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江娃:医护人员提高待遇何以“势在必行”

 育则维善余言 2017-01-14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未来将重点培养基层、紧缺学科卫生计生人才,通过破除薪酬限制、可兼职兼薪等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待遇。若是在过去,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的渠道时政府补贴、药品加成收入和医疗服务收费。此次公立医院改革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由原来的三个渠道变成了两个渠道,应当增加政府投入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医院的运行机制能够得到保障。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确定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


  或者说,对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这规划提出破除事业单位薪酬水平限制,允许医院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医疗服务收入扣除必要部分外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在外兼职兼薪获取报酬。此前,对于很多医生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总说:“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直白地说,就是收入水平与工作强度不成比例。医生的薪酬究竟能达到多少,国家统计局有一组数字。2015年城镇公立医疗卫生工作者年平均工资71624元。在16个行业门类中,排名第7位,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12倍。医生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也有一组统计数字。2014年曾对超过7000名医生的执业状况进行调查。


  但是,就医务人员待遇问题,能否破除以药补医、把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问题解决好,这也是在考验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两个硬指标。就目前的环境里,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比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要研究制定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如果不能够保障医务人员有一个合理的收益,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恐怕就很难实现。这是在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问题上,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而且,需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就要使各项政策能够尽快地得到落实。倘若说,能够放宽举办的主体,促进医疗机构举办主体的多元化,扩大境外资本在内陆设立独资医院的范围;或者说,在放宽服务的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是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在对待大型设备的配置,对于社会办医这些机构,要放宽大型设备的配置;此外,要放宽人才有序流动的条件,特别是要推进医师的多点执业。“一个简化”是要简化审批的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要清理各种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不合理规定。等等等等。


    当然,需要注意医护人员的工资存在内在因素,也就是指与劳动者所承担的工作或职务的特性及其状况有关的因素,对其关于劳动也无非是潜在劳动形态,也就是蕴藏在劳动者身上的劳动能力,潜在劳动形态对原则上,技术水平越高,所受训练层次越深,则应给予的工资越高。而且,诸如像这份较高的工资不仅有报酬的含义,还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即促使劳动者愿意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水平,并从事更为复杂和技术要求更高的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医卫人员待遇、医疗腐败等话题屡屡成为舆论热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相对于目前来看,国家卫计委出台的这一新规,从医卫人才培养、薪酬分配等方面入手,旨在为医护人员卸去重重枷锁,或将极大解放医生资源,建立竞争机制,让医生在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获取合理收入。而在基层、儿科等医卫人才在除了医疗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薪酬待遇的导向作用。就以基层的现状来说,基层卫生机构设备落后,鲜有机会接触前沿医学科技,日常工作节奏又很快,几乎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大夫”,特别是所获得的报酬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如此必然出现人才不断流失等问题,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目前的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下。有的人对医务人员持敌视心态,动辄殴打谩骂,甚至动刀杀人,恶性事件屡屡发生。面对如此恶劣的执业环境,很多医务人员精神高度压抑,谈不上积极性的发挥。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政府投入不足,患者支付比例过高、负担过重。要想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要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然而,要保证医疗人员的合理待遇。在世界各国,医生都是处于中上等收入,倘若是从总体来说,我国的医务人员收入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年轻的医生,他的收入难以支付住房和生活费。我们培养多年的博士、硕士,他们改行了了,医务人员的子女愿意从医的不多。医疗队伍的稳定存在着问题。医生不仅培养周期长、成本高,而且从事的是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职业,他们的经济收入,他们的福利待遇必须体现他们应有的价值,和他们承担的责任风险相匹配。


  换句话说,医改要和医务人员的待遇挂钩,要落实好医药分开后对医务人员的补偿机制,适当调整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保证医院的正常进行,保证医务人员应有的收入,能够使医务人员有尊严的生活。而目前行政化主导下的激励机制,往往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奉献,并没有致力于改变薪酬与付出不对等的情形。可以说,基层每一个“最美”医生的背后,都有着诸多委屈与泪水。若不从根本上改变薪酬制度,释放医生资源,实现多劳多得、优者多得,恐怕培养再多的基层对口人才,也难以留得住。


  即便如此,对待提高医务人员薪酬,看起来是待遇问题,实质上是公立医院到底是公益化还是市场化的问题。难得有评论者这样认为,在破除行政化的薪酬分配制度,允许医护人员兼职兼薪,对基层、艰苦地区的医护人员实行薪酬倾斜等等,这些均为积极的破冰之举。当然,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在医疗领域,改革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与权力转移,也必然会遭遇不小的阻力。但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群体荣誉出发,还是从一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缓。如何让医生得到社会尊重和应有报酬,全社会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