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事实证明,好的建筑师和老公,都是老天爷逼出来的。 撰文 / Jürgen Tautz 摄影 / Ingo Arndt 一夫一妻制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进步,起到过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让很多人认为婚姻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进而在某些方面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想法。本篇无意在这里探讨人类社会的家庭模式演化方向,我们只说在自然界中,为了混个媳妇养个娃,大家都绞尽脑汁,在各种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没有几个抱怨的,都在努力学习、盖房。雄性为了吸引雌性,而雌性则为了保护孩子 很多昆虫、啮齿动物以及鸟类的 ' 建筑 ' 堪称艺术品,它们造型奇特,线条优美,实用性强,而且通常只存在于我们不注意的角落里。这些非凡建筑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对抗天气的变化和敌人的侵袭;而这些建筑大师的建筑知识,是在漫长进化中所积累出来的自然恩惠;那么建筑材料呢?更是来源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黄胸织巢鸟 分布于亚洲地区的黄胸织巢鸟是动物界的顶级设计师。它们铸造的这种防水、悬挂式、仅底部有入口的鸟巢可以保护其不受外敌的威胁。因此,初生的幼鸟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鸟喙来做这样的 ' 针线活 '。当然,这也绝非易事,开始时总会有许多草掉在地上。松鼠 用这个装饰时髦的树枝篮子来装鸡蛋,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松鼠们做这个树枝篮子的目的只是为了藏身和保护幼崽。澳大利亚织工蚁 它们有着惊人的团队能力:在筑巢时,这些建筑师们会首先达成一致,将树叶拖拽至某个位置。其他一些工蚁则会用上颚和腿按蚁巢的大致形状将叶片固定起来。之后,另一群工蚁会小心翼翼地用一种特殊的黏合剂将叶片的缝隙黏合在一起。这种黏合剂就是工蚁幼虫吐出的丝。攀雀 雌性攀雀是十分挑剔的:雄性攀雀要在枝繁叶茂的杨树或是柳树上修筑许多这样充满艺术气息的巢穴用来吸引雌鸟。一旦雌鸟被某只雄鸟的巢穴吸引,便会飞来与其一同将巢穴修筑完成。 灰斑鸠 雄鸟运送来筑巢的材料,雌鸟负责修筑。灰斑鸠的巢穴就是通过这种性别分工的方式修筑而成的。指南针白蚁 在澳大利亚北部,指南针白蚁修筑的巢穴沿南北方向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就像一片巨大墓园中的一座座墓碑。当正午太阳角度最大、全天气温最高的时候,阳光只能照到这些约有三米高的蚁穴的侧面。再配上设计巧妙的空气流通技术,蚁穴内部就可以一直保持着让白蚁们最舒适的温度。这种指南针技术不过是白蚁所创造的众多建筑专利中的一个,其他的还有诸如六米高的烟囱式蚁穴尖顶以及穴内温度调节技术等。树皮甲虫 如果你在森林中发现,有树皮碎屑飘飘洒洒地落下,那很有可能就是树皮甲虫在钻木筑巢。它们会选择破坏那些较为虚弱树木的表皮层,然后像武装部队开凿地下通道那样在树干上开凿出自己的洞穴通道。它们是护林工人们最不愿见到的昆虫。雌性甲虫会先在树干上开凿出专属的 ' 妈妈通道 ' 以便产卵,出生的后代会在原有通道的基础上向四周继续开辟新的通道。度过蛹期之后,树皮甲虫就会离开,只留下一棵死掉的树以及树干上那神秘的图画。建筑无关智力 这是无需争议的事实。在自然界,建筑作品往往和大脑的活动无关。格拉斯哥大学的名誉教授迈克 · 汉赛尔的整个学术生涯都在研究动物建筑艺术。他以一种学名为 Difflugia coronata 的阿米巴虫为例,解释了这一点。阿米巴虫是一种体长只有 150 分之一微米(一微米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可以自己筑造一座由沙粒构成、可以背在身上的移动居所。 阿米巴虫通过细胞分裂来繁衍后代。每只阿米巴虫都背着一个可移动 ' 城堡 '。这个单细胞生物会在进食的时候吃下一些 ' 建房 ' 所需、难以消化的微小沙粒。这些沙粒会先停留聚集在它的体内。繁殖的那天,细胞分裂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和平的离婚仪式:两只变形虫中的一只会获得 ' 两人原本居住的城堡 ',而另一只则获得了体内存好的 ' 建筑材料 ',然后自己重新去建造一个新的 ' 城堡 '。重建时,体内积攒已久的沙粒堆会慢慢地移动到皮肤边缘,然后再隆起形成一座新的城堡。 连阿米巴虫都是建筑师,人类到底有什么好骄傲的。 本文由ZAKER转码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