识数字的名称,也可以开始练习算东西。 大家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目标中的难度也在提升。因此,我们也可以目标的分龄要求和自家孩子的水平,动态地调整给孩子的数学启蒙方法。 比如3-4岁的孩子,我们可以带他去面包房,和孩子一起发现下,面包房里有各种不同形状的面包,让孩子感受到事物存在不同的形状,很有意思。此外,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4-5岁的孩子,我们再去面包房的时候,就可以让宝宝自己去描述面包的各种形状;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洗衣机上的数字代表还有多久衣服就要洗完了。 5-6岁的宝宝,对形状和数都有了感知,会进行简单描述了,我们可以进一步和孩子一起发现规律,感受数的作用,并鼓励他们进行简单推理。 比如,和孩子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比如新年剪纸、厨房里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等等,鼓励孩子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甚至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 总之,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强调效率,而是要专注在孩子如何理解数学的本质上。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对他是有用的东西,所以他该好好学习。 数学启蒙的其他途径数学、思考本身是很抽象、不具体的东西,如果没有妥善的规划,很容易就会让孩子产生厌恶的感觉。我们在帮孩子启蒙的时候,就该把这些东西具体化,让孩子看得到、摸得着,觉得这些事情和他是有关联的。 所以我们还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让孩子熟悉数学。 一、绘本。比如你们家里都有的《好饿的毛毛虫》,与孩子认识不同的水果时,随便数数它各吃了多少数量吧。读完故事,平时父母上市场买水果也能带上孩子,考考孩子认识多少种水果、问问孩子都是些什么颜色,甚至还可请孩子帮自己挑选水果,相信在得到父母充分肯定的情况下,孩子是十分乐意帮忙的。 二、动画片。我家孩子很喜欢一个动画片是是 Peg&Cat(佩格和小猫),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和一只猫的故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跟数学有关系的难题,必须要了解数学,才能够解决难题。这卡通动画非常的生动好看,每一集可能介绍一或两个数学主题,但孩子完全不会觉得是在学数学,反而会觉得是在看一个很有趣的侦探卡通。
同样的,用这个图卡,也可以让孩子做规则的推导,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心中想好一个规则,然后请孩子选择卡片,你告诉孩子这张卡片的图案是否有符合你心目中的规则,看看孩子多快可以猜出你心中的规则是什么。这套图卡也可以做弹性思考,例如一开始请孩子根据一个属性来做分类,接着又请他用另一个属性来做分类。 小结
千万不要用上数学课的方式来帮孩子做数学启蒙,否则可能会扼杀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让用更加轻松有效的方式学数学?来听扬名老师的私享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