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新乡,拿什么拯救你?海绵城市!

 至亲至爱1206 2017-01-14
最近这几天,湖北、安徽等地暴雨袭城,内涝再现;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于9日下午1时45分在福建泉州石狮登陆。登陆前后,这个意为“著名的战士”的台风给当地带来较大风雨影响,全城戒备;自8日17时,河南新乡遭遇建国以来最强降雨,32万人受灾。全国上下,正在经历一场洪灾大考!
抛开外界媒体纷繁复杂的客观原因分析,从防治洪灾的角度,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拯救你,武汉、新乡?
有意思的是,资本敏感的嗅觉:暴雨洪灾致“海绵城市”概念股走强,也许这就是我们寻找的答案!
何谓“海绵城市”? 
下雨吸水,干旱“吐水”,水源得以涵养。“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建设,应综合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渗、滞、蓄、净、用、排”,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怎么建“海绵体”? 
巧变理念,让绿地、花园留住水源。建设“海绵城市”,关键要提高“海绵体”的涵蓄能力。城市中哪些部分可以成为一个个“海绵体”呢?雨水调蓄池就像一个大池塘,下雨时将初期被污染的雨水暂时收集起来,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通过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而洁净的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河道。这样既有助于防范城市内涝,又能清洁河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雨水调蓄池是人工工程,而“海绵体”还包括自然原生态的一个个河、湖、池塘水系,还有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缺水地区要优先利用透水砖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径流;其他地区要优先利用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削减径流峰值。
如何实现?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