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婚姻就是让你成为该有的样子

 伤心的小剑客 2017-01-12


文  | 甜白

但凡名人婚姻出现问题,关于婚姻和两性关系的话题就会被铺天盖地讨论一番。

媒体需要“热点”,而一番烈火烹油后,停留须臾,最终会烟消云散。作为凡人,我们的生活还将继续。那些留给我们的考验仍然一分不少。比如,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婚姻?

亦舒曾在小说里写到,“好好的一个男人,把他逼成丈夫,总有点不忍”。这话自有乖张之处,可每当出轨的新闻爆出后,网友们呼天抢地哀嚎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爱情和婚姻,在我们的生活里,他们究竟该如何安放?

我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看法,婚姻关系有别于其它社会关系最为排他性的特征便是:对经济关系和性关系的双重约束,缺乏任何一个要素,便不构成婚姻。

这是对婚姻最为客观的解构,在不包含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婚姻实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是双方在自愿基础上签订的契约,接受约束,享受权利。


那从追求合作平稳运行的角度,一段可持续的婚姻需要哪些要素?

首先是价值认同。

之前友人分享过一段话,“婚姻最大的魅力是在于探索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究竟能达成多么深度的连接”。深以为然。

在一段正向的婚姻关系中,最坚韧的纽带是深植于内心的认同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伴侣是值得欣赏的,可以信赖的,得出这样的感受和判断,根源来自于我们对彼此的价值认同。

这种价值认同并不必然包含意识形态的统一,民主党选民和共和党选民也可以走到一起呀;也不必然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太平年代,这样宏大的感召已经不多见了;更不必然是在丁克或是生四个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事。

真正的价值认同,是我尊重你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

这句轻描淡写的话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婚姻中的个体都在乎且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怎样的价值。这其实是对个人相当高的一个要求。我们有太多浑浑噩噩的成年人,内心干涸,人格弱小,价值观千篇一律地腐朽。良性的婚姻关系却是两个饱满个体生命能量的碰撞,他们分别具备清醒的自我意识,在自我实现的人生道路上相互照耀。

反观社会现状,却出现了明显有悖于此的实践:在我们没想清楚为何需要一段婚姻之前,在我们不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和什么人在一起之前,我们就慌不迭地一头扎进了婚姻。也不是没有打算想清楚这些问题的人,可社会不答应,爹妈不答应,人们逼着他们去结婚,去恩爱,去盛大婚礼。清醒的单身者需要非常强大的认知和能力去面对各种不便,乃至歧视,但是,这样的坚持是值得的。


其次,可持续的婚姻关系需要有必要的分工,以及对对方在家庭关系中所承担角色的理解。

从谁“更适合”赚钱谁“更适合”带孩子,到谁下班早谁买菜,如同一切社会分工,婚姻关系中的分工也应遵循资源禀赋最大化发挥的原理,以效率最优为原则,每一方对对方承担的部分都要予以尊重。

拿最模型化的忙碌爸爸和全职妈妈组合来说(之所以说是模型化,是以家庭/工作二分,每一个婚姻关系成员都是在这两个维度上不同比重的构成),前者需体会到培育孩子和操持家务的不易,理解到对方失去了职场精彩的可能性;后者需理解工作和事业中的艰辛、疲惫与孤独,知晓伴侣失去了陪伴家人孩子的质量时间。此前有个疯转的文章 “如果你觉得生活轻松,是因为有人替你承担了不易”,虽然言语和立意都很鸡汤,但是对促进夫妻双方的角色理解有正向作用。


再次,从心理建设来说,不好的婚姻中很容易出现一方觉得“自我牺牲”而另一方觉得“你是理所应当”这样的认知冲突。好的婚姻关系只需要把这两种感受互换,即是,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每个人觉得自己做的部分是“理所应当”,感念对方在“牺牲”,正确认知激发出的情感对维系婚姻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我非常推崇“理所应当”这种自我认知,这是一种ownership 的体现,ownership带来责任感,是完全正向的认知驱动力。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被赋予任务的“奴隶”总是更容易偷懒懈怠,更倾向于不负责任。Ownership的反面是“自我牺牲感”,一种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多少孩子在父母“要不是为了你”的嗔怪中长大,在涉世未深之际会真的把父母的不成功不快乐归囿于自己。

我的母亲在追求自我价值方面做得很好,从来不把子女当做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成长过程中从未听到母亲说过“我为了你怎样怎样”这种自我矮化的话语。直到有一年,母亲来家里帮忙带小孩,和孩子的爸爸发生冲突争吵了起来,我听见母亲怒斥“你怎么可以这种态度,我这么辛苦来帮你带孩子”,这时我立马走进房间制止她继续说下去,我说,“妈妈,你来带孩子是因为你是孩子的外婆,是因为你爱他,你爱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说完之后,母亲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潇洒”,情绪也变得缓和了。相信我的话对家里在场的其他人也是一种提示,从此家里再也没有出现过诸如此类的道德绑架言论。


最后我想谈谈优秀伴侣的基本要素。在谈价值认同的时候提到过,要成为合格伴侣的前提首先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此基础之上,再去承担“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这样的家庭角色。如果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我们承担角色的心理状态是被动和经验主义的,难免落入“望有一人免我惊,免我苦”,“遇到这样的渣男就嫁了吧”,“邓文迪的撩汉秘籍”等流俗价值观的窠臼。

良好的婚姻关系一定是两个独立人格的互相激励,彼此吸取养分,共同成长,这才是选择人生伴侣的意义所在。优秀的人生伴侣具备持续的自我价值实现机制,不轻诺,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他们通常还有好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理解你的不易,鼓励你的追求。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你可以活出最真实最自我的状态,甚至是理想中的自我。与你在一起,你告诉我生活应有的样子,我告诉你我的在意和珍惜。好吧,我现在说的是爱情。

那么爱情与婚姻有必然联系吗?我们有多少人是因为爱而进入婚姻的?有多少人是因为那是不错的“结婚对象”?话说我还听过由于 “基因好”被求婚的,也是很坦荡。

我想说,爱情的最高形式就是渴望和他/她进入婚姻,要以婚姻来探索爱情在面对烟火柴米油盐之际如何演化,认定他/她作为人生伴侣共同去追寻生命的无限种可能,是一同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怡然自得,是岭南不好,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宿。

看这人世间,你需要首先构建一个自我,遇到值得你追寻的爱情(可遇不可求的非必要条件),然后便是共赴婚姻的水到渠成。我想这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婚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