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姓崔的》

 野之老 2017-01-1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常理。趣味相投的人固然是很容易聚在一起的,道理很简单,彼此间都能聊得来嘛。情致高雅者聚在一起,那叫一个格调雅致!那也才叫一个超凡脱俗呢!就比如那流芳千古的“竹林七贤”,又比如那极具仙风道骨的“八仙过海”……

当然,臭味相投者也是会很自然地凝聚在一起的,人们把这叫做“沆瀣一气”。追根溯源,这“沆瀣一气”的老祖宗原来是“两个姓崔的”!有两个出处,其一出自宋-钱易之《南部新书-戊集》,云:“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其二出自宋-王堂《唐语林-补遗》,云:“崔相沆知贡举,得崔瀣,时中榜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二者虽然出处不同,但说的是同一个事:隋唐时期,凡读书人要想做官,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科考。考生崔瀣本身究竟有多少学问没人知道,文章写得也不见得有多好;偏巧主考官名叫崔沆,竟然就非常地赏识崔瀣,便特意录取了崔瀣。当时有人便不服气,嘲讽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应该是一桩“历史谜案”了!古时科举及第者均称主考官为“座主”,自己自称为主考官的“门生”。至于崔沆、崔瀣二人是否因为同姓而有着亲友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这个相关记载本无从考证。只是当时人们严重怀疑那次科考此二人相互串联,并非公平录取而已。这里我们就不去追究此事所谓的“真相”了,我们只把我们的目光留在此二人的名字上!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人的名字:“沆”,指的是大水的意思,“瀣”是小水流的意思;“沆、瀣”连用在一起,正好是指到了夜间,无论是大水还是小水流,散发出的水汽都会凝聚在一起。其实,名字纯属巧合,因“沆”、“瀣”二字合起来恰好可以表示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您看看,这又是夜晚、又是暗箱操作没人看见、又是“大水”、“小水”地那么在黑暗处流着、又是“水汽”在夜空中相互交融着气味相投着……多形象啊!这回,这“倒霉”的名字使这俩“倒霉蛋”纵使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如此这般,别人不怀疑那才怪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