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要览】 皮肤黑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楚8 2017-01-13

皮肤黑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周颖丽 宋秀祖

DOI:10.3760/cma.j.issn.1673-4173.2014.02.015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40(2):122-124.

既往少有人关注黑素转运到角质形成细胞后的情况,以至于现有的知识无法解释黑素的降解过程。黑素的降解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细胞自噬是可能的降解方式,并受到酪氨酸酶、紫外线、体内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黑素的生物降解

1. 黑素合成后被运输至MC的树突末端,在多种分子机制的调控下,由树突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KC)转运,最后在KC内被降解,并随着KC的脱落而排出。

2. 近年的研究证实,孤立的黑素小体能表达溶酶体酶类,如组织蛋白酶D、B和γ-谷氨酸-γ-羧基肽酶。研究发现溶酶体水解酶能很快降解黑素小体的脂质成分,但黑素的超微结构很难被破坏,提示单一的水解机制并没有降解黑素的能力。

3. 体外实验证实,黑素可以被一些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氧化分解,同时伴随着自发性荧光的发生和吸光度的降低。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通过线粒体和NADPH氧化酶的参与诱发活性氧导致黑素瘤细胞凋亡。

二、自噬和异噬在黑素降解中的作用

研究提示黑素很可能通过细胞自噬途径进行降解。细胞自噬参与了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内黑素小体的降解。黑素小体也可能是在吞噬细胞-巨噬细胞、表皮血管内皮细胞、肥大细胞的异体吞噬体中被降解。

三、影响黑素降解的因素

1. 人类种族:已知种族因素影响黑素小体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分布,不同种族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内黑素的降解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素降解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2. 紫外线(UV):研究证实UV可以通过影响黑素的生物合成、转运过程及促进黑素的重新分布来达到保护细胞核,避免DNA发生损伤的作用。但是UV能否同时通过抑制黑素的降解来增加黑素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含量,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