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山为何又有“三楚第一山”的美誉呢? ![]() 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十月,东方山弘化禅寺遭了一场大火,寺庙烧成一片白地。第四十世方丈慧悟和尚担起重新修复弘化禅寺的重任。历时五年,重修的弘化禅寺,规模较前略有扩展。重修期间,慧悟方丈请曾任武英殿大学士的大冶人余国柱,为弘化禅寺山门题写了“三楚第一山”的门额。这五个大字镌刻在青砖上,历经二百七十余年,仍完整无缺。期间,山门虽屡有毁损,但“三楚第一山”砖刻却全然无恙,墨迹尚存清·同治《大冶县志》“书法”篇中。与此同时,山门两边,分别建了两座石坊:一是由当朝附马、邑人张伯远捐资兴建并题写坊名的“第一名山坊”;二是余国柱捐资兴建并题写坊名的“度生龙象坊”。可惜二坊及其题字均毁无存。这就是“三楚第一山”这一名称的由来。 那么,余国柱根据什么把东方山称为“三楚第一山”,人们对此无争议,而且津津乐道呢? 要说景美,东方山的确是美。东方揽胜,是大冶老八景之首,可见东方山很早就是大冶地区旅游胜地了。站在东方山揽胜脑,大冶老八景的另外七景──西塞怀古、金湖湛月、于洞飞云、凤岭松风、雉山烟雨、龙角朝瞰、鹿头夕照,都是视野之内;万里长江、万亩磁湖、九十里黄荆山,与东方山为邻为侣,平添览胜的许多景致。 就东方山本体来说,有它自己的古八景:道洞云停、禅关月涌、仙履日暄、灵泉锡卓、石船高撑、铁牛懒卧、白莲频开、青松倒插。这八景各有自己的美妙的故事传说,更增添了人们游赏的兴趣。余国柱当年为这八景所陶醉,就一气写了八首律诗,每景一首。弘化禅寺圆庆和尚读完这八首诗,喜赋一律,把八景都囊括了进去。其后,浠水人潘祥壁填了八阕忆江南词,同样是写这八景。在余国柱题诗之前,宋代的王十朋、明代的赵鼐、方晋、柯槿,同时代的余国梅、陈文斌、吴刚思等,都写过赞美东方山或记叙自己涉足过东方山的诗。可见东方山那时的确因为风景优美,招来过不少远近游人,包括有一定名气的官僚或者文人。 说到物饶,东方山在三楚群山中,当是首屈一指的。东方山下有句名谚:“走尽天下,好不过东方山下。”这绝不是夜郎自大式的“井里蛤蟆井里好”。 东方山不仅仅景美、物饶,作为鄂东南一处佛教道场,地位也很显赫。 开山祖师智印是南岳马祖道一的弟子,来东方山驻锡不久,即在地方享有崇高的威望。由于地方举荐,唐宪宗派中书舍人李绛宣召和尚进京,参加在长安举行的大法会,并受到宪宗皇帝李纯的接见。他的法名智印就是宪宗所赐。同时赐他金钵、紫袍,又赐寺名为“宝峰招提”,并亲笔题写。元和三年秋,宪宗派铁牛使者到东方山督建梵宇。智印圆寂后,宪宗写诗悼念。这么一来,东方山声名鹊起,远播八方。 每当晨钟暮鼓在东方山凌空响彻时,走在林荫的山道上,或置身菩提佛庙中,耳边都能聆听到一种禅语,让人心静、感悟,顷刻之间,忘了世间尘世之烦恼,灵魂回归到大自然,得到身与心的结合,身自在、心自在、身心自在。 如今,在东方山上,分布有大小二十二座寺庙,如星罗棋布。其中,弘化禅寺如众星棒月,形成了湖北省最大的佛教寺庙群,僧尼总人数将近百人,位居全省第一。实乃“三楚第一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