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眼家乡成古镇

 斜桥古镇 2017-01-13

    仅仅十多年的光景,家乡小镇蓦然成了古镇……

  “咱们看火车去吧!”朋友的家乡不通火车,所以几乎没有观望列车驶过的机遇。我的家乡小镇叫斜桥,坐落在沪杭铁路线的南北两侧,一二十年前在一般农村小镇中算是交通便捷的了。朋友到我家,总想去看火车,这回,不仅让他美梦成真,而且连我也发现了从未察觉的新大陆。
  绕过斜桥新街,我们来到了古街,那原本古老的轮窑厂愈发显得破旧、灰暗,童年时候经常跟着工作的母亲、姑姑去玩耍的榨菜厂显得很空寂、沉闷,空气里飘散着新腌制的榨菜香味,熟悉的味道,闻而生津的味道,吃不厌的榨菜!
  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家乡,他们就会条件反射似地说:哦,斜桥榨菜!幼年的我会很得意,颇以家乡出榨菜为荣;渐渐长大的我却总会再补充一句:现在我们那里皮革行业比较兴盛。五毛、六毛一包榨菜,已经成为最低水平的消费了;而五百、六百的皮衣才能带动家乡的富足。榨菜的时代是祖辈、父辈的时代,皮革的时代则是姐辈弟辈的时代,不知道等到儿孙辈的时候,家乡斜桥将是怎样一副模样?或许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小村小镇将不存在,斜桥也展现如硖石般的风姿?
  坐在朋友的车后,我指点着路,脑中切换了无数的镜头片断。
  “绕过隧道,左拐,再左拐,就可以找到沿铁轨的道路了,咱们与火车赛跑吧!”
  到达熟悉的斜桥丝厂,又七拐八弯的,想找到出路,可是路竟然有了尽头,那旺盛的野草成了天然屏障,显然,行人一般不走这里过了。“还能穿越铁路吧?”我寻思着,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思。然而,眼前的铁丝网再次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原先人们上下班的铁路通道已经禁用多年了。
  “你已经十多年没来这里了吧?”朋友也好奇。确实如此。记忆中的路还是那条路,记忆的铁轨依然静静卧着,可都已经变了模样了!
  “路在铁轨的南面,我们原路绕回。”印象中,铁轨高高的,自东向西延伸,它的南面脚下就是一条石子铺成的人行兼自行车道,两人对面让路必须侧过身子才行,火车驶过,呼呼的大风似乎要把人卷到火车底下的空隙中去。后来,村人在铁轨4米以下隔了一条水渠的农田旁修了一条水泥路,于是,童年的我再也不惧怕沿着铁路线走。
  斜桥有两个桥,东环桥和西环桥,横跨在洛溪河上,洛溪河通往钱塘江,公路还没发达的年代,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外来的游船会络绎不绝地经过洛溪河。
  朋友和我转过西环桥,来到了西街。“哇,古镇!”朋友失声叫了出来。眼前的一截古街与大多古街一样临河而卧,一样具有木结构建筑,一样有着高高拱起的石桥,一样住着悠闲的老人小孩,一样蒙着暗淡的色彩……得四季的风霜,去岁月的风华,换来的是沧桑,换来的是追忆。
  我们一路开车过去,引得正在晒麦的老人和玩耍的幼童不停地打量。我们并没有怪异之处,想必因为这里很少来外人或年轻人,这里不就是世外桃源吗?
  路竟然又到了尽头,又一个可以让我俩追赶火车的路口被封住了。到底是何年何月,把沪杭线与我们隔绝了呢?我的心里一直郁郁的。只得怏怏地往回赶,一路听到了火车来的声音,我催着朋友直奔前面的高桥,往北看去,一列红白相间的快客急速而飞。
  在漫长的征途中,一个小镇对于这列火车来说,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了,有多少旅客能知道这是斜桥呢?一个曾经也风光过的斜桥呢?
  没有著名的人物在这里诞生,没有政府的支持来维系这个古镇,还有多少乡亲还能发现这里的西街东街原来也是个独具特色的古街呢?
  我们在感慨中返回,特地绕了远路回家,因为,我们想找一条离铁路最近的与铁路平行能够让我们望到铁路的路,让我们亲近家乡,感知家乡的味道。
  那天,我们再也没有看到火车经过,但是发现村里又在修隧道了,原先的那条水泥路也长满了野草作了古,村里的那个穿越铁路的关口设了个义务瞭望台,有两个老人在那里为过路人指路。
  扎着马尾,牵着好友,嬉戏于铁路附近,采摘栀子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一刻,我多想把家乡的一切刻录下来,那么等到20年后回忆起来,不会再像今天那么酸酸的苦苦的涩涩的……

 

                                                                   文章来源:草木有心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