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7-01-14


 



亲子关系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是社会中最亲密的关系之一。它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因为父母和孩子会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需要改变他们和孩子的交往方式,规则以及养育目标。


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

有哪些因素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呢?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他们和孩子的关系。通过对亲子互动的研究,家庭教养的基本方式有专制型、放任型和权威性,每一种方式都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同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很严厉,过分严格的控制儿童的行为,需要儿童必须要听从父母的要求。一不顺心就会使用体罚或者其他强硬的方式,当儿童不同意父母的做法时,父母会用“因为我说了算”来回应,他们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教养方式不鼓励孩子自己思考问题,他们只需要向父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了。

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感兴趣,很少去管孩子,这些孩子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由的做事,很多是保姆或者祖父母照顾,还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住在老师家里,他们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和交流时间都非常的少。

权威型方式是结合了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的优点,允许儿童在合理的界限内自主发展。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也很多,会和儿童讨论制定规则背后的原因,并且当孩子拒绝遵守要求时,鼓励孩子表达出拒绝的理由,但是,如果孩子的理由不充分,他们会坚持原则并晓之以理。

教养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做出调整。例如,在儿童学龄前阶段,父母对孩子会有很多控制、限制,给孩子更多的指导,当儿童在学龄期时,教养方式转变为更为权威的方式,更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商量。到青春期时,教养方式要变得更加宽容,青少年要学会为他们的决定和行为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同时,每个孩子天生的特质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很活跃,有的很安静,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很快形成了他的生活规律,有的孩子却是夜哭郎,我们把这些特质叫做气质,儿童自身的气质特征也会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气质特点,要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要学习一些解决的办法,来改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 良好沟通的基本原则 积极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感受

作为父母,往往很忙碌,工作的压力,繁琐的家务,面对孩子时可能只剩下对他的要求,但是想想孩子的心情吧,当他见到你时,只被催促着学习、作业、还有一堆没有完成的任务,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首先父母和孩子需要在轻松、积极、正面的气氛中才能更好的相处,家长可以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和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父母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的话语,比语言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如果心不在焉,孩子就会很失望,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感觉不到真正的理解。

    感受和行为有直接的联系,有好的感受,就会出现好的行为。当孩子发现他的感受被忽略或者否定时,他只会越来越生气,和父母越来越敌对。那怎样让孩子有好的感受呢?重要的一点是父母需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觉不断地被否认时,就会产生困惑和愤怒。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父母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尝试接纳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会比较能遵守父母为他们设定的界限。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孩子身上,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 合作代替对抗

要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而不是以敌意和对抗的方式进行交往。当孩子打断你的谈话,进屋的时候留下脏兮兮的脚印,或者在电脑前玩了一天游戏时,你通常会怎么做呢?很可能,你责备他,命令他,或者严厉的警告他。而这样的反应效果又是如何呢?孩子反而对你更不顺从,更加对抗,看来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让父母陷于绝望,因此需要找到其他可以取得儿童合作的办法。

首先,当孩子做了不恰当的行为时,父母可以尝试由指责错误的方式改变为描述问题,因为当孩子一直被指责他做错了的时候,就会变的更加抵触,更不愿意去做父母要他做的事情了。如果只是描述问题,本身就是告诉孩子他应该怎样去做了。尽量用简单的词语给孩子提示,不要长篇大论,唠叨个不停。父母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很重要。例如,我不高兴,因为我的话总是被打断。但不要去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诸如“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你是个令人讨厌的孩子”。

当冲突发生时,不要把精力放在彼此的对抗上,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合作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认同孩子渴望独立的方式。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当孩子觉得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他才会考虑父母的感受。之后父母可以简单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孩子加入到解决问题的讨论中,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可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注意不要贬低孩子的想法,最后一起找到可以执行的解决办法。




  •  替代惩罚

很多父母会问“那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究竟该怎样惩罚呢”。父母会觉得,如果不惩罚孩子,他们就会逃避管教,或者如果不惩罚,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不再做。但是,惩罚孩子会有哪些后果?很多孩子会产生对父母的敌意和仇恨,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还有的孩子为了避免受惩罚就撒谎,看来,严厉的惩罚效果并不好,因此,需要找到能代替惩罚的其他途径。

父母可以明确表明自己不同意孩子做法的立场,但是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表明父母的期望,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并且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自然后果例如孩子借东西不还或者损坏,别人就会生气并且可能不会再借给他;当孩子贪玩回家晚,就会发现晚饭已经没有了,他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孩子不整理房间,东西找不到的时候,只能自己整理物品来找到东西。

孩子总会做出一些正面的事情,需要父母及时关注到,父母可以尝试用积极的关注代替负面的评价,试着忽略孩子细微的行为问题,关注孩子做出的但往往会被家长忽略的积极行为,在他表现出来时给予表扬。这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是认为他是一无是处的。

我们倾听孩子的感受,分享我们的感受,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所有这些不仅会获得和孩子更好的关系,还能帮助他们带着自信和骄傲走向成人的世界。

作者:刘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