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病”| 颈椎病

 xlh医者仁心 2017-01-13

“每周一病”| 颈椎病

原创 2017-01-07 胡正喜等 浮针大世界
浮针大世界

FSNworld

浮针大世界,浮针人的世界,疼痛学人的家园。 秉承上工少涉、诚朴勤仁的理念,用心服务颈肩腰痛腿痛、内科妇科杂病患者,用心传递浮针医学的正能量。

【编者的话】

王文涛


目前医学界对颈椎病的普遍认识:

1.定义: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2.病因病理

  1. 颈椎的退行性变。认为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颈椎间盘退变,进而形成突出物,如向椎体侧方突出,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供血不足,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向后外侧突出,使椎间孔变窄,造成颈神经根和交感神经的挤压,发生神经根型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向椎体后方突出,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型颈椎病。

  2. 颈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两种,以慢性劳损引起颈椎病者多见。主要认为是由于长时间低头工作、平时姿势不良、枕头和睡姿不当等造成颈部劳损,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退变过程加速,促进小关节的增生,从而造成压迫症状而发病。

  简单的解释:颈部损伤和颈椎的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进而压迫刺激血管、神经、脊髓等,最终发生不同类型的颈椎病。

3.临床表现

  1. 神经根型:颈肩部疼痛、伴向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

  2. 椎动脉型:位置性眩晕,因颈椎活动至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3. 交感神经型:以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为主,主要有头痛、视物模糊、视力减退、耳鸣、心前区痛、心律不齐等症状。

  4. 脊髓型颈椎病: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有下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手部无力、持物不稳,甚至四肢瘫痪等表现。

4.常用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传统针灸、拔罐、推拿、正骨手法、中药内服外用等。

  1. 西医治疗:牵引、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手术治疗等。


浮针医学的观点:

临床表现: 

1.疼痛,多数表现为酸痛、胀痛,位置主要在:项部、肩部平台、肩胛骨上、肩胛骨的内外侧等。 

2.麻木:前臂和部分手指。 

3.头部:头痛(闷痛、胀痛、束带感),头昏,位置性眩晕。 

4.眼睛:模糊、视力减退、飞蚊症。 

5.耳朵:耳鸣、听力下降、重听,多为单侧。 

6.咽喉:咽部异物感等 

7.口腔:牙龈、舌头、舌根痛、部分味觉异常。 

8.胸闷、心慌、失眠等。 


观点

正常脊柱的平衡由两方面来维护,一为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为静力平衡,二为外源性稳定,包括肌肉的调节和控制,这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平衡。内源性稳定是脊柱稳定的基础,外源性稳定是脊柱稳定的前提。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方的平衡失调均可影响到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正常情况下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达到脊柱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为了表达简便起见,我们把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屈度改变、前后纵韧带钙化的变化称为骨性变化。我们认为骨性变化不是造成疼痛、头昏等诸多症状的原因。患肌(在放松状态下,全部或部分依旧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是原因,疼痛和骨性变化是由于患肌造成的结果,疼痛和骨性(良性)变化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患肌出现后,迅速出现疼痛等症状,患肌长时间附着的骨骼承受应力刺激,产生骨性变化。

主要患肌: 

斜方肌、肩胛提肌、夹肌(头夹肌、颈夹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三角肌、肱桡肌等。


治疗病例:

病例一(作者:江西鹰潭市张长太医师)

患者杨金生,男,63岁,农民,住址: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人。电话:18296195389

2016718日初诊

    主诉:头晕伴颈部僵硬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工作时有头晕、心慌、颈部酸痛不适。数月后加重至颈部僵硬,头颈活动受限,双手麻木影响正常工作,伴双眼胀,血压持续170/105mmHg20155月头晕、呕吐,其女带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辅助检查:颈椎MR平扫十MR|提示:C3/4C4/5C5/6C6/7椎间盘突出,伴水平黄韧带肥厚;C5/6C6/7水平椎管狭窄;颈椎病。

    彩超提示:双侧颈部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右侧颈内动脉流速减慢。

经治疗好转,出院2月后又复原状,再到成都市大邑县骨科医院治疗。

CT扫描双侧胸锁关节、双侧胸锁关节三维重建,诊断意见:双侧胸锁关节改变,考虑轻度退变。经治疗效果不理想,其弟带来我诊所要求浮针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及传染病史。

专科检查:斜角肌、斜方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冈上、冈下肌十十十十、菱形肌、竖脊肌十十十,胸锁乳突肌十十十、肱挠肌十十十。

    诊断为颈椎病。

    用符仲华老师发明的一次性浮针,常规消毒后在双侧肱桡肌远程轰炸,及所有患肌扎针、扫散加再灌注治疗,即时头晕、颈僵、头颈部活动及眼胀好转,竖脊肌留管,20分钟后行下半场,病去8成。

    医嘱:注意颈部保暖,避免低头工作、斜躺沙发上看书、看电视、看手机,去高枕,做颈椎操。

2016719日二诊:

    头晕眼胀轻微,睡眠明显好转,Bp:135/90mmHg,仍颈僵、双手麻木,查斜角肌、斜方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十十十,行浮针加再灌注抗阻治疗,斜方肌留管8小时,医嘱同上。

2016722日三诊:

    无心慌、头晕眼胀轻微、睡眠好,BP:130/90mmHg,颈部转头不适,手麻木减轻,斜方肌、斜角肌、竖脊肌、冈下肌、大、小圆肌十十十,胸锁乳突肌十十,行浮针治疗加再灌注,医嘱同上。

2016727日四诊:

    Bp:130/86mmHg,前述基本症状消失,颈部转头不适,手麻木有所好转,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挠侧腕长伸肌十十,行浮针治疗加再灌注,医嘱同上。

201682日五诊

    Bp:128/82mmHg,基本症状消失,偶转头颈部不适,左手拇指麻木早上起床后明显,胸锁乳突肌十,桡侧腕长伸肌十十,肱二头肌十十,行浮针加再灌注,医嘱同上。

201689日六诊

    Bp:128/80mmHg,颈部活动自如,左手拇指无不适,肱二头肌十,肱桡肌十,行浮针治疗加再灌注,医嘱同上。

2016819

    Bp:125/80mmhg,患者及家属非常高兴,担心以后复发要求中药巩固疗效,我解释了本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关预防、注意事项,并要求坚持执行医嘱,患者康复痊愈。



视频链接:http://v.qq.com/page/v/v/j/v0363i8puvj.html



病例二(作者: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联合卫生所,熊淑情)

患者:黄国香,女,48

主诉:头晕、胸闷、心慌一周。

现病史:自诉头晕,胸闷,心慌,无恶心呕吐。平素饮食、睡眠、体重、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诊断:颈椎病。

鉴别诊断:1、高血压性头痛;2、肩周炎。

评估: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胸大肌(++)。

浮针治疗:首诊,20161031日晚上21:23来诊。前臂远程轰炸,以上患肌局部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

即时疗效:头晕、胸闷、心慌顿时痊愈一半。嘱患者坐一小时取针。一小时后取针,临床症状全消失。

二诊,201611110:15来诊。自诉早上有点晕,心烦闷,不能与人多讲话。继续触摸患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

三诊,20161128:30来诊。问诊:昨晚睡眠很好,早上没有头晕、胸闷、心慌的症状。稍微低头洗衣服颈后项有点酸。后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继续前臂远程轰炸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加局部患肌处理。

医嘱:1、留针46小时拔针。

2、勿长时间低头作业。

3、不要坐在或者躺在床上看电视,不能看电视连续剧。

4、加强项部肌肉锻炼(自抓项部两侧肌肉)。

5、注意休息(不要持久进行单一活动)。

讨论:

头昏、心慌、胸闷是颈椎病综合症的典型临床表现。头昏,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临床上可见于心脏病、贫血、低血糖、低血压等。不过,我们浮针医学认为由于颈部患肌影响椎动脉和颈总动脉供血的现象更为常见。所以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椎动脉、颈总动脉附近的肌肉发生功能性变化,促使肌肉病理性紧张、痉挛,导致患肌形成,从而影响到脑部供血,产生头昏。嫌疑肌为: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头夹肌,斜方肌等。心慌胸闷,心慌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心脏跳动不适的感觉;胸闷:是指胸部憋闷不适,时有感觉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的主观感觉,甚至发生呼吸困难。从浮针治疗理论思维,肌肉会导致心慌胸闷,主要肌肉为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膈肌、菱形肌等组成胸壁的这些肌肉。若形成患肌,胸部就可能会有紧束感,就象胸部紧紧裏上布带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往往表现为胸闷,呼吸不畅。在排除了心脑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基础疾病。治疗上,针对患肌治疗,胸闷心慌多半立即消失。浮针疗法的美妙之作远程轰炸,在处理患肌上,取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出现即时效应佳的前提下。就证明我们的思路方向是正确的,然后逐个患肌进行消除。



视频: https://v.qq.com/x/page/k0362py2jju.html



病例三(作者:河南焦作张红伟)

患者 王xx  40.

主诉:右侧上肢阵发性疼痛月余伴不能入睡月余.

现病史: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肢阵发性疼痛,疼痛难忍伴难以入睡。遂就诊于辉县市中医院,作ct示:1.腰椎退变;2.4/55/1椎间盘彭出;3.颈椎退变;4.3/4--6/7椎间盘突出;5.5--7水平椎管狭窄相应脊髓受压。医院建议手术治疗。遂去省城郑州大学一附院,一附院11位专家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害怕手术要求专家先保守治疗,专家为其开药治疗3周无效,患者整日以泪洗面,经朋友介绍来我处用浮针疗法治疗试试。

既往史:既往体建。                                                                  

辅助检查:ct回示1.颈椎退变;2.3/4--6/7椎间盘突出;3.5--7水平椎管狭窄相应脊髓受压

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

浮针专科检查:双侧上斜方肌+++ 菱形肌+++斜角肌++++肱桡肌++++

治疗经过:

2015—9—20 一诊 患肌检查:双侧上斜方肌+++ 菱形肌+++斜角肌++++肱桡肌++++

治疗先远程轰炸,继之局部治疗,通过浮针治疗患肌配合再灌注活动,当场见效,但是半小时后患者又疼痛如初。下半场在肱桡肌处留管8小时。

嘱患者注意休息。尤其不要长时间进行某一动作。

2015—9—21 二诊 患肌检查:右侧肱肌+++ 左肱桡肌++ 双斜角肌+++双肩胛提肌++++

治疗过程同一诊,治疗后患者病情减轻七成。

2015—9—22 三诊 患者说症状有所反弹,总体好转三成。患肌检查:右肩胛下肌+++ 右岗下肌++ 右肱二头肌短头+++

治疗后好转八成。

治疗过程中,病情总有反复,但总体在反复中好转,患者连续治疗8次后,不再反复。

嘱患者休息3天后再诊,3天后再诊时患者说已经不疼了,就是后背还有点酸,查:双竖脊肌+++连浮3天患者说全好了一点也不疼了。

医嘱:不要长时间从事一种动作。

回访:

此后每半月随访一次,至今20171月患者无复发。

讨论:

通过这一患者我们不认为疼痛等症状的直接原因不在骨性变化,也不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因为浮针治疗的唯一目标是患肌,它改变不了骨骼也改变不了突出的椎间盘。

这也正是符老师经常提到的观点,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肌肉的病变。

视频:http://v.qq.com/page/t/l/8/t0362hysfl8.html



病例四(作者:北京蔡丽红)

张庆岭,男,46岁,北京某水站老板,由于长期劳累颈椎病一年多,主诉:颈部僵硬,酸痛,肩膀酸痛抬高受限,头部后仰受限,头晕,手臂麻胀。既往史:两年前因经常恶心,右半身动作不协调,遂到医院查左脑动脉堵塞百分之八十,在协和医院施球囊扩张术。现病史:颈椎病症状明显,引起头晕,手麻,遂来我处治疗。评估:查颈夹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竖脊肌,冈上肌,菱形肌等肌肉为患肌,经过6诊用符仲华老师发明的符针疗法并配合再灌注治疗后,患者颈椎病临床治愈,症状基本消失。医嘱:注意保暖,不可过于劳累,同一姿势不可超过半小时。





病例五(作者:深圳刘建新)                                                      

张某,男,30岁,初诊时间2016年10月11日。                     

主诉:反复头晕伴颈肩痛1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长期伏案工作,1年前出现头晕,阵发性发作,颈肩痛,无视物旋转、走路不稳,于按摩治疗后可缓解。3天前劳累后出现头晕,体位改变时加重,颈肩痛,活动稍受限,耳鸣,烦躁易怒,口苦,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无头痛,纳眠差,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经按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史,无手术外伤史。

辅助检查:颈椎正侧位、张口位片示:颈椎反弓。

西医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颈痹(肝阳上亢证) 

鉴别诊断:与美尼尔氏病相鉴别。二者同样有眩晕、耳鸣等症,且神志都很清楚。但美尼尔氏病的发作与头位体位的改变无关,且耳力障碍较为明显,是这两病的主要鉴别点。颈椎病则有颈椎X线的颈椎病特征,因此两者并不难鉴别。另外美尼尔氏病属于内耳性眩晕,病的根源在于内耳,由于迷路血管神经失调,引起淋巴循环障碍,致内耳积水,耳压增高所致。因此,必然以听力障碍如耳鸣、耳蒙、耳聋为早期先兆,且听力障碍的程度随着发作次数的增高而加剧。                    浮针专科检查:双侧头颈夹肌(+++)、双侧斜角肌(++)、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肩胛提肌(++)、双侧冈上肌(++)、双侧肱桡肌(++)。                                                    

浮针治疗过程及疗效反馈:患者坐位,针对双侧斜角肌、肩胛提肌、岗上肌、肱桡肌,先选取前臂肱桡肌下方3cm处为进针点浮针扫散,配合上肢再灌注活动;嘱患者平卧位针对双侧胸锁乳突肌,在距离胸锁乳突肌下方3cm处确定进针点,浮针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嘱患者伏卧位针对双侧头颈夹肌,在距离头颈夹肌区域下方3cm处确定进针点,浮针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每次扫散10秒,每部位扫散2至3次,扫散后患者肌肉松弛后拔出针芯与针管,治疗后患者头晕耳鸣症状明显减轻,颈肩活动后未见明显不适。将针芯抽出留置套管,并做好固定,以防套管脱出,留置5小时。嘱患者在留置套管期间不要沾水,以免感染。取针后1小时可洗澡,每日治疗1次,根据病情3至5次一疗程。

2016年10月12日二诊:经一诊治疗后患者颈肩痛、头晕明显缓解,耳鸣声音和频率减小。患肌检查:双侧头颈夹肌(++)、双侧斜角肌(+)双胸锁乳突肌(+)、双侧岗上肌(+)、双侧肩胛提肌(+),在距离患肌所在位置下方3-5cm处确定进针点,扫散再灌注,针后患者头晕耳鸣明显改善,颈肩无不适,留置软管于皮下5小时。                           

2016年10月13日三诊:经过浮针治疗后,头晕基本消失,耳鸣好转,无颈肩痛。患肌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斜角肌(+),在距离患肌所在位置下方3-5cm处确定进针点,扫散再灌注,针后患者无头晕耳鸣,留置软管于皮下5小时以巩固疗效。 

医嘱:少低头,尽量减少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打麻将,可进行羽毛球和蛙泳运动,饮食宜清淡,戒烟酒熬夜,注意颈肩部保暖和枕头的高度。

回访:随访1个月患者颈椎病未复发。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