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丹 | 真心欢喜,不念旧恶

 婧莹莹 2017-01-13



佛家说:“不念旧恶。”所谓“旧恶”,不一定是口头上的斤斤计较,更多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放不下,过不去。

        每个人的成长都带着生命的隐痛,那种隐秘的欢喜和忧伤总会在一些不经意的时刻跳出来,左右了你的判断和取舍。





传说郑板桥少年家贫。


一年年关,他刚赊到家一只猪头,却被屠夫夺回,卖给了另一位拿现钱的人。


于是这个年,郑板桥一口肉也没吃上。


后来,他做了地方官,规定所有的屠夫不许卖猪头,所有的人家吃猪头也得加税。


一天晚上,郑板桥的夫人抓着一只耗子,吊在家中房梁上。


耗子吱吱呀呀,叫了一宿。郑板桥夜里没睡好,早上起来埋怨夫人:“干吗这么难为一只耗子?”



夫人言之凿凿:“我做姑娘的时候,夏天做了件新衣裳,压在箱底。等年关拿出来,竟然被耗子啃了一个洞!我太恨耗子了,好不容易逮着一只,不能让它轻易死,就这么折磨它。”


郑板桥哈哈大笑:“那是兴化的耗子咬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东的耗子,你为难山东耗子干吗?


夫人也笑了:“那您又何苦为难山东的屠夫呢?


郑板桥恍然大悟,吟诗一首:“贤内忠言实难求,板桥做事理不周。屠夫势利虽可恶,为官不应记私仇。” 


 当即解除了禁令。



不念旧恶,当悟庄子。“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圣贤的用心好像镜子,照过的不送,未照的不迎,现在照的也不留痕迹。所以能够经得起考验而不受损伤。


我们的心灵之镜,映照过多少岁月沧桑:青春的欢笑,亲密的呢喃,成功的狂喜,也有无名的烦恼,别离的忧伤,失意的落寞。我们能感受生活的光明美好,也能体察人性的阴暗丑陋。是否能不因狂喜而扭曲,也不因狂怒而蒙昧,始终清明浅亮,无所挂碍?



 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念旧恶,还应随缘真如。没有缘起的时候不必刻意想,机缘不到,想也想不明白。事情来了你自然会想,想完了也应该放下。



不必牵强,不必刻意。


(本文选自《此心光明万物生》,于丹著,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