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马福强vbbduil1 2017-01-13

前面两周在讲数目字,许多朋友留言回复,给予很大鼓励,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周继续把前面没数的数说说。

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属皆从四。(《说文解字》)

许慎老先生说“四”是表示阴的数字,这概念来自《周易》。“象四分之形”这个比喻很模糊,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讲得更具体了一些:“谓囗像四方。八像分也。”外框象征四方,里面“八”的样子象征分开。虽然具体点了但是也是模糊的概念。

暂且不论两位先贤怎么讲“四”的外形,我们来观察下篆书的四字,最初的四是画四道横线,这个不可取,因为“一、二、三”画横线还可以,如果“四、五、六”继续画横线,只要你数不晕就能画“百千万”了,再说通篇的横线写在一起也没法辨别啊!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这是四的另一种样子,有学者讲像是鼻子下面有气呼出的样子,我看倒是很象鼻子下面挂着长长的鼻涕,古人确实也把鼻涕称为“泗”。

这个是小篆的四,就是段老先生讲的一个外框里面一个“八”字的样子,和我们今天写的四很像。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这个“四”在西周以前都是四条横线的样子,春秋战国时代“四”和四条横线都用,秦以后基本上用“四”,新莽时代恢复了用四条横线。“四”造字本义是什么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借为数目字的使用流传至今。

历代书家笔下的“四”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隶书的“四”有的里面是“八”的样子、有的是两条竖线。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楷书的四为了美观,往往字型偏扁。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虽然笔画简单,造型也不复杂但是在历代书家笔下“四”还是千变万化。

下面这两个是著名的《古诗四帖》里的“四”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下面来说说“五”。

五: 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说文解字》)

许慎老先生说:“五,表示金、木、水、火、土无形,中间“×”代表阴阳二气相互交错,上下两横代表天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五”字只是个×没有上下两横(甲骨文中也有过五条横线的样子),本义就是交午,纵横交错的意思。

下面来看看历代书家笔下的“五”。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甲骨文的“五” 像写的歪歪扭扭的“8”。

《袁安碑》的“五”像个沙漏。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隶书的“五”中间“×”的部分开始活泼。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楷书的“五”上下两个横和中间横折的部分,线方向开始发生变化避免平行增添动态。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草书的“五”写成一个“Z”加上一点,很便于和上下字联系增添整体行气效果。

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 从入从八。凡六之属皆从六(《说文解字》)。

这个字许老先生又双叒叕用《周易》解释的,实在是叫人太摸不着边际了。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我们还是从字形看,这个字甲骨文这样写。

很像一个屋舍侧面的造型,有的学者认为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庐”的造型。“六”与“庐” 古音相近,故借为数目字“六”。

其实好多符号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使用了,那时候还没有产生文字,这种抽象的、原始的符号后来逐渐被改变成文字,并没有什么可讲的理论在里面。数目字就是这样的演变过程,所以《说文解字》中没有讲它的源流,而是从《周易》的、哲学的角度来释义这个字。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篆书中“六”的样子很像是那个流鼻涕的“四”字上面出一点头。或许这就是某代一个笔误造成的错别字,结果沿用下来了。世界上本没有“四” 出头一点的“六”,写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六”。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隶书的“六”和我们今天写的样子就很像了。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仅仅三个点一个长横就写的那么端庄,我真觉得书法有建筑之美。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毕竟笔画横少,“六”在草书里也没有太多的省减。

练书法,一定要心里有“数”!

用了三周的篇幅都在讲数目字,有的讲得简单有的唠叨得多些,其实不是为了算账明了,而是觉得数字被人们赋予了无限的内涵。

比如今天讲的这几个数,在我小时候一调皮就被老人骂做“四六不懂”,今天我虽然搞懂了“四、六”,但还是不懂这句骂的意义。另外办事不力叫做“没数”,可见“有数”的重要性。

再比如现在是“三九”,我自小就会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古人就那么精准的用数字概括了天气的变化。

另外我们还要感谢汉字的读音,我们的小朋友二年级就能把一篇叫做《乘法口诀》的秘籍背得滚瓜烂熟,全因为朗朗上口。要知道乘法这件事难哭了多少讲“完、凸、水、否……”的外国孩子啊!

从一到十拉拉杂杂就讲到这里,将来有机会我还会和大家聊聊“百、千、万,让我们做书法的“有数”人。

本文作者

本堂,

1987年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印社社员、现供职于天津市津南区文化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