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的新变化及解析之五:梁 茅洪斌文章微空公众号原创首发 梁乃水平方向线性受弯构件,栋梁之谓也。梁应用面广,种类繁多,本文中的梁特指框架结构中的梁,包括框架梁与非框架梁及框扁梁、悬挑梁等,不包括基础构件中的梁和剪力墙结构中的梁,不可混也。 变化一、在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16G101-1 P84页)新增注7说明:“当上柱截面尺寸小于下柱截面尺寸时,梁上部钢筋的锚固长度起算位置应为上柱内边缘,梁下纵筋的锚固长度起算位置为下柱内边缘。”之前遇到上下柱截面不同时,采取简易计算方法,梁锚固以下柱为支座计取。新的图集要求梁上部钢筋支座按上柱,梁下部钢筋按下柱,虽然增加计算难度,但更科学合理,因为柱变截面区,梁上部钢筋与下柱之间只有薄薄的保护层,真正对它起锚固作用的是上柱。
变化二、16G101取消了非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因为本图集不包括非抗震设计,也不存在没有抗震设防的结构设计,所以,非抗震构件构造全部取消。
变化三、KL、WKL中间支座两侧梁高不同或标高不同时,采用弯锚和直锚,不能贯通则弯锚,否则,可直锚。直锚长度≥LaE且≥0.5Hc+5d,两者取大,与框架梁上下纵筋在支座处直锚规定同。原11G101图集只要求锚固LaE。
图一 梁变截面构造 变化四、16G101增加非框架梁下部纵筋伸入边支座不满足直锚12d(15d)时弯折构造。11G101图集因为没有对此作出规定,软件算量按12d(15d)计算,如果直锚不够,则用弯折补足,有时弯钩只有几毫米,显然是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之前笔者建议不能满足直锚时弯折5d,新图集要求伸至支座对边后弯折,未端带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5d。如果是90度弯钩,平直段长度12d,而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5d就够了。
图二 非框架下部纵筋端支座构造
变化五、16G101增加非框架梁注5:“当梁纵筋兼做温度应力筋时,梁下部钢筋锚入支座长度由设计确定。”梁纵筋兼做温度应力筋的情况不多见,即使有,也由设计给出锚固长度。
变化六、16G101悬挑梁梁面标高低于框架梁时,梁上部纵筋伸入框架柱(梁)内的长度为直锚长度≥La且≥0.5Hc+5d,两者取大。原11G101图集只要求锚固La。
图三 悬挑梁上部纵筋构造之一
变化七、当悬挑梁上部钢筋为一排,且悬挑梁净长L<4hb(梁高)时,上部钢筋全部伸到悬挑梁外端弯折12d,可不采用弯起钢筋。
图四 悬挑梁上部纵筋构造之二
变化七、16G101新增扁梁中间节点和端节点构造。
图五 框架扁梁中柱节点构造
图六 框架扁梁边柱节点构造之一
图七框架扁梁边柱节点构造之二
(1)
(2)
(3)
(4)
(5)
(6)
变化八、16G101新增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洞部位加强做法,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洞对墙有影响,对支承墙的框支梁也有影响。如果洞口离框支梁较远,则用暗梁,如果离得较近,则设附加钢筋,且框支梁箍筋加密,如果洞口底标高在框支梁面标高,则框支梁加密。
图八 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洞加强部位做法
变化九、竖向折梁下部纵筋延伸到梁对侧梁上部钢筋内侧,平直段长度为20d,原11G101平直段长度为10d。一般情况下受拉钢筋平直段长度20d,受压钢筋平直段平直段长度10d,梁下部钢筋为受拉钢筋,所以,平直段长度应为20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