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事不用花钱,孩子却受益终身?

 木当归 2017-01-12

文 | 雨霏

成长树原创,其他公号转载请输入“授权”

周末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我穿了新买的大衣和靴子,精心化了适宜的淡妆。一同踏进酒店电梯的是一对母女,女儿五岁左右,看上去活泼伶俐,母亲则始终微笑,温柔得体。我们互相点头致意,那位女士还让女儿帮我按了想去的楼层,我对她们的第一印象很好。

“阿姨,你的衣服可真漂亮,这个颜色很适合你,妈妈,你说对吗?”电梯运行中,小女孩儿忽然奶声奶气地说道。电梯里除了我们没有其他人,我知道她是在称赞我。

“谢谢你,小宝贝,阿姨好开心啊。”我喜不自禁,蹲下来摸了摸小姑娘的脸蛋儿。

“您的衣品的确非常棒,这件大衣质感很好,能告诉我是在哪里买的吗?”女孩的妈妈依然眼含笑意,用真诚的语气向我询问,用词用语,表情语调,都令人倍感舒适。

道别后,我来到婚宴大厅落座,脑子里却始终在回味刚才的场景。母亲赞美孩子并不稀奇,可教会孩子赞美别人,真是一种极好的修为。孩子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用简单诚恳的语言给予褒扬,不光换来了陌生人的好心情,同样愉悦了自己的心灵。在家长们都忙着让孩子拼智商的时候,这位聪明的妈妈言传身教,让女儿不知不觉间拥有了“高情商”,我想在女孩儿的成长过程中,这份“大气”会让她赢得很多尊重和欣赏。


想起有次带女儿去儿童游乐场,在休息区遇到过另一对母女。母亲正在帮女儿换衣裤,女孩儿说喜欢不远处小姐姐的粉色蕾丝连衣裙,还一个劲儿让妈妈看。母亲忙着打理孩子,很不耐烦,可又经不住女儿一直吵,只好回头瞄了一眼,接着语气生硬地回复女儿:“好看什么啊,土里土气的!”女孩儿愣住了,她没想到母亲会做出此番评价,疑惑又不甘地继续看了两眼,便不再做声。我很心疼,怕她幼小的心灵里,又少了一份宽容与美好,也许有一天,她也会变得刻薄而不留情面,对自认不喜欢的人和物抛出生冷的一句:真差劲。

我们能怪孩子不懂事吗?他们不过是有样学样,复制着父母的处事态度罢了。在孩子清澈的眼睛里,喜欢上一样东西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不违心也不敷衍,我们真该呵护这份本真,鼓励他们积极去欣赏,尽情去赞美。

赞美自己是本能,赞美周遭则是一种豁达的品格。我们要培养孩子坚信自我的信心,更要扩展孩子包容万象的格局。善于发现美好的人,素来更容易拥有快乐,更容易满足,他们不吝美好之词的样子,同样会带给身边的人幸福与满足。夸赞别人一句,自己非但不少一分,反倒能给对方带来十分的欢愉,何乐而不为。

国人心里,始终有个不能不提的误区:表扬别人,尤其是陌生人有时会显得很“虚伪”,对上司对领导的夸赞更是难逃 “拍马屁”之嫌,因此某种程度上,我们羞于赞美,耻于赞美,潜移默化中,也把这种意识传递给了孩子。还有一种最狭隘却又最常见的心理,是深知自己“不如人”,生怕褒了别人就贬了自己。其实,你赞美或不赞美,美就在那里,静候那双灵动眼眸的赏识,无视美好事物,拒绝承认精彩,就是把自己推向了黑暗孤独的岛屿。

“You are beautiful”, “You look great”,西方人把赞美挂在嘴边,习惯接受赞美,也习惯赞美别人,仿佛这是一件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这个思维我很赞同,喜欢的事为何不及时表达爱意,非要等失去错过才追悔莫及。中国的亲子关系从不缺乏爱,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也绝非不懂爱,只是这份爱有时太过张扬,不分界限,就像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纵容,常常肆意得让他们迷失自我;有时又太过内敛,吝于表达,比如对周围人和物的冷眼相待,往往苛刻得风度全无。


父母所组成的原生家庭,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性情品格,乐观、包容、有仁爱之情,且善于表达的父母,即使他们的子女没有实现阶级意义上的出人头地,也准是个周身散发幸福能量的欢乐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