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玄老师讲中国艺术——汉隶

 感通天下 2017-01-12

  汉隶的艺术风格如何?有哪些代表作品?

  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光辉灿烂的时期,而居于汉代书坛主导地位,具有特殊成就的汉隶,更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宝。

   在我国书法史上,从纂到隶,是一次重大的变革。秦代的小纂,虽工整精丽,但其艺术表现,主要反映在方字结构上,而壁画线条,则比较单调。汉隶将小纂纵长德梯子变为方正、横扁;运笔上,将圆转变为方折,将勾线变为使转,将内裹变为平铺,并在圆笔线条的基础上,创立了有粗细变化,有芒角的方笔线条,形成了撇、捺、折、点等笔画。隶书的这些特点,使其在书写时产生了无穷的变化,如结体的长短、松紧、开合、俯仰、向背;笔式的方圆、正恻、轻重、起伏、肥瘦、疾涩等,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书法于是得表现力。汉代的书法家们正是凭借了这些变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从传世的东汉被试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隶书铭文,有的精致典雅,华美堂皇;有的票已修理,七宗恣肆;有的风貌遒雄强,浑穆厚重;哟的方正劲挺,斩截爽利;有的舒展宽博,雄放豪迈;有的朴拙高古,遒劲恬逸 ,真可谓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诚如清代书法家王澍所称誉的,“隶法益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隋唐以后,虽楷书盛行,而隶书不废,时至今日,仍是活跃在我国书法坛上的一种主要书体,隶书的强大生命力与汉隶的高度艺术性是分不开的。而且汉隶还对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汉隶咋结体和运笔上的一系列变革和创新,那么草、楷、行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都给汉隶以及高的评价,如唐代韩方明曾说:“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锺、王以下,传授至于禅师,而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清代康有为也说:“书莫盛于汉,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

   汉隶书法迹主要留存于东汉晚期,求其实恒、灵二期的碑刻上。这些碑刻绮丽纷呈,代表了汉隶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立于华山,明代毁于地震,现有拓本流传。书法整饬断言,气度典雅华美,用笔顿挫飞扬而富于变化,历代书法家对其推崇备至,誉为汉隶中的第一精品。

 《石门颂》,全名《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建和二年刻于褒斜道石门崖壁上。书法瘦劲恣肆,雄壮舒和,天真烂漫,趣味盎然,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称“用笔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六朝疏秀皆从此出。”王昶等人称其为习隶书者必学之范本。

 《曹全碑》,全名《郃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立,明代始出土,先存西安碑林。字势秀丽而有骨力,用笔和畅,如行云流水,风神极为逸宕。为汉隶中圆笔秀美之典型。

此外,如《西峡颂》、《孔宙碑》、《孔彪碑》、《景君铭》、《封龙山颂》《熹平石经》以及近年出土的《张景碑》、《鲜于璜碑》等,均是著名的汉隶代表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世又发现了大量的哈达乃简牍,如《居廷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等,这些简牍上的文字都是汉人的笔墨真迹,与东汉碑刻相比较,其运笔显得更为迅疾酣畅,流丽奔放,同时又不失峻奇古朴之气,因此也是汉隶弥足珍贵的杰作。


      更多详情,可以阅读周易玄老师新著《国学旨归》系列丛书。


      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网店、机场书店及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均有销售。


      需要老师亲笔签名的图书,可以与工作室助手周博康老师联系:139106383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