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的同学都有疑惑的一个考点

 拉普拉丝 2017-01-13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定义

       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拓展理解 1

       (1)强度大组成部分往往决定对知觉对象的整体认识。例如,人的面部特征是我们感知人体外貌的强的刺激部分。只要认得人的面部特征,不管他的发型、服饰等如何变化,只要面部没有变化,就不会认错人。 

       (2)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影响知觉的整体性。例如,把相同的音符置于不同的排列顺序、不同的节拍和旋律之中就构成不同的曲调;如果曲调的各成分关系不变,只是个别刺激成分发生变化,或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不同人来演唱,就不会改变我们对其歌曲整体性的知觉

       ——王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考题 1

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来他(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这道题各家答案中A、B都有。我之前也认为是B。现做勘误答案应为A

        知识的理解可以多种多样,但对于考试,要按照权威教材的解释。此例——如上文所示,在王雁的《普通心理学》书中——是作为知觉整体性的例子出现的。其他教材中,并无此例。因此,考试命题、做答,应以王雁的教材为准。所以,本题答案应为A,整体性

        同样,这道题目“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由不同人来演唱,就不会改变我们对其歌曲整体性的知觉”——也应选整体性。

        【注】

         1.之前没有找到这本书做依据,所以所讲不对。在此特做更正与致歉:大家做题时以此文答案为准。

         2.解决争议题的权威教材以哪些书为准,可以参考此文推荐教材的第二大部分:

         3.这两道题的解释,可能和大家之前的理解不一样。并不是说必须要按权威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他们的观点也要修正。但是,目前在考试时,我们还需要按照这些权威教材的观点来答题。这样能尽可能的得高分。

        4.我理解调整的过程是痛苦的,原有观点的改变是困难的。但是,我们需要通过“顺应”去改变我们的认知。

拓展理解 2

       抽象派画家的作品可能缺乏合适的线条比例、粗细,图案可能也不恰当,但人们仍然能从整体上把握它、理解它、欣赏他,原因就在于作品中的关键性特为知觉整体创造了条件。 

       ——梁宁建,《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考题 2

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人们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体现了知觉特征是: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人们能够根据漫画家的“数笔”勾勒,看出所画人物,这正是因为抓住了作品中的“关键特征”。根据上文引述梁宁建教材表述,此题应选D,整体性。

理解性

定义

       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隐匿图形是知觉理解性的好例子。

(点击查看大图)

拓展理解 1

       在对知觉对象理解的过程中,经验是最重要的。比如一首歌,如果是人们熟悉的,只要听一个片段就知道是哪首歌,并知道后面的旋律是什么。由于不同的人对歌曲的熟悉程度不同,因而决定了人们在识别歌曲之前所需要听到的那首歌的片段的长短也不同,不是很熟悉那首歌的人比熟悉那首歌的人需要听到的歌曲片段要长一些。

       ——王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对比

注意对比

       前面王雁书中有讲到:“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由不同人来演唱,就不会改变我们对其歌曲整体性的知觉”——也应选整体性

       这里,她又在讲解“理解性时候举例:“一首歌,只要听一个片段就知道是哪首歌,并知道后面的旋律”。

       ——体会下这两种表述传达的不同意思。不同的表述都会在题目中出现,要注意审题

拓展理解 2

       张积家的《普通心理学》中,讲到理解性的时候还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也是考点:


(点击查看大图)


      这段话意思也就是:我们在做完形填空题目的时候,既要用到知觉的理解性,也会用到知觉的整体性。

      那么,考试的时候选什么呢?如下题。

相关考题

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虽然理解性和整体性都能解释,都需要用到。但是,教材中把此例放在了“理解性”的内容模块中,所以我们默认“理解性”是更优的选择。因此,考试时,这道题目应选B

拓展理解 3

       张积家的《普通心理学》中,还有另一个例子:

(点击查看大图)


      这段话说明,知觉的理解性和个人的经验密切相关。也表明,这些俗语都是理解性的表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选择性

定义

       我们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即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上课时,当我们注意看黑板上的字时,黑板上的字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黑板、墙壁、老师的讲解、周围同学的翻书声等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我们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时,教师的声音便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周围同学的翻书声、进入视野的一切便成为我们知觉的背景。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这表现在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互相转换。如下面的这幅两歧图形,当我们把图中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杯子;当我们把图中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侧面人头。

拓展理解

       1.当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比越大时,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的字、夜深人静时隔壁的电话铃声;反之,则不容易被感知,如冰天雪地中的白熊、穿着迷彩服藏在草地中的士兵、喧闹集市中的呼机声。

       2.当对象是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时,或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相联系时,也容易被感知,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在书店对所需要书籍的迅速发现等。

       ——王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文橙色字体标识出来的例子是常考的。看到此处,大家估计也发现规律了:这些题目好多都是出自王雁的《普通心理学》。

        喏,这本书长这个样子:


典型考题

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题干强调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对象和背景减少差别,使之混淆。这是选择的表现。因此应选B。

恒常性

定义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拓展理解

       在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即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指的是,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例如,在强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远大于暗处粉笔所反射的光量,但我们仍把煤块知觉为黑的,粉笔知觉为白的

       颜色恒常性。一个 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这就是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下图是一扇从关闭到敞开的门,尽管这扇门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各不相同,但人们看去都是长方形的。

      大小恒常性指的是,物体离我们近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要大于物体离我们远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但我们实际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会因此而改变。例如,教师讲课时大都站在讲台上,有时也会走到学生的座位旁,教师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时,其形象在学生眼中的成像大小是不同的,但学生看到的教师的大小却是不变的

典型考题

一个人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越小,可是我们认为她的身高没变,这符合知觉的(   )。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

D.结构恒常性 

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题干表述大小恒常性的典型例子。

小结

       知觉的特性常考知识点。这部分内容需要我们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我们自己进行解释,而是要按照权威教材的观点进行理解

       如何进行?

       记例子。通过记忆、揣摩这些教材中给出的例子,来理解不同概念的含义。——当然,如果我们此前的理解和他们的不一样,则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认知

       这很难,但是只要有时间、再下点功夫,我们是可以做到正确把握的。        加油!


公众号ID:wanglkbnu

欢迎收藏、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