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者联盟】诗词写作的注意事项

 田牧 2017-01-12

【诗者联盟】诗词写作的注意事项

原创 2016-12-17 诗者联盟 一路诗怀

茉莉芬芳 周桃桃 - 晨之歌:周桃桃古筝独奏集

诗词写作


 诗词写作十忌

作者/栾永生

1

忌自造字(词)

作者或为了平仄的需要或语句的优美自造除了他自己谁都不懂的字(词)。中国的文字、语言都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可胡乱拼造。

2

忌生僻字

过于生僻的字应尽量避免,否则会影响整首作品的颂读、欣赏效果。

3

忌时间错乱

尤其在山水田园作品中,分明写夏天,却出现冬天的景物。或时在春天而作品的题目是《秋雨》,这会给读者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有些作品譬如离国庆节还有十天半月就写得某一庆祝场面活灵活现,读者只有一个字的评价:假。

4

忌次序颠倒

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规律,把桃花与菊花弄到一起开,或先赏梅后看菊,用现代科学也许能做到,但毕竟不是自然规律。

5

忌拆换成语

多数是为了平仄问题,作者将成语调整,如老当益壮改益当老壮,缘木求鱼改求鱼缘木等等。

6

忌冷僻典故

为追求高雅深奥,使用绝大多数读者都不懂的典故,让人望典兴叹,就算再好的作品也使读者兴味索然了。用典重在化典,要化无痕,化自然。

7

忌闭门造车

一首好的作品必定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山水田园作品,必须身临其境,勤观察、细琢磨、多推敲。即景作品可以先记下来,再修整,诗不厌改。

8

忌为写而写

一个优秀的作者是应该具有责任心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人,从爱心和责任心出发,无论是褒奖、颂扬、批评、评论都应如此。否则,为写而写,不会产生好作品的。有些作者,天天有作品,甚至一天多首,多而欠精,本来一首题材、构思都很好的作品,因为未加推敲、斟酌就匆匆发表了,必显毛糙。那些流传千古的先贤作品是因为精而好,绝非多。

9

忌自以为是

一个好的诗人首先应虚心,听得进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建议,而不是固步自封,老虎屁摸不得。准备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应该仔细检查、推敲,最好听听诗友吟长的看法。

10

忌不要格律,不讲语法

写诗词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与规律,即格律,要按照一定的语言法则,即语法。有些作品,题目是七绝或七律,但又完全不按格律写,说是格律约束了情感的发挥,既如此,就应该写打油诗或自度诗,好的打油诗也是很有味道的。历史上,张打油的很多作品就非常了不起,特有生命力。现代诗长于情感的发挥,也可以写。诗词曲所要求的语法比对一般文章要复杂些,应该熟悉其中规律。诗词曲作品是作者在熟练掌握格律和语法的基础上对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达,绝非字与词组的拼凑。

以下摘自网络

1

学诗当具备五种情怀,一要温厚有余,潜心修德。所谓人品高诗品自高是也;二要有真情实感,抒发自我。所谓诗中有我,才能动人;三要有忧患意识,爱国情怀。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四要有时代气息,反映生活。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五要认真对待,虚心好学。所谓多师是我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

2

诗用字须活,否则便无生气。若是一味引经据典,横加注解,无异嚼蜡耳!

3

诗不可多作,更不可强作。然有诗者,去一处便有兴,逢节日便有感,动辄每日一诗,甚至数首。既是求多求快,难免失之于细,此类诗,几无率性可言,不读也罢。须知诗在精而不在多也,作诗者不可不知。

诗词之合掌


        合掌的说法究竟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由纪昀的评论不难看出,合掌的说法至少在清代已经盛行。同时从宋之问的诗里我们也可以大胆估测--至少唐代没有合掌的说法。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及《蔡宽夫诗话》均指出:对仗要避免“上下句一意”之病。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归纳“两句不可一意”。元明诗论家则拈出“合掌"其名,大概就是合掌说法的最早起源了吧。

为什么会有合掌的提法?

  我们先看一下历史的变迁。唐朝,奔放,大气,名诗名句层出不穷,不过这时候没有合掌的说法。宋,稳定,安逸,词兴起,诗的创作远逊于唐,开始有对仗要避免“上下句一意”的提法,但远非主流。明清,合掌的说法盛行,给唐宋诗词挑毛病的不少,但能称得上流传千古的名篇极少,反倒是白话小说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而诗联(可看做诗的一部分)的创作也由重内容转变成了重形式。为何如此?恶意猜度一下就是--非古扬今。

  我们再转到形式上来看。诗,唐代的时候,长诗层出不穷;到了宋似乎只剩了律诗和绝句,长诗变得很少了;而明清则干脆变成了绝句和对联的天下。这就是说,唐代的创作篇幅的自由度更大,可以写更多的文字,对于两句一意并不忌讳,因为作者有足够的篇幅来表达;到了宋代创作的篇幅缩小了,为了使内容更加饱满,开始意识到了要避免两句一意。但毕竟有词有律诗,篇幅还够,所以未盛行。而到了明清,创作的主流只剩下了四句话甚至两句话,这时候又要微言大义,篇幅不足了,才有了合掌的说法,成了忌讳。这是没办法的事,就这么两句话,你再浪费一句。另外明清八股文盛行,科举中作文更是有严格的格式、方法限制,也是合掌说法盛行的一个原因……

  而事实上,在合掌说法盛行的明清时代,文学已经分裂了:阳春白雪的文人诗和下里巴人的白话小说。合掌的诗词在白话小说里则频频出现,可以指责——这是诗病,不好,要忌讳!抱歉,没人理,因为有足够的篇幅和文字来表述内容,诗词不过是点缀,是否合掌,谁在乎呢?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律诗兴起,明清时代阳春白雪的文人诗提倡的避免合掌又被提了出来。

  一直以来都,哪怕是明清时代,都没有对合掌做出确切的定义。上个世纪40年代,王力给出合掌定义: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而在80年代,王力对这个定义又做了修正。近二十余年的诗(联)专家提出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定义在句子基础上的概念移植(引伸)到词和词组上。

  个人认为,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根本就是个笑话。桂林的胡自立总结汉语的特点:“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是不同层次的语法单位,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绕,各有不同的语法功能,词的主要功能是组成词组和充当句子成分。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句子,因为只有句子才具备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能力,词和词组都不具备这种功能”。 这就是说,在语言的应用角度来讲,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根本不成立。

        再举个被广泛批判的合掌例子来说明一下。

《端午吊屈原》:

汨水悠悠载恨深,龙舟碧粽祭忠魂。

忧国君侧直言谏,愤世泽旁苦句寻。

甘与清流长做伴,岂随浊浪苟安身。

离骚一曲千秋唱,伟赋高风熠古今。

  这是一首网友创作的诗,其中的“甘与清流长做伴,岂随浊浪苟安身。”也被一些专家批为合掌,既然“甘与清流长做伴”,当然就“岂随浊浪苟安身”。

  更有人评论:作者意欲于一反一正中示怀抱,只是取象用事单一,引得上下句成一事一意:愿与清流长做伴,也随浊浪苟安身。这样,就岔开其意,不合掌了!

  先不论合不合掌,只说改成“愿与清流长做伴,也随浊浪苟安身”就是极其天才的想法!真要这样改,我倒想问一句,这是要悼屈原呢,还是在骂屈原呢?

  所以,看合不合掌,只看字词不行,只看单句也不行,还要看写作的背景(或应用背景),写作的目的,环境等因素。现在,很多的文人学者甚至在主流媒体上对合掌的论述都是肢解排,只看字词不看句子,或只看句子不看写作背景、应用环境,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四处乱扣合掌的帽子,更是为了彰显自家学问的高深,创造出部分合掌、异位合掌、逻辑合掌等种种名词,搞得云山雾罩,让后来者“神魂颠倒”,迷惑不已。可这些人,偏偏又不能给出合掌的确切定义,真乃笑谈。


诗有四正:性情宜正,志向宜正,本源宜正,是非取舍宜正。

诗有六要:心要忠厚,意要缠绵,语要含蓄,义要分明,气度要和雅,规模要广大。

诗有四清:心境欲清,神骨欲清,气味欲清,意致音韵欲清。

诗有三真:言情欲真,写境欲真,纪事欲真。

诗有三超:识见欲超,气象欲超,语意欲超。

诗有四高:格欲高,兴欲高,地步欲高,手眼亦欲高。

诗有四近:宜近情,宜近理,宜近风雅,宜近画图。

诗有三深:情欲深,意欲深,味欲深。

诗有三浅:意欲深而语欲浅,炼欲精而色欲浅,学欲博而用事欲浅。

诗有三严:纪律欲严,对仗欲严,弃取欲严。

诗有三宽:声病无碍者宜宽,如蜂腰、鹤膝之类。俗论太刻者宜宽,如论杜诗每联上句第七字,上去入间用之类。瑜多瑕少者宜宽。

诗有三留:留好意以待发挥,留好字以助警策,留好韵以振精神。

诗有四不可:骨不可露,气不可浮,情不可过,意不可偏。

诗有四勿伤:炼勿伤气,曲勿伤意,淡勿伤味,瘦勿伤神。

诗有三不尽:景尽情不尽,语尽意不尽,兴尽味不尽。

诗有三可借:故事可借,字意可借,古人句可借。

诗有三可借:故事可借,字意可借,古人句可借。

诗有三不欲胜:文不欲胜质,境不欲胜情,情不欲胜理。

理、情、景、质、文!

诗有五不可失:丽不可失之艳,新不可失之巧,淡不可失之枯,壮不可失之粗豪,奇不可失之穿凿。

诗有五可五不可:可颂不可谀,可刺不可讪,可怨不可疾,可乐不可淫,可哀不可伤。

诗有四能四不可不能:能放不可不能收,能入不可不能出,能呼不可不能应,能即不可不能离。

诗以古为主,以高为上,自然者次之,浑然者次之,超然者次之,纯粹精炼者次之,清新秀逸壮健者次之,奇丽瘦淡者次之。


(摘自网络)

小知识

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各人自运。

 

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

 

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

 

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生香真色,在离即之间,不特难知,却难言。


“诗者联盟,一路同行”         


诗社社长:山野村夫乔峰         

诗词顾问:人生.美如画、A**石泉林溪、曲度、汉唐使者、湘墨、漱玉法律顾问 :韩英伟

-------------------------------------------

A.总部

1.格律诗1群:笑看风云、漪莲、向雨田,海之舟、无休先生、董永峡、快乐老头儿、杨延寿、晓东

2.现代诗1群:非我非非我、曲则全、拂尘, 晓风残月、杨作勋、老顽

3.现代诗2群:晓霞初阳、柳风、谷继生,琴之声

4.格律诗2群:秋、谷继生、云中飞

---------------------------------------

B.分部:

1.辽宁总社:手心手背

2.江西总社:秋

3.欧洲总社:晓霞初阳

4.美洲总社 :  迈克5.其他总社 :  筹建之中

----------------------------------------

微博:歇雨亭、青衫随笔

QQ群:277794596,柳风、手心手背

主编:山野村夫(微信qyf18201071039 )

无可束缚(微信:k6172215)、雪人、云海明霞、青衫随笔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