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黄加斌的随笔《再访东方山》

 黄石新东西 2021-06-08

再访东方山  

东方山位于黄石市下陆区内,离我家不远,但记忆中只去过两次。一次是读财校的时候,再有一次是结婚四、五年后,时间都很远了,除了留存有几张当年的照片之外,其他的也没什么印象。每次从山脚下的公路经过,就有再去看看的想法。星期天,寻了半日的空闲,一家人一起走进了这座闻名遐迩的“三楚第一山”。  
早晨,雨刚刚停下。五月的江南,正是石榴开花的季节,道路两旁石榴树上红色的花朵经过小雨的滋润,显得更加娇艳欲滴。空中一层层的乌云,把太阳挡在天外。风轻柔地吹着,带着雨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气温二十多度,很舒适爽人。  

我们的车经过新下陆之后,十分钟便到了东方山脚下的游客中心。为了方便游客,这里开通了供游客上下山的大巴车。购票上车之后,大巴车便在盘旋的山间公路中行驶。车外茂盛的树木,一层一层,绿意浓郁,笼罩着一层薄雾。十分钟大巴车便到了山门的停车场。下车之后,我们沿着旁边木栅阶梯缓缓而上,雨滴不时从旁逸的树梢落了下来,打在木地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登山旅游者,大凡有两种心境。一种是登临绝顶,俯瞰万物,不由生出的豪情壮志,如杜工部所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种是置身于群山之中,感受山之巍峨,愈感自身之渺小,故将生活中之杂事,付诸山水,得一份洒脱,亦如东坡先生所言:“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方山并不高,海拔四百余米,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北望长江,南连吴越,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它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三国时期吴国治鄂州,东方山在其辖区内,为东方之屏障,故曰东方山。二是西汉时期,东方朔南下游历,在此舍舟登岸,结庐而居得名。  
栏栅木阶尽头,便是石阶,石阶两旁是青檐灰瓦、充满古朴气息的商铺。石阶中间有一“扶芳藤”,上面挂满红绸带,多是香客寄托的夙愿。再往前走,便见一亭,上书“月涌禅关”四字,此乃东方山古八景之一。亭中有米高青石一块,曰“靠背石”,据说抚之靠之者,能消痛去病,求之者多得灵验,故多有顶礼膜拜者。  

再往上,石阶两旁可见十二尊石像,每尊两米来高,形态各异。仔细看下面字迹,上书“波夷罗大将”、“宫毗罗大将”云云,查阅典籍方知,此乃药师佛跟前十二药叉大将护法。抬头一望“三楚第一山”几个雄健的大字便映入眼帘,据《黄石志》云,此横额乃康熙二十六年武英殿大学士余国柱手笔,笔力雄健,非一般书家所能书。门楼前有巨石一排,上刻有弘一体“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十几个大字,此为东方药师佛之全名。东方山致力于打造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将建起“药师佛道场”,与鄂西的武当山相对应,在湖北形成“问道武当,拜佛东方”的宗教文化旅游格局。  
我们先去了旁边的土地庙。土地庙一般建于正殿侧面,庙小而简陋,实因其神格不高。土地生五谷,为衣食父母,故上山礼佛者必先于此处焚香,以求五谷丰登。“土地庙”三字刻于侧石壁之上,庙门有对联一副,曰:“保此方风调雨顺,佑斯地物阜民丰”。字体魏碑气息浓厚,然不见书家之落款,故无所考,疑为魏碑集字。  
进入正门,乃弘化禅寺。此寺创建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即公元810年,为湖北省十大名刹之一。唐宪宗亦为禅寺赐名“宝峰招提”,故门前门后有横额两块,前额“弘化禅寺”乃书法大家赵朴初先生所书,后匾“宝峰招提”乃正慈大和尚所书,一行一草,相得益彰,给寺宇增添不少意韵。前后门柱上可见楹联多副,前正门有武汉归元寺昌明老和尚亲笔所题楹联,曰:“三楚树雄风威振九州禹域,五家传正令源出东方法门。”后门有大冶书家汪敦银先生所书楹联一副,曰“正法无边十方圆通开觉路,慈航有岸三乘教化渡迷津。”汪先生乃农民书家,小楷造诣颇深,得当今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推崇,今见其正书,亦有庙堂之气。可惜天不假年,未及花甲便因病去世,让人扼腕叹息。  
通过弘化禅寺门楼,前有石桥一座,桥下水深而碧,有红锦鲤鱼数尾,自由游弋。桥头便是天王殿,此为正殿。“天王殿”三字为圣一法师所书,左各有横额一幅,左为正慈大和尚所书“万古长空”,右为程良曜先生所书“法海观澜”。三幅匾额成一排,风格各异,均为书家之佳构。正门两边可见到李声高先生所书楹联,曰“能容难容之事何来恶报,常笑可笑之人焉有悲心。”李先生自号八半居士,乃“半新半旧诗人、半僧半俗居士、半他半我书家、半真半假瞎子”之谓也,诗词文赋俱佳,书法亦自成一格,尤善书联,去岁在大冶文化馆内见先生楹联书法专展,多为自撰,内涵丰富,让人敬佩。  
钟楼鼓楼分立于天王殿两侧,亦有伽蓝殿、韦驶殿、观音堂围绕四周,楼阁长廊皆飞檐碧瓦,雕栋画梁,更兼风雨沧桑,一派古朴气息。  
过正殿往后山走去,乃“客堂”,亦为东方山诗社社址。门前有焦文清先生所书楹联,曰“客路仙山过眼便休君莫恋,堂中岁月狂心好向佛前销”,焦先生书法有苏黄米之韵,又融冶魏碑,古朴而洒脱,格调高远。侧有正慈大和尚墨宝一副,云:“养成僧格,融入僧团。”前所观楹联匾额多为书丹刻字,今观此墨迹,更能辨识正慈大和尚书道渊源。前有一小园,园中草木丰茂,有石有池,曲水流觞,浮萍暗开。石多有题字,曰“福”、“慧”、“养德”、“无边”等等,另有石碑一块,上曰“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半时。”张德芳先生书丹。张先生乃德高望重之书家,去岁黄石建市七十周年书法展中,我有拙作与先生同台,先生所书“青铜故里,大美黄石”八个大字笔丰墨韵,感情真切,让人印象深刻。  
往右走是陆氏宗祠,祠堂内有一老者,发须尽白,精神矍铄,自言为陆氏后嗣,专治古书文字。谈及陆氏一脉,曰从轩辕出,传至殷商。轩辕乃《史记》中黄帝者也,姓公孙,名轩辕。此时黄帝治姬水,炎帝治姜水,后黄帝败炎帝于阪泉,两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一族,故中华儿女,皆曰炎黄子孙。言及陆氏祖宗,三国有陆逊,魏晋有陆机。陆逊为吴之大将,曾火烧连营败刘备,拜丞相。陆机为陆逊之孙,有《文赋》、《平复帖》传之于世。此宗祠初建于唐,距今亦有1200余年。  
再往上走便可到东方山最高殿——拜经台,曰“大雄宝殿”。拾级而上,阶中有古树一株,亭亭如盖,名曰“皂荚”树,树龄180余年。殿前有焚香炉,游客在此焚香膜拜,求财求福,据说极为灵验。  

从拜经台下来,往左走便是后山。山有巨石一块,上有“乐音树园”四字,为金伯兴先生书丹。先生书法天真烂漫,碑帖兼容,常无意于佳,却深值赏玩。旁有石碑一块,上言乐音树园之由来,及园中所植树种,字迹虽小,然能一一辨认。  

再往前走便可见东方山古八景之一“铁牛懈卧”。旁有石碑,上著《铁牛懈卧亭记》,碑文由慧心居士所撰,陈伟先生书丹,具言铁牛懈卧亭之由来与兴衰。相传弘化禅寺开山祖师德聪应诏为唐室祈嗣得验,宪宗赐德聪号“智印”,授紫金衣钵,并敕建梵宇,亲题“宝峰招提”,著铁牛使者督建。既成,使者返京复命,不见座骑。几经寻找,于三门外右侧之西南角寻得,只见青牛瞑目静卧,半身隐入土中,原来青牛因听经闻法,受餐霞饮露之乐,化身为铁,深入禅定。见此状,使者遂乘马回京复命。  
眼前的铁牛懈卧亭由正慈大和尚于2012年主持重建,上有“铁牛懒卧”之横额,亭中有诸多书家所书楹联,金伯兴先生书联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亭内铁牛卧于石台之上,旁有一沙弥亦躺卧相伴,整座雕塑气氛和谐,栩栩如生。  
再往后山走去,愈加静幽,浓雾弥漫。人往前行,一树一石,一亭一阁突现眼前,如幻境一般。后山有药师流璃佛塔,本想一探究竟,然尚在建造之中,不对游客开放。若是天气晴朗,听说可见佛塔全景,今日没能一睹风采,实为憾事。  

一路走来,东方山树木苍翠浓郁,空气清新怡人,兼有楹联匾额刻石给这千年古刹增添了不少文气。只是我半日走马,古八景除了“月涌禅关”和“铁牛懈卧”之外,其余“灵泉卓锡”、“仙履日暄”、“道洞云停”、“青松倒插”、“白莲频开”、“石舫高撑”等未一一细寻,“千年银杏”也未察所踪,来日若有闲暇时光,再去探究,想来定是会有更大的收获吧。

黄加斌,男,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冶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994年毕业于大冶财校。一直以来,对文学怀有眷恋之情,闲来写字作文,兴趣而然。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