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噬嗑卦: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曲海刚 2017-01-12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出来闯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我们需要《易经》来告诉我们答案。这一章将告诉你人际障碍的处理技巧、礼仪常识以及如何借助外力把握时机等。如果你野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本章将告诉你如何创建一个牛×的团队!

哲学家说:“全部生活都是由矛盾构成的,哪里没有矛盾,哪里将是一片荒芜。”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复杂的综合体。人与人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感性的一种。

有了矛盾就要解决,不妨看看《易经》给我们的启示。

《易经.噬嗑》曰:“噬嗑,亨,利于狱。”意思是,通过沟通,利于判案,化解矛盾。引申过来,就是人在发生矛盾时,要主动沟通,化解误会。

牙齿和舌头有时也会“打架”,何况是感性的凡夫俗子。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个性、思维、原则,当不同个性、思维、原则发生交锋,有了出入时,矛盾就产生了。

一般来说,人的相处会有三个阶段:奶油期、巧克力期、咖啡期。

奶油期的相处,通常是刚认识的前两个月,在新鲜感的促动下,彼此间有很多共同话题,沟通做得最好,能够随时分享心情,相处愉快,发生矛盾的几率低。

巧克力期,会慢慢掺杂些不和谐。因为巧克力在甜劲过后,会残留一丝苦意在嘴里。这个时期,通常在三个月以后,朋友间变得熟悉,新鲜感褪去,多了平淡,话题少了,沟通稍显滞后。巧克力先甜后苦,人们的相处也因缺点的暴露,开始有矛盾。对一个人的认知也逐渐理性起来。

咖啡期,是由普通朋友到好朋友的过度,喝咖啡时,人们通常比较安静;而且咖啡苦涩的味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说明双方可以相互磨合、包容。不能接受的,彼此间就不会主动沟通,导致有些隔阂变成矛盾。

从上面可见,矛盾多出现在巧克力期和咖啡期。这两个时期,产生矛盾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沟通的缺乏。

《易经.噬嗑》曰:“上九:合校灭耳,凶。”意思是,戴上大枷,遮住耳朵,就会有凶险。

一个人遮住耳朵就听不进别人的话,自己戴上大枷,行动也会不自由,看不到别人做什么,听不见别人说什么。这时就封闭起了自己,无法达到沟通。一个没有沟通的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假想中,开始带着主观色彩去想象对方在做什么、干什么。一个小问题出现,也会让双方关系恶劣下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准备向邻居借斧子,他的邻居有些吝啬。他边走边想,自己到了邻居家门口,问邻居借斧子,邻居肯定会说:“我的斧子被人借走了!”“哼,明明有斧子,非说被借走了,不过是小气罢了。”他想到。

边想边走,他很快就到了邻居家门口。恰好邻居准备出门,看到他,准备打个招呼。话还没说,借斧子的人就叫道:“我知道你有斧子,就是不借给我罢了!真是小气鬼。”邻居被气得半死,想到:“真是出门遇到鬼,他发魔怔了!”

这就是封闭自我的可怕之处,一个人闭着耳朵永远也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双方的关系僵化。

遇到这个情况,千万不要头脑一热,顺嘴说话。卡耐基说:“如果你是对的,就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想要说问题,就先坐下来交谈,很多事就没自己想的那样恶劣。就像邻居吝啬,可能是因为你曾经借他的东西,将他的东西弄坏了,没有说清楚。一旦开始沟通,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矛盾也不过是误会。

只要我们坐下来,去说、去听,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易经.噬嗑》曰:“六二:噬肤灭鼻,无咎。”意思是,咬破皮肤,割去鼻子,没有灾祸。

这里所说的咬破皮肤割去鼻子是对犯人的惩罚。显然,这种惩罚已经很严酷了,为什么还说没有什么过错呢?因为对方的耳朵嘴巴还在。我们知道审查犯人需要从他的嘴里听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不管双方曾经出现多大的症结,即使双方都被伤害到体无完肤。只要去沟通,双方心结解开,就没有什么矛盾了。

当然,沟通还要有正确的态度。

很多人想解决问题,为什么坐到一起之后,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矛盾加大了?就是因为态度不对。有时是最初的态度就不对,有时是到了双方的焦点,情绪激动,态度改变了。

《易经.噬嗑》曰:“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意思是,咬嚼带着骨头的干肉。性格刚直,不怕困难,坚守正道,才能吉祥。

我们说沟通就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的交流,借这个机会,双方把心里想说的,通通摊在桌面上,这也是一种坦诚。有了良好的沟通,大家才能将心比心地相处。

当然,双方如果有症结,沟通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就像咬带着骨头的干肉,需要人好好费一番口舌。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态度,坦诚以对,不怕困难,不耍心机。这样去沟通,再大的症结,都能化解。

当然,有时候,我们想真心沟通,但对方却带着偏见,该怎么办?

《易经.噬嗑》曰:“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意思是,咬嚼干肉,性格中正不偏,坚守正道又能谨慎处事,没有灾祸。

与我们有矛盾的人不仅是正直善良的,还有一些宵小之徒,他们的言辞本身就是恶意的挑衅。这个时候,就要谨慎行事,不要偏激。我们不妨学学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伤害自己的人。有道是,被狗咬了,不能再咬狗一口,但是,可以适当地反击。

杜罗夫是德国著名的丑角演员。在一次演出中途休息时,一位傲慢的观众走到他面前,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你看观众多么喜欢你。能在马戏团中受欢迎,丑角是不是一定要有一张又愚蠢又丑陋的脸呢?”

杜罗夫听后点点头:“那是当然了,如果我能长出先生的那张脸,我就能拿双薪了。”

这样一个小幽默虽然看上去是退却,其实是一种智慧的进攻。以含蓄婉转的方式,避免正面冲突,但又带着辛辣的味道。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不去退却,也不与对方发生正面的冲突,那么,就会得到“黄金”——他人的好感和赞赏。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易经》说用沟通解决症结,不是靠隐忍退让来解决问题,而是采取正确的方式,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采取相应的态度。

总结来说,解决问题,先看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态度端正,那我们就端正地去解决。如果对方态度恶劣,我们也不必用热脸贴冷屁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