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主义,匮乏感和代沟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1-13

极简主义(minimalism) 这个词六十年代开始流行,当时英国哲学家Richard Wollheim说一些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是“极少艺术内容”(minimal art content)。英国人喜欢皮里阳秋的嘲讽,“极少”就是“缺乏”和“没有”。象Carl Andre在地板上摆些砖块的那样的艺术创作,其实就是没有艺术。后来被嘲讽的极简成为风尚,甚至被经典化。极简大概是对繁复艺术的反动,less is more ( 少即是多 ), 要做减法,极简艺术创作者希望通过极简的形式,帮助艺术欣赏者抛除已有熟悉的趣味和成见,从而从作品获得更为纯净而丰富的艺术体验。

生活上的极简主义,近些年也开始流行,我也算躬逢其盛,亦曾身与其役。十年多前在一家公司上班,主业是给有钱的老年人推销滋补品,有六七个签约医生。滋补丸长生片成分和Costco的十来块钱一瓶的多维善存片差不多,但一经这些MD背书,能价高一两倍。公司传统主业放慢,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决定开发富有的中年妇女,众多战略中的一招是签约了一个女作者。有点类似现在的时尚博主/播主,每月两期newsletter, 谈家居谈饮食谈生活,主题是simple living,自费掏钱订阅的人还不少。后来我听人说,那作者除了自己长居处,山里和海边各有个度假屋。我那时刚上班,日子现在回头看也许够得上极简,一卧一卫,餐桌和书桌都是Staple的压制板折叠大桌板,两个人合用一个电脑,合开一辆车,合睡一个旧床垫。

前些天友邻 ida(艾达) 写了篇大热的日记,匮乏感https://www.douban.com/note/600502007/)我读后想了一下,上一代人的匮乏生活和现在的极简生活是不是有相通之处呢?艾达写道:“朋友企图平衡自己,所以给父母买了好吃的,好玩的,好衣服。然后,这些好东西被锁进了柜子里。” 现在追求极简生活的,对抗的消费主义,敌人是不是“好吃的,好玩的,好衣服”?minimalism, simple living, austeriy,斯多噶,艰苦朴素,苦行,这些词的区别在哪里?新一代追求极简生活的人大概是出于一种自主的选择,而不是上一代人被迫的无奈。丰田混动车prius刚推出,好莱坞的影星排队,因为他们主动选择不开保时捷马萨拉蒂。极简大拿James Altucher 说“我所有家当就是一袋衣服、一个电脑、一个手机、一个iPad,我是极简主义者。” 他扔掉了自己的大学毕业证书,普通人没有他的资本和决心,就不敢这么做。

加州友邻夏安数月前写了篇日记,收藏https://www.douban.com/note/581921050/),第一句话是“一直觉得我在物质上算得上个极简主义者。”我不地道地泼了盆冷水:“ 我觉得哈,美国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是没有条件说自己是物质上的极简主义者,别的不说,那一般至少一大一小两辆车,呼呼呼的大空调,跟一口橱似的冰箱。。。还有夏女士看看自己的厨房里,有多少几个月也不用一次的厨具(这最后一句是推己及人)。 ” 这盆冷水也是自己的体会:我刚到美国一个大行李箱,一个拉杆箱,一个背包。两年后搬家,东西装了一辆丰田花冠小轿车。再过四年搬家,丰田小面包车来来回回拉三趟。最近的一次是六年前,零碎小东西自己搬了一周后,一大卡车的东西三条彪形大汉搬了大半天,有几个打的箱子到现在还没有拆封。

前两天麻省理工海归的一篇的文章“雾霾下我为何没搬回美国?” 观点大致是霾霾霾的原因是买买买,在豆瓣被痛批,批判的出发点是应该先批不作为的政府,而不是逼着百姓自省自律。最近有个关于极简主义的纪录片,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 也说要控制欲望,不要过度消费。但消费的度在哪里呢?我虽然一年穿一双皮鞋,经常一年也不买一件新衣服,可我买了不少拆了封翻翻就塞进书架就再也不读的书。Scott Russell Sanders写过本书,开篇是他和十来岁的儿子在山里徒步行走。之前他拒绝了孩子希望换个吉普车的要求,两人边走边聊,他又拒绝了他另一个愿望,儿子闷闷不乐,他让儿子别那样,搞得好好的旅行不开心。结果儿子突然爆发:是你搞得不开心!你讨厌我认为有趣的一切!你看到车,你想到的是污染,交通堵塞和路边的垃圾;你认为快餐在毒害我的身体,电视和游戏毒害我的心灵。你认为这个世界完蛋了,没有希望。但世界并不按照你的意愿运转,而且我的生活刚开始,我希望有乐趣有希望!

James Altucher在48岁时候开始追求极简,一大原因我看是因为离婚了。我有次看到一个极简生活人列出一张她的婴儿必需品,大概有二三十样之多,好几样我都闻所未闻,不禁笑了。想起我妈到美国来,见我给孩子的奶瓶天天消毒,嗤之以鼻:“这些全是自己多出来的事情!你们这么过日子,能不复杂么?” 我妈这么说我是有资本的。当年她在生我的时候,比预产期早了两个多月,宿舍里只有一床一桌一椅和一个煤油炉,一个电报我爸包里装了尿布连夜赶过去。天寒地冻的日子,敲开池塘里的冰洗尿布。有时候我看到出门带手帕在家洗手帕的极简生活人,也会不厚道地想:将来有了孩子后的日子会是怎么样?理想会不会被现实打败?会不会用洗衣机,甚至自己手洗尿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