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国学的孩子和不学的孩子,到底有何差异?

 cmztai 2017-01-12


中国古代私塾的教育方法,其实蕴含着现代最科学的右脑开发方法。比如左脑管的是语言和逻辑,右脑管的是形象和音乐,记忆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形象思维,看到文字,就像照相一样把它记下来,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在脑子里。右脑就相当于硬盘,是可以直接拷贝到里面去,而左脑相当于内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里面输。 13岁左右,右脑关闭之后,左脑才开始启用,才开始成熟,才有了语言的推理能力,之前都是很弱的。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对他的形象思维进行开发,比如用古典音乐来开发,古典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有,让孩子多听一些经典,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另外让孩子学《弟子规》,背《论语》、《道德经》等充满高能量,又带有音韵性的文章。这样孩子从小就有文学基础和高雅趣味,又能学会做人,就奠定了一生幸福的根基。

这时候孩子并不会理解这些伟大的思想,但在他记忆力非常旺盛的时候及时把这些记住很重要。等他13岁左脑发达以后,逻辑思维能力开启的时候,有了理解力,这些背会的东西就开始发挥作用,他就会慢慢理解这里面的含义。在13岁之前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去理解,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右脑非常发达,是过目不忘的。你让他去理解,就变成让他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开启的左脑去用功,而把右脑的法宝扔掉了。

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要注意,孩子可能不认字,你要放些音乐,甚至放些《四书》、《五经》,给孩子反复听。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他就在一个房间放着《心经》,一个房间放着《弟子规》,另外一个房间放着《三字经》。等到孩子两岁能说话的时候,已经完全能背了。所以教孩子,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难的事情,把规律找到了,教起来还是很方便的,无非就是多听一听。

那么,从小受国学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国学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呢?

说到差异,首先人格教育在现代的教育里面是不受重视的。孔圣人说:“夫孝,德之本也。”这是人的根,当人的根没有树立起来的时候,最后会长成一根草。为什么?因为根不深,营养因根浅给济不了,上面的枝杈长得越大死得越快。现在的孩子出问题,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没有扎好做人的根本。我们让孩子学很多知识,当孩子到十几岁开始叛逆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孩子已经听不进你说的任何东西了,你想管都管不住了。但是孩子只要记住了这些做人的理念,这些伟大的人格和思想,当他开始思索的时候,就会把他记住的东西像牛一样进行反刍,这时候就会对经典进行理解了。当他理解的时候,就会以为是自己认识到的,这个时候他就会比别的孩子稳重。

我们教过一个孩子,他很聪明,有一次和父母去游玩,经过一个店非要去买吃的,跟他父亲说:“你看你每次都让我听话,现在讲平等了,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呢?我今天就要吃巧克力,你就要给我买,我就要吃。”父亲不知该怎么回答了,因为孩子说的有道理,现在都讲平等啊。后来父亲灵机一动跟他说:“你知道你读的《三字经》里面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什么意思吗?”孩子说不知道,父亲就给他讲:“孩子如果不接受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严,就是老师的过错。”这时候孩子一下就理解了,觉得父母应该管教他。孩子要是没背这个,父亲可能就要做很多工作。

另外,孩子在背诵经典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右脑开发出来了。比如孩子背会了《千字文》,这一千个字其实就认识了,背诵以后记忆力就超群。另外关于背诵,我教孩子有个经验,一开始不用强行让他记住,就只是让他每天读诵经典,大概是两百遍到五百遍,念到五百遍的时候,其实他已经记住了。虽然这是无意识的,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右脑开发的过程,之后可能慢慢到二百遍就记住了,之后慢慢一百遍就记住了,甚至有的孩子到了五十遍就记住了。比如《道德经》,一个孩子两小时很轻松就背了十四章,这样的孩子跟普通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他的记忆力超群。有古典文学读诵训练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读同样的白话文,只要读五遍就能全部背会,所以学习就很顺利。这是指智力方面。

同时读国学的时候,孩子又学了怎样做人,《弟子规》讲的都是做人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么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会成为一个懂礼的孩子。

——摘自《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