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龍泉論道:智慧圓通之道

 虹72 2017-01-14



龍泉論道:智慧圓通之道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經》第四章

 

俗語有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無論交友,抑或做事,皆需把握尺度,不偏不倚,不多不少,則萬事安泰。水池清淨則洞察萬方,魚無處藏身,故而與清淨之水中取魚,必無所獲。交友亦然,知友通透無遮無攔,毫無私隱,則易授人以柄而置身隱患之中,必無摯友。故而,知友莫過,用人不必太極,于知與不知之間,解與不解之際,求得智慧圓通,進退自如,遊刃有餘,可謂至道。

老子《道德經》雲:“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大道無形無相,虛無空寂,無邊無垠,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則,其無所不在,于冥冥中主宰世界,無始無終,世間萬物,逃之不得。其“淵兮”,猶如幽谷。大道不可盡知,僅可體悟,因其無始,故而“似萬物之宗”,于天地之未開之時早已存在。因“無”為其特徵,無法以語言形容其形狀,故而深邃而幽遠。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大道卻運化萬物而不居其功、不顯其能,似有似無,難以捉摸。正因為其無形無相、無始無終,故能長久。

 

人世間,執著者多難善終,極端之人早亡,此言不虛。大道無形,可和其光、同其塵,故而能長久,作為凡人,又何必背道而馳、自取其禍?生活中不乏勇猛精進者,試問多少人能逃過大道的制約?岳飛精忠報國,但慘遭奸人陷害而英年早逝,且不論善恩,背道而馳,必遭此劫。今人多貪欲,則必遭坎坷。慾望愈多,所報愈發慘烈。唯有去欲,所謀則成。而這種境界,唯有智慧之人才能悟到。因而,真正的道門修行之人多清心寡欲,使心態平和,不偏激,不極端,一切順其自然,不忘為,當爲則為,成就了多少豐功偉業。姜尚、孔明、劉基,諸如此類,均順勢而為,功勛顯赫。

 

然則,和光同塵是一種人生態度。成功的人一般較為圓融,格局較大,虛懷若谷,處變不驚,具有慈悲胸懷。而那些才高八鬥、盛氣淩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貪欲過重或心胸狹窄、有仇必報、憤世嫉俗、怨天尤人之人常常不得志,自感英雄無用武之地而且嫉賢妒能,或嬉笑怒駡、狂放不羈者,多遭坎坷、大悲大喜、大起大落,而又自歎世態炎涼,這些都不是人生該有的態度。唯有看淡得失,雖身在紅塵,卻志趣高遠,能堅守本分和原則,處世融通,通情達理,常能慷慨解囊,救人於水火,悲憫眾生,以苦為樂,勝不驕、敗不餒的人生態度才能圓滿。其實,世界廣大,唯有順道而行,順勢而為,方能守住自性,守住本心,才算掌握了長生久視之道。【文龍泉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