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可亲可爱的各位粑粑麻麻们: 你们好! 孩子们的寒假终于来到啦!对于一家人难得的、轻松的假期,您一定有很多美好的规划吧?粑粑麻麻们,请问您把“阅读”规划进去了吗? 有时在语文课堂上,会有一些令人喷饭的笑话——西瓜是结在树上的,“苦水”的意思就是苦瓜汁的水,“孔子是什么家?孔子是位老人家。”……你可以说他们童言稚语萌萌哒,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您还会觉得这是可爱吗? 他们单纯而幼小的内心,在一天天成长中,有时会无端涌进一些愤怒、嫉妒、沮丧、孤独、无聊、自卑,他们用力驱赶,但能量不够。小小的心灵承载着不能承载的重负。 有时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孩子无法融进课堂,老师、同伴们讨论的内容他感觉陌生,缺少共鸣与分享的快乐,最后把目光投向窗外,把心灵游离于课堂。 有时您可能会嫌他们很吵很闹,其实吵闹的孩子是因为只听得见自己的声音,听不见别人的声音,听不见世界的声音。他们的心灵之门是闭塞的。 可能您会跟孩子报一些课外课程,如各类艺术班、体育班等等,孩子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比大人还要忙碌与疲惫,唯独没有思考与阅读的时间。不善于思考,孩子逐渐变得肤浅和浮躁。 有时收到很多家长的问询,这些毛病怎么改?孩子的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语文老师说,没有捷径,只有阅读。毋需多言,唯有阅读。 阅读,让阳光永远、真正地驻扎在孩子的心里。它可以驱散一切负面情绪带来的阴霾,因而他也拥有一颗温暖、向上、向善的心灵。心灵得到净化,语言自然变得美丽。 阅读是童年幸福生活的种子。可以让内心是一片荒原的孩子,从此长出了宽容、谦让、善良、同情、体贴、仁爱的花朵,从此和幸福结缘。 阅读,让孩子保持一颗从容而安静的心灵。“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阅读,让孩子打开心门。从此,自己的心变得丰富且宽阔,善于接纳,看得高远,听见世界的声音。 有了向上的心灵,有了美好的情感,有了安静的能力,再坚硬的心灵也会变得柔软,再荒芜的心田也会变得芬芳,再无知、再闹腾的孩子也会渴求知识与智慧。 所以,读书吧!趁年少,趁春光好。 “为什么要阅读?” 儿童文学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说:“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漫长的旅程或经由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影响到未来。” 可见,对孩子来说,有一些书,有一些故事,童年时读到了、听到了,也就是永远地读到了、听到了;相反,童年时错过了、省略了,也可能是永远地错过和省略了。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缺失和遗憾。 这个寒假,我们就可以着手了,因为假期的时间相对充裕;因为父母“一对一”的效果更为显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可塑性强,正处在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段。 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名为“提问法”的培养技巧。 顾名思义,“提问法”就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学习阅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阅读包括一系列的阶段,从起步、提高、独立阅读直到流利阅读。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时间,而且孩子们需要大人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才能从一个阶段跨越到另一个阶段。 家长朋友们在这期间起到了“关键引导”和“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技能”的作用。 在各种阅读技巧中,“ 提问法”是相对容易,孩子相对更容易接受的一个。 第一阶段: 以孩子为兴趣为主导提问 在孩子刚接触阅读提问法时,家长要完完全全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提问。 从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出发点、他们在听故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举止,进行提问。 比如:
这是第一个阶段,在提问时, 把问题的核心点落在孩子的一些感受上,落在孩子对故事的一些相对粗浅的理解上,落在好玩的情节上,不要让孩子认为这是在提问,而是故事的继续。 这样的练习有1-2个月时间(每天每晚进行的基础上,50本绘本)之后,孩子就会渐渐的适应和愿意参与到一起的互动中来。 第二阶段: 加深难度从故事为出发点 当孩子习惯以互动的方式进行提问之后,孩子甚至会主动的提出若干问题出来。 这些阅读的过程如果被他们认为是好玩的、有趣的,他们就会跟着我们的节奏继续走下去。 在第二个阶段,当孩子已经理解并接受被接受妈妈在讲完故事之后有提问时(家长也需要不断的灌输提问的意识),孩子就能够顺利的回答我们从故事为出发点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
第二个阶段适合孩子 在有很多本书提问和互动的基础积累下,孩子开始学会思考、学会带着问题听故事,并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在阅读完会提问。 问题的形式可以 多样化,可以和第一阶段穿插进行,但是孩子的兴趣点要转移到阅读文本上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中心思想等等,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 第三阶段: 孩子的内在感受和串联式提问 第三个阶段也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境界, 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孩子听完故事之后大脑中进行活跃的知识串联的学习模式。 在这个阶段,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仅是对孩子阅读的一本书的了解,还有对家长知识体系和知识面的考虑。 如果家长不阅读,你又怎么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帮助他们更好阅读? 在第三阶段,很多孩子可能已经不需要家长提问,就已经开始展开丰富的内心活动,但是如果要提问,在这个阶段以下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参考。 比如:
问题的形式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多样的进行,但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开始,到以故事为中心的认知转移,最终再回到孩子本体的认识上。 这是孩子学习任何一本学科学习的最基本的途径,从浮于表面的知识点开始, 到更深的挖掘故事内在, 再回到孩子的内在感受。 如果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么孩子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上,他们都会获得这样的学习方法。 在任何阶段的学习生涯中,提问、思考、回答,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正确、有效的途径。 一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 1、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从来没有陪孩子阅读太早的说法,即便是他/她还在妈妈的肚子里。 2、不要把陪孩子一起读书仅仅局限在睡前时间。给孩子读上一本书同样是一天新生活的好开始。对于小孩子而言,给他读书讲故事,有助于睡个舒服的午觉;对于大孩子而言,在他放学回家后,和他一起读书,也是一种让孩子放松的方式。 3、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看到你在阅读。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说教,不如自己做个示范。 4、 手头上总是放上一两本书。这样你就可以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给孩子讲个故事,而不是让孩子玩手机。 5、不要把读书视作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方式。要让孩子明白,读书是一种自律,它们既不是总是快乐的,也不是总是痛苦的。 6、经常带孩子去家附近的图书馆或者书店,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选择。 7、带孩子参加读书会,不是所有的读书会都是针对大人的,有些书店或者出版社也会组织儿童专场。 8、 把书带入你们家的节日传统中。比如儿童节的时候,送孩子一套他最喜欢的卡通书;而在建军节的时候,送孩子一套军事题材的书。 9、给孩子读你小时候最喜欢的书,这样你们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读完了一起来讨论。 10、 参加或者自己创建一个读书俱乐部。帮助孩子用阅读将身边的小朋友们聚集起来,大家可以一起读书,一起讨论。 11、教育孩子要善待书籍,不能乱扔乱放,更不能撕书。 12、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有一些肢体动作。不要担心自己动作过于夸张,大声读出来,扮演角色、模仿主人公的语调,这些都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上听你读书。 13、选择那些能激起孩子共鸣的书,比如书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比较接近,或者选择孩子最喜欢的话题。 14、没有必要把整个故事或者章节讲完, 留点悬念。不仅仅是电视剧的专利,也同样适用于小孩子,他们会迫切想知道接下去发生什么。 15、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个阅读目标,达到目标的时候,给孩子奖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