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陝西榆林府谷府州城【圖文】

 還舊樓主. 2017-01-13
 
    府州城为陕北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镇东部,历史上曾为宋、辽、西夏、金的鏖战之地。城墙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北宋曾多次修葺,一直沿用。
    唐武德年间设府谷镇,天祐七年(910年)升镇为县,次年设府州。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府谷县府州古城南门瓮城

    府州城建于黄河北岸的石山梁上,负山阻河,地势险峻,历史上曾为宋、辽、西夏、金的鏖战之地。城墙依山势而建,大致呈靴状,周长2320米,共有四个大门和两个小门,城门上均有城楼(今已毁),其中大南门和小西门外建有瓮城。城内有文庙、城隍庙、文昌阁、关帝庙、上帝庙、荣河书院、千佛洞、娘娘庙、悬空寺等建筑。除城墙建于五代和宋代外,其余均为明清建筑。
    据记载,北宋庆历元年(1041),西夏王元昊率兵10万来攻打府州,结果苦战七日,伤兵甚重,败退而逃。民族英雄折从阮,五代后唐任府州刺史、团练使、后汉永安军节度使起,其父子兄弟历时200多年,相继镇守此城。府谷县城的修建,康熙《府谷县志》云:“府谷县城池始建未详。”乾隆以后诸志亦含糊其辞:“应在唐宋间”,或曰“约筑于唐宋间”。折氏驻防府州的辉煌时期,重权在握,是筑城的好时机,故府州城始建,最有可能是后周时期(951—960)折从阮、折德扆父子任职的时候。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府谷县麻镇的明长城烽火台遗址   

    史料记载,府谷县境内的长城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起初是魏国为保护其边境的安全而修筑的,而后历朝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修复完善。县内现有长城形成于明朝成化年间,全长二百余里,共有墩台196个,由于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损坏严重,依稀可见的主体城墙只有四五公里,为世界文化遗产。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位于府谷县清水镇转角楼村的明长城墩台和营堡遗址,此处保存较为完整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处于晋陕蒙三省的交汇之处,古时为边防要塞,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府谷县境内的府谷古城、七星庙、明代长城、麻镇大庙等历史遗迹,历经沧桑保存至今,有些虽已残垣断壁,但依旧向人们展现着昔日的风采。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位于府谷县清水镇转角楼村的明长城墩台和营堡遗址,此处保存较为完整

    外城顺山构筑,府州城通往高家窨子大道穿城而过,将外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位于府州城北门外狮子梁上,东起五虎山玉皇阁隔沟之西的半山坡,一直西向。西段在西梁村聚落之南的城圪梁(小地名)上,从马家沟后沟沿山脊而上,通过该村通向县川的大道,一直东向。外城全长约四五华里,基本完整,除沟壑外,无断线。可惜西段城墙,2011年房地产开发时被毁。城墙外侧陡险,高度多在二丈左右,自沟底计,在三丈以上。墙体夯土版筑,每层四寸多。坍塌土层上,有直径约二寸、深一指的夯印。墙体中杂有砖、石、瓦砾和陶、瓷器皿残片。狮子梁城墙大道之东的断面上,有数条呈水平层杏子般大的煤核带,间有炉灰。城内阎治成老人和西梁村村民任富财老人曾告诉笔者,这是古城墙,墙下曾发现过瓶、罐、盆等器物,还有朽木等。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县麻镇的明长城主体城墙遗址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府谷县麻镇大庙一些殿内壁画,损毁较为严重
 
     麻镇大庙又名“龙兴寺”,始建年代久远,清乾隆年间重修,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庙内还保留有多处完整的壁画,画艺精湛,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府谷县孤山镇七星庙正殿内外对比  七星庙外表结构与汉民族庙宇结构无异,但内部采用少数民族无梁封顶的建筑风格,十分奇特,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府谷的建置,始自唐代。当时,党项羌族折氏迁徙府谷。至唐末,其首领折宗本在藩镇割据中崛起,被任命为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其子折嗣伦,被沙陀人晋王李克用收为帐下,“凡力所不能制者,屡命统之。而能辑睦招聚,横捍西北二虏,封上柱国,以其地为府谷镇。”当时,府谷仅为小镇,隶属麟州。道光《榆林府志》卷四:“镇子峁,府谷县城西二十里。平坦处多墙壁遗址,当即古之府谷镇。”遗址在今府谷镇温李河村之西转龙湾山梁上,遗迹尚存。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陕西府谷 <wbr>府州城(五代-清.国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