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爱书之人 一定要去逛一次旧书墟 你们还记得出发菌之前向大家推荐过的歌莉娅225吗?那可是北京路上一道最文艺的风景,每年一度的“广州书墟”更是文青圈中的年度盛事!出发菌去过,那里琳琅满目的二手书真叫人爱不释手。 可是,一年只有一次又怎么够?而有那么一个地方,每周一次,满足了爱书之人的所有向往。出发菌说的,那便是海珠中路旧书天光墟。 何为天光墟? 天光墟是广州民间的集市,是旧货市场的一种。集市上摆卖旧家具、故衣、古董、字画、古籍、盆栽等等。每天清晨或半夜开始,天亮就会消失,因为“天亮”在粤语中即“天光”,所以叫做天光墟。 据说广州天光墟很早就有,清末民初达到全盛。天光墟承载着一种渐行渐远的广府味道,在城市的夹缝里延续至今。 凌晨三四点的广州,黑暗之中涌动着一大片手电筒光线,这些如同“午夜鬼市”般的神秘市场,现在连很多老广州都不知道呢! 最文艺海珠中路旧书墟 凌晨3点时分,你在做什么呢?有人沉醉在睡梦中,有人黑着眼圈还在煲剧……而有一群爱书之人,则早已摸黑起床,游荡在幽暗的青石板路上,只为淘到自己心水的旧书。 以旧书古籍闻名的海珠中路旧书天光墟(具体位置实则指的是光塔路一带,距离海珠中几个路口),被誉为是最文艺的天光墟。 曾经有句话:“北有报国寺,南有海珠中。”海珠中路这个天光墟,曾一度闻名全国!不过如果没有书友指引,你或许不知道这条七八米长、平时熙熙攘攘的街道,会在每周六变成一个广州市最大的旧书交易市场。 在这里,从清代民国的线装书,到上世纪90年代的彩色画册,都有。还有不少大开本的典籍、图鉴等古书,甚至小人书等。 旧书以新中国成立时间为界,前后价钱相差还挺大的。新中国成立前的叫民国版,动辄就过百块钱,档主一般会用胶袋装好;而新中国成立后的旧书就便宜得多,几十块钱甚至十来块就能买到。 这里以旧书居多。当然也有古画、老相机、老照片、钱币、烟斗、旧衣服、刺绣等等,还有精致的铜器和玉器。 这里的买卖似乎还有不成文的规定:不问真假。所有货品需要墟友自己去鉴别、估价和砍价。 都说爱书之人一定要逛一次的旧书墟,除了那份怀旧情结之外,那种“淘书”的乐趣、“绝版古书”的吸引力,让旧书墟有着一种让文青们无法抗拒的魅力。 不过出发菌在此提醒一句,这里的旧书刊种类虽然繁多,但鱼龙混杂,要仔细甄别。遇到自己心水的书也不要表现的太兴奋,要淡定,小心被“宰”哦。 ▲一帮90后的大学生逛完天光墟后展示自己淘到的旧货(图/何加劼) 时间:每周六凌晨3点至早上7点左右 地址:广州市海珠中路至光塔路一带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至西门口站下,步行约100米即到。 最地道西门口旧货墟 广州西门口天光墟形成于上世纪初。这便是传说中那个流传了上百年的著名天光墟,也是人气最旺的一个天光墟。 最早在城西“烂马路”(即中山七路)出现,它与近年形成的几个专业性天光墟不同,卖的都是一些沙煲缻罉、旧书旧报、五金杂件或衣物鞋袜等。 西门口一带的天光墟几经易址,但依旧长盛不衰,一直隐藏在灰色地带。就买卖双方而言,这里提供了一种各取所需的生活乃至生存方式。 西门口的天光墟就像一个“平价超市”——3.8元的嘉顿瑞士卷这里才1元,15元的黄豆酱降到2元,2元一件衣服,1元一个钱包,20块钱一个的胶片机,1千块钱的老鼠货iphone.... 深夜下的广州,少了白天的喧闹,多了些宁静,人们纷纷拿着手电,认真地挑拣着旧货,仿佛生怕错过了什么好东西。在这里,你能看到广州的那种市井文化,那独特的本土味道。 时间:每天凌晨3点至早上7点左右 地址:广州市西门口至人民北路一带 交通:乘坐地铁到西门口站A出口。 最“广味儿”滨江跳蚤市场 如果起不来这么早,那么赶个大清早去滨江“趁墟”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天清晨到中午,在海珠桥和解放桥之间的滨江路上的跳蚤市场,是最“广味儿”的复古集市。 这里俨然就是一条迷你的“陶街”,上到胶片机、古旧怀表、老式收音机,洋家具;下到八十年代印着美女图的扑克牌,曾经风靡一时的闪卡、旧作业本等等,什么稀奇古怪的老物件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 走一走,挑一挑,花个几块到几十块钱,淘的就是一种心情,至于能不能淘到心仪的物品,就要看你的运气和眼力了。 时间:每天早上至中午左右 地址:广州市海珠桥南至南华东路一带 交通:乘坐地铁到海珠广场站,从A口出来后走过海珠桥,往左转到南华东路即是。 天亮前,墟在叫卖声中苏醒 天亮后人作鸟兽散 在车水马龙的闹市里不着痕迹。 这些宛如“鬼市”般的天光墟 却是广州深夜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明天,要不要一起去趁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