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东亮:为了忘却的我的文学记忆

 来自月亮的他a 2017-01-13

为了忘却的我的文学记忆

题记

好久没有写东西了,似乎对于写作的灵感和冲动也随着这个季节休眠了。我不断地挣扎、纠结,真怕有一天会全部遗忘。终于,我决定把这么多年对文学的梦想和追求的片断记录下来,内心才觉得释然。

(一)

清楚的记得那是1989年深秋的一个下午,那年我十七岁,正上高中二年级,学校操场上落叶缤纷。我顿时触景生情,便捡起一枚白杨树叶写下了平生第一首小诗,只有短短的四句。

《惑》

情的萌发

难道是理智的崩溃

花的绽开

莫非是根叶的无

快三十年过去了,如今读来显得故作深沉,青涩味十足。那时的我对诗歌非常痴迷,那时的我,正如古人“看到月缺花残,便黯然泪下”,全无“心忧天下,大济苍生”的襟怀,倒是充满了浅薄文人的多愁善感,而我却乐此不疲,多年来对诗歌,对文学的钟爱始终未减。

(二)

翌年,学校开始文理分科,我的数理化成绩太臭,尤其是理化更是提不上手,所以自然就报了文科班。班上爱好文学的乐胜,博录,文杰,鹏飞,还有几个,我记不清名字了,我们一拍即合,成立了文学社,名曰“雏鹰”。说是文学社,却是非常的原始和简陋。不过是同学们把各自的诗歌,作文或摘录的名言警句写在作业纸上,交到我手里,再由我装订,制作封面,然后在全班“发行”,互相学习点评。大概是我的字写得比较整齐一些,所以由我当“社长兼总编”。刚开始,同学们的创作激情很高,一共“出版”了十期左右,后来由于临近高考,学习压力颇大,文学社也自然解体了。

记得那两年我为自己起了好几个“笔名”,诸如冷杉、凌云、苦木、周璐等,也折射出了那时善变的心绪和志趣。十二月份,我的一首散文诗《扬起生活的风帆》竟然在《天水日报》上发表了,署名周璐,全文大约三百字,原文手稿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报社还给我寄来了五元钱的稿费,让我着实激动了好几天。

(三)

说来惭愧,我的“跳农门”之路就像篮球运动的上步跨篮一样是分三步完成的。回想当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历程:第一年,不明就里,直接翻落桥下;第二年,呛了几口水,够着了桥边,但还是没过去;第三年,连滾带爬才总算是过桥了。三年里常感世事无常,前途渺茫,时而情绪低落,踟蹰徬徨,时而信念坚定,意气昂扬。但高中几年却是我文学积累和前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

或许是身处逆境更能激发起写作的灵感吧,光是 1990年到1991年底,就大约写了好几十首诗。尽管现在读来,显得很是稚嫩,但也真实记载了我青春岁月的一段困惑,一段梦想,一段心路历程。

那时的我还算比较勤奋,时常把报刊杂志上的妙诗美文,中外文学常识,名言警句或剪裁粘帖或全文摘抄,直直积攒了好几本日记本。那时的我还是席慕蓉和汪国真的忠实粉丝,非常喜欢两位老师的诗作,我卖了他俩的诗集朝夕诵读,爱不释手,直到现在还能背出几首汪国真的诗句来。“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既然衷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痛苦只是一个过程,欢乐从来不是永恒”等等,不禁为他们美妙的意境,细腻的情感,催人奋进的哲理所深深折服,陶醉。

1993年, 我把这段时期的诗作全部筛选整理在一本日记本上,题名《青春梦》,算是我的未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吧。后来却不幸遗失,心里不免有一丝悔恨和缺憾。

确切的说,我对文学的启蒙还是源于我的父亲。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发现家里有许多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隋唐演义》、《七侠五义》、《镜花缘》、《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等长篇,还有鲁迅先生编著的《中国小说史略》,霍松林先生六十年代与人合著的《杜甫诗研究》等文学论著。父亲的书基本上都是竖行繁体字印刷,有些还是线装古本。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里,有这么多图书,确实也不多见。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也不会打麻将游胡。平时就喜欢写字画画,下棋练拳,看书看报。记得父亲一有空闲就拿起书看,我也凑到跟前乱翻翻这本,翻翻那本,虽然很感兴趣,却根本不识几个字,父亲开始慢慢地给我教繁体字,不到几年,已基本上能看下去了,也是在这个时候奠定了我的繁体字基础。

小时候,父亲时常给我讲三国,水浒和西游记里的精彩故事,听得我非常着迷。尤其是晚上临睡之前,故事讲到正要紧处,而我恰听的正兴奋时,我反复问:“救下了没?救下了没?”,父亲却不讲了,让我赶紧睡觉,明晚再接着讲,“且听下回分解”。我拗不过,只好在对故事主人公的疑问和担心中睡着了。

(五)

昨日,市工校我们班微信群的几个同学看到我写的这几篇文章了,纷纷给我留言点赞,让我继续,还问我什么时候写到他们,这可把我难住了。倒不是无话可说,可是与我要写的文学记忆的主题相契合,显得确是力不从心了。

真的好感激同学对我的激励和鼓舞。虽然短短两年的校园时光,有些人却让我刻骨铭心,有些事却感觉香醇如初。

世峰、宝龙、济安、贵胜、程明、孙元、宗光、玉芳、治国等是与我走的最近的,或幽默或活泼,或沉稳或风流,各具特色,不一而足。我们在市上瞎转悠,在师专踢足球,在南山树林里漫步,在藉河岸边发呆,晚上偷跑着去天水郡看镭射录像……就这样,在学长们“工校工校,吃饭睡觉;混上两年,单位报到”的谆谆教导之下,不知不觉就毕业了。这两年,我也写过几十首诗和一些随感,内容多半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单相思式的暗恋之类。可惜都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了同学们一幅幅照片,一串串往事。

(六)

“要举起诗人的桂冠是要非凡的臂力的,而这臂力,唯有痛苦的哑铃方可造就。”这是二十多年前就牢记的一句名言,我把它写在日记本的扉页,至今保存。

再回过头来看年轻时的诗作,朝风雪,弄花草者居多,有思想,有深度者极少。立意苍白,情境浮浅,全不知“痛苦”为何物。试想我身懒心惰,浅尝辄止,学而不思,夸夸其谈,怎么可能悟出诗歌的真谛?怎么可能写出好的作品?实在是有愧老师之教导。

而谈到我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诗词格律知识,有两个人是始终无法绕开的,一个是我高三时教授语文的胡廷孝老师,他却于两年前已经不幸病逝;一个是我们家乡德高望重,书文俱佳的温子安老师,他还是我的书法恩师,后文中再另作详述。(还请二位老师原谅,学生斗胆将老师的名字写上,也不怕给你们丢人了。)

记得胡老师上课时,总是先戴上一副老式的硬腿老花镜,然后用一双很聚光的眼睛扫一遍学生。那根绑了绳子的眼镜腿刚好挂在他光光的头顶,我总是担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他常拿起课本,掩住半个脸面,边讲边在讲台上来回踱步。胡老师善于引经据典,针砭时弊,他幽默风趣,抑扬顿挫的语言时常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夸张地说,当时的我,每周就指胡老师的一节课活着了。

胡老师的古典文学,诗词格律知识非常丰富,功力扎实。从“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诗经》讲到“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的《离骚》;从秦汉辞赋讲到六朝骈体;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讲到唐宋八大家……,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以及对仗押韵等等这些格律诗的基础知识,都是在这个时候掌握的。

胡老师退休以后,以书法和摄影自娱,偶尔也写几首五言或七言诗。我时常与他在新阳集市或胡大村里相遇,他便紧紧拉着我的手,说我的书法进步很大,一定要好好练字,把写作也不要荒废,将来必定大有出息。言语之间,是对我满满的激励和期许。与胡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是在胡大村举办的麦积区第三届人口和文化艺术节上,当时我在书画展上忙碌着,胡老师的儿子搀着他走了进来,我忙迎了上去,看着他已是苍老了许多。我请他写上一幅字,他欣然应允。由于病后做完手术不久,写字对胡老师来说已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必须用左手托着右手才能完成。观看了一会展览,胡老师便回家了。不到一个月,惊闻他已仙去,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写到此,不觉泪水已溢满眼眶。

(七)

温子安老师今年已是85岁高龄了。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博学的恩师,是一座难以企及的丰碑。

与温老师的相识,始于1990年。当时,他还是我们乡的文化站长。因为每天上学必须要从文化站门前经过,所以便抽空进去坐下来读书看报,温老师每天在旧报纸上练一会字,我禁不住驻足观看,一下就被温老师的书法吸引住了,笔力遒劲,丰神俊逸。看到我感兴趣,温老师便给我讲了起来,记得那段时间他写的是黄庭坚的《松风阁》,他说黄庭坚师承苏轼,为宋四家之一,他的字取势峭拔,左低右高,运笔如长枪大戟,结体内密外疏。还有《砥柱铭帖》、《诸上座帖》都是黄体书法的精品。从这以后,我便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也开始学黄体书法了。

我有时到他家里听他给我讲讲书法或历史典故,文学常识,有时拿上我写的字或诗作专门求教。多年来,温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影响和勉励。参加工作以后,由于我负责的多是与文化有关的事,所以多次到温老师家里。有求字的,有记者采访的,有请他撰诗文写对联的,他总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非常地和霭谦逊。抛开温老师杰出的书法艺术不说,光是他坚韧的品格,旷达的心胸,淡泊的境界,儒雅的谈吐就是我辈终生学习的楷模。

后记

思来想去,我的《为了忘却的我的文学记忆》就先写到这里吧。就像挤牙膏一样,我肚子里仅有的一点墨水也全部挤出来了。回首我的文学之路,值得我感恩的人,感恩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尽管这条路注定要走的清苦,走的孤独,但我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记忆还将累积,我也终将老去,又或多或少的成为别人的记忆。

作者简介:周东亮,书法家,麦积区新阳镇文化站站长,业余喜好写作,作品见于《天水日报》等。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