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炼丹术和丹药·附篇·编后琐言2

 杏林博览 2017-01-12

(16)儿时闻乡间父老辈谈及某处因兴工动土或者从事耕作时,忽然挖出一缸或者一罐黄金或白银来,正在要起出来时,这些金银忽然变成了破铜烂铁或者清水,人们便往往把这种情况归之于命,以为命中不该享受这些宝物所以才临时发生了变化。这大概都是埋藏地下未经发掘的人造金银,这种窑藏东西在未接触空气和日光时固然没有变化,—经掘出来接触空气、阳光起了变化并不算是稀奇事。几年曾在某日报上看到消息,说某一地方在土中挖出了埋藏的朱砂达七、八十斤之多。这大概也是某时代的炼丹家埋藏下来未经发掘的"灵砂"一类东西。笔者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也曾在四川合川县与该县铜梁洞的住持道士谭遁九(是当时川东道教联合会的会长、不但文化很髙而且修养有素,对道家南宗、北派功夫都有甚深造诣,外丹工法尤其特长。笔者对外丹的实践得益谭氏不少,是当时道教中的特殊人物)合作炼过一次"灵砂"。这批灵砂约有二十多斤,炼成之后就交由谭氏埋入该山土中退火。后来笔者因事离开合川,这批"灵砂"久未掘出使用,不意谭氏在抗日战争结束时物化,这批"灵砂"是由谭氏经手埋藏,埋在何处因笔者当时未加过问,故不知道埋藏处所,也不知这批"灵砂"要在何年甚月才能被人掘出。没准掘出来时倒是一种有用东西呢,因为这批"灵砂"是经过九次过程炼成的"九转灵砂",本草中早就承认是有着相当使用价值的一种药物,只是在将来掘出时是否能认识出它是"九转灵砂"。铜梁洞是唐朝时闾丘道士的炼丹处,自今凿在石崖上的丹室、丹井都完好无恙,说不定将来掘出这批"灵砂"时或许会误认为是闾丘的遗留物呢。

(17)本资料中所收入的丹药方剂共有300余首之多,这些丹药的烧炼方法除了个别不同的单独提出叙述外,其余都是大体相同的。因此把它归入到每一有关章节中的一览表,且只标出了"升香几炷"和"降香几炷"的简略字样。这些"升香几烛"、"降香几炷"的丹药炼法大体都是与一般丹药炼法有共通性的,只消掌握好升、降丹药的一般规律即可烧炼出来,因此只作出概略说明而不一一举出它的细致过程。

(18) 一般丹药的治疗作用大体上也是有共通性的,升的丹药一般都能提脓、拔毒、生肌、敛口,降的丹药一般都能化腐、消毒、出骨、退管。再简化些说,就是升的丹药能"生新",降的丹药能"化朽"。因此笔者只在"红升"、"白降"丹中介绍比较详细的用法和用途,其他都可触类旁通,故不一一都写出它的用法和用途以避重复。

(19)丹药最好是以自炼自用为特好,市售品有不少都掺有允填物。据以往所知道的红升丹大都是在三仙丹中加以朱砂、雄黄,而白降丹中可以惨入的东西就更见多了,石膏就是种最常用的充填物。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影响到丹药的使用价值,故丹药是以自炼自用为特好。上面所谈到的是旧社会中的一般现象,现在经过党的不断教育,每一人的政治水平都有了提高,这种欺骗行为肯定是不会再有的,不过买成药用总不如自己炼制的心中有数。

(20)《周易参同契》是后汉魏伯阳所作的一部炼丹作品,但有不少近代化学家都众口同声地说它是外丹、炉火的经典著作。这种看法我却不敢同意,据我涉猎该书后的体会认为它是在讲内丹而不是讲外丹。虽然书中有些语句类似外丹,黄白但都是一些借物比喻辞,与书的本质是有着相当的距离。这事笔者也曾请教过不少道家名流都有着同样的否认,后来我又把这一问题从信函中请教陈樱宁老师(现北京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老也和我的看法一致,并提出了如下的一些指示:“《参同契》本旨是专讲内丹,它不赞成外丹,如云“挺出武都、八石弃捐'、又云“竭殚家产、妻子饥贫、自古及今、好者亿人、迄不谐遇、希有能成、广求名药、与道乖殊”、又云“世间多学士,髙妙负良方,邂遁不遭遇,耗火亡资财”、又云“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矾磁、硫黄烧豫章、泥汞相炼飞、皴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以上都充分说明了用杂类烧炼结果无成,但书中有时又似乎真的是在讲外丹,如“以金为提防至刀圭最为神”一章共二十八句、又如“升熬于甑山兮至交积相支柱”一段共二十四句这些都是借外丹之法象来比喻内丹之作用,不是当真地要做炉火烧炼那件事。外丹中有旁门也有正道,旁门用金石杂类,正道用四象五行。金石杂类是误人的当然要把它摒弃掉,四象五行是内丹和外丹所共同的一个理论,就不妨借外言内、你对于《参同契》的见解是不错的……”。党指示任何学术都要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来进行争辩,然后才有完整无缺的伟大成就,因此我大胆地暴露出我的体会和认识借与大家共同商榷。说《参同契》是外丹经典著作的作俑者是约翰生,自他在《中国炼丹术考》中提出《参同契》是外丹的经典著作后大家遂众口同声地拥护他的这一说法,直到现在竟成为牢不可破的一个错误问题,希望大家能把五代彭晓与宋朝陈上阳、俞琰及明朝朱元育、陶素耜等所注释的《参同契》拿来仔细玩味一下,就一定会恍然大悟的。我想中国每个朝代的《参同契》实践者的认识最起码也是要比一个外行的外国人要内行得多,如其不然可把中国历代这些《参同契》的注释本集合起来细嚼一番就自然会领略到它的真实内容。

(21)《外科十三方》的"三打灵药"一般都用作内服而不知尚可作为外治,且更不知在局部外用时具有"红升"、"滚脓"之长,用法是看患部有没有窦道。有窦道的则看窦道的深浅和大小来决定措施,窦道小而深的则把灵药做成线条插入,窦道浅的则用涂有凡士林的纱条黏惹丹药塞入疮口。若患部没有窦道只有不愈合的创口,则只将丹药撒布疮面就行了。撒布丹药的工具以理发师用的绒毛球最合理想。其法是以绒毛球黏惹丹药用指轻轻弹到疮口面上去。这法子既使丹药易匀而又减少药的浪费,是极合理想的给药工具。中型的窦道也可以棉纸捻用凡士林润湿后黏惹药末塞入,也可用饭捣和做成药条插入。在初用的头几天时疮中的分泌物会特别增多,这是好的现象可不必顾虑,过几天后就自然会逐渐减少起來的,同时窦道也会逐渐由浅而趋于愈合。凡久不愈的疮疡大都经常分泌清水而不成稠脓,上药条后清水就自然会变成稠脓,为疮口建立起优良的愈合条件。设上药条后淸水始终是淸水者就要注意到疮内是否有异物存在,如有则非把它彻底淸除不可。设无异物而水清不稠者就要加紧滋补强壮疗法的措施才能获得好转。灵药外用时尚须配合以下几种药物方可达到理想目的:

灵药二钱、铅粉二分炒黄、麝香五厘、冰片一分、煅炉甘石五分,共研极细收贮备用。

上药捻或药末后都要再用一种滋膏将疮口掩护起来,同时并用绷带固定,滋膏以白玉膏(由生石灰、桐油或猪油配成者)为最合用。如所患是骨结核者则以下方为尤好:

当归尾、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紫荆皮、赤芍药、石菖蒲、羌活、独活、肉桂、细辛、郁金、白及各等分。

共研细末,以面粉同烧酒调和厚厚敷之,要是窦道中有了绵管或多骨时灵药力量有时尚嫌不够,这时改用腐蚀作用强的"银强丹"或《外科十三方》的"药线"方才能蚀去绵管或者排出多骨。"银强丹"的腐蚀力量相当强大,因为它是烧制成的"红降汞"。临时看疮的情况上药二至三次,绵管或多骨出来时即停止使用。另用生肌敛口药物以求结痂愈合。如果绵管、多骨都去尽后再上此丹就会引起疮口的发炎疼痛。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点。丹的用法也和灵药一样,有窦道的用药捻、纱条,无窦道的用药末撒布,腐肉去尽,新肉红活时即停止使用。

(22)古时的丹药命名各有其相当的意义,有的以开罐时所见的颜色形状来命名,如"光明丽日"、"流霞鲜翠"、"含晖吐曜"、"堕月惊心"等,有的以想象的功效来命名如"还魂"、"驻魄"、"通神"、"役使"等,有的是以所依据的神仙来命名,如"太乙"(神名〉、"羡门"(仙名)、"裴君"、"韩众"、"马鸣生"等,有的以丹的制度来命,如"九变"、"九成"、"九转"、"九还"、"七返"、"三打"等是。

(23)约翰生博士认为炼丹的术士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寻求知识的哲人,第二种是争求恩宠的政棍,第三种是妄想发财的寒士或流氓。第一种人多隐居深山,养性修道以求“长生不死”;第二种人常出入于王公贵人之间拍马游说以求显贵;第三种人大概既没有第一种人的素养,又得不到第二种人的机会,便受财富贪欲的冲动,自动地向黑暗中去摸索"。郑贞文先生则谓"人类有二大欲望,曰“富”与“寿”是也。因欲“致富”,故思“点石成金”,因欲“求寿”,故思“炼丹却老”。道家术士研究于下,帝王僧侣提倡于上,中古之世炼丹术遂盛极一时。其后虽哲人石经不可得而金石提炼之法则传,不老之方莫能知而药石疗病之功渐著,玄妙神秘之化学遂依附医药、冶金而为世人所注意矣"。这两种看法都有正确的估价,是见道人语。

(24)"长生和致富"是东西方炼丹者的一致目标。在中古的欧洲时则前一目的远不如后一目的来得显著,因为基督教特別重视"来世",因此无须炼丹以求不死。欧洲在13世纪时发生了一种新颖的观念,认为"哲人石"这种东西有"去病延年"的功能。故荷兰都氏(Hollandus)曾在他所著的Opus Saturni书上说:若以麦粒大小的哲人石一颗溶于酒中然后予病人服下,则此酒可以渗入心脏,发散于全部体液之中,当病人在发汗之后即可痊愈,且较以前强壮愉快。若每九日一服则病人将羽化登仙。所罗门·脱利莫参(Solomon Trimosin)也说:"老人吞下哲人石一粒即可"返老还童,其黄皱之皮肤将变化为白润、灰发变黑、已弓之背骨皆变直、总之将彼返老还童一变而如花般之少女。可见中古欧洲的一般炼丹家的主要目的则不是在求长生,而是想把贱金属来变成黄金,英国大哲罗伯特·培根(Robert Bacon)说:"真正的黄金是用水银和硫黄依适当的混和比例相作用而成,若要从贱金属制成黄金则需要一种物质移去贱金属的劣点,同时还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因此中古欧洲的炼丹家用以完成这种企图的即是"哲人石"。阿伯塔·马格拉(Albertus Magmus)曾很诚心地寻求这种"哲人石",并在他所著的炼丹术小言(Libellusde Alchimie)中举出如下寻求"哲人石"的八项清规戒律:

①炼金术士必须有谨慎和沉静的态度,不可将烧煅的结果泄露外人;

②炼金术士要住在一所秘密室内,室所二、三间,宜与外界隔绝,以便从事秘密工作。

③工作的目的和时间须慎重地选择。

④炼金术士还须有忍耐、勤劳和坚笃的习惯。

⑤当进行研末、升华、固定气体、熔烧、溶解、蒸馏] 凝固等工作时俱依照一定的规定。

⑥所用器皿仅限于玻璃器或带釉的陶器。

⑦须有充分之金钱以供实验时的应用。

⑧须禁绝与王公贵爵发生关系。

这八条清规戒律同中国炼丹术士的清规戒律比较起来有显著的不同;中国炼丹术士清规戒律迷信部分太多,而西方炼丹术士的清规戒律则重在"谨慎"、"勤劳"、"坚笃",尤其是"不与王公贵爵交际"的一条,更与中国炼丹术士的行动处于极端相反的地位。

(25)中国古代文献中常有炼丹家制炼伪金和伪银的记载,有的固然成功,有的则遭到失败。这种炼制金、银在当时则称为"药金"。《宝藏论》列举用药制的金11种、用药点化的金4种、用药制的银9种、用药点化的银4种。用药制的合金是由两种或三种金属溶解化合而成,用药点化的金银即是镀金和镀银。炼丹家虽然没有成功金银但发现了合金和镀金、镀银,扩大了单纯的金属使用范围。这对社会上制作日用器物方面来说是有了不小贡献。隋末唐初的成弼能制药金,故太宗特给他五品官做,叫他炼黄金数十万斤充裕国库。这种药金在当时则叫做"大唐金",并且专销外国,说明这种药金的质量不低。汉之王扬,唐、宋之王捷、成弼等皆成"鸦嘴金"以助国用者,都有显明记载,故不可谓世无此法。

(26)在脓疡疮口发白流水而不成脓时可将红升丹撒上,次日即可看到疮变为红润、成脓而不流水。再换药时即可将红升丹、拔毒丹配合使用。如有手术后久不愈合的创口则可用凡士林纱条代替药捻填入创口窦道中去。在初用的几次时分泌物常会增多,这是必然现象可不必顾虑,往后自会逐步减少。这与"三打灵药"外用时有同一作用。如在上升丹纱条或药捻期中,窦道不见好转者是其中有异物,如余骨或手术时的残留物(纱线或棉花纤维等),有了这种现象时必须尽量寻出疮门才可愈合。关于结核溃疡在初用升药时也同样有分泌增多的现象,但很快即可使溃疡面由缩小而至痊愈。在疮已有了窦道时最好是将疮口皮肤扩开,如此则大可缩短疗程。如内部尚有余波未平时最好是不汲汲于争取结痂收口,免致复发造成多事。

(27)高锦亭说:"升降二丹最为疡科圣药,升者春生之气,既可去腐又能生新;降者肃杀之气,可暂用以蚀其恶肉而不可多用以伤其新肉,所谓单刀之将一战成功……"。高氏此说确已掌握了升降二丹的特性。

(28)《黄帝九鼎神丹真诀》的丹法"用赤土釜,此釜有上下釜(上釜即铁盏之类)以六一泥泥土釜内外,暴之令干燥,収铅粉烧之令如金色,再同玄黄和醋泥土釜内外,亦暴之令干燥,纳药下釜内,用六一泥固济,先温火,逐渐加猛,最后猛火,寒之发釜药皆飞著上釜内(此"内"字有商榷处,如上口处是铁盏而铁盏是仰置的,丹药升上时是在盏底而不是盏内,如上面是用另罐倒合以吸取升华物则即不能称为釜,这是说明上的语病问题),以羽扫取"。这一做丹方是预先制好六一泥及玄黄,其装置法十分具体而适用,为后世升炼丹药者开阔了光明道路,盖所谓的"赤土釜"即是后人所用的"阳城罐",其装置法分上下釜可随升降丹药的不同而异其装置。降丹的装置法则可用两只赤土釜口对口地对合起来,药罐在上,空罐在下而收取丹药。升丹的装置法则是用铁盏作上釜,下罐装药,上釜吸收丹药,以六一泥及玄黄涂釜内外是防备在烧炼过程中走丹,先温火逐渐加猛,最后猛火,是先文火、次中火、末后武火。后世以阳城罐烧炼丹药的方法肯定说是肇端于此。

(29)炼降丹有用丹碗、有用瓷盆、有用擂盆、有用火盆、铁锅、有用内面有釉瓦盆代丹碗、各师各教万有不齐,可见炼丹工具并非铁定不易,只要合乎要求者尽可任便使用。

(30)丹罐在未用前有先涂盐泥二、三分厚,阴干备用的一法最为妥当,因罐子本身是否有小沙眼孔窍殊难保证;护泥后则可保证其不泄气。此法千妥万妥,笔者亦常采用。在涂泥时最好是一层纸一层泥,如此则绝无干后开裂之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