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晴滴翠 从赞誉聂振文其人其画所想到的
振文好游历,是对美、对山水之美之灵性的拜谒和崇敬。振文每有大创作,必是一番写生归来后暴风雨般的泼洒,笔墨之间流淌着他对自然和人性的色彩感悟,画面的结构、意像、境界都因为缘于写意精神而洋溢着生动的气韵与激扬的活力。每一幅画不是模仿或循规而作,而是那片山水和他的情感一一应和。《云深不知处》、《空山晴滴翠》,他把目光聚焦在自然环境的生命力和色彩的希望上,做到了心灵与世界的统一,从而,笔墨当风的山水意像也因为有了生命的关照而生动起来。就此而言,振文的泼彩泼墨体现了大千技法无与伦比的审美魅力。更重要的是,振文恪守着大千的艺术精神,行万里路写生,走遍山山水水,从黄山到庐山,从莫高窟到大江南北,通过游历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振文的作品更具有了感悟自然与感悟生命的巨大意蕴。 芙蓉两相依 振文有“好色”之雅逸。这“好色”似乎是大千所浓厚的。振文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是古典美的崇拜者,周围不乏姣好之女性,但没有绯闻,是一个让人放心、交心的麦田守望者。一身的汉唐古韵不是衣衫的装扮,投手举足之间谦谦有礼不可少,言语声形君子之行彰显。 振文所绘之泼彩荷花绚丽脱俗,惹得女性爱不释手,怪不得有众多女粉丝追随而让不少同道所妒,曰之“好色之徒”。其实,振文好色要归于画风上,振文的画有自然的色彩和谐之美,彩墨交映,笔墨在极富运动感中形成节奏、韵律,收放自如,开阖有度,美图配美文,谁不喜欢? 振文创作的《江南烟雨》系列,在一派散淡、灵动、率性的笔墨中,呈现出一种纯净澄澈,幽情无限之境。在其更多的泼彩作品中,他更是以情入画营造出一幅幅色彩玄妙,庄严华美,空灵剔透的山水佳作,既有忠实的写实,又有抽象的流动变化,传达出令人悸动的天地通灵、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理想状态,也是一种理想国的图腾再现。如此,没有“好色”,焉有这意境超凡脱俗的画作? 云中奇峰天外泉 振文“好友”,喜欢广结朋友,当然是为了吸纳百家学养和汲取他人之长。许多画家处处建自己的人脉平台,喜欢收弟子拉山头,美其名“桃李满天下”,而我见振文不曾肯收弟子,对吹捧他的文章也是戒备有余。振文曾说,学画混饭吃可以,但搞艺术没有天分,没有缘分,没有师承和学养,收弟子是害人家。是啊,在眼下中国画坛,有多少画家是奔着名和利去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在精神层面而去苦行呢?细看振文的《烟迷山上寺》、《云中奇峰天外泉》,这两幅画的意境是老题材,但在振文的笔下有新意,在深情化的笔墨和布局中,振文以直抒胸臆为特点,厚重而朴拙,把古人的笔墨符号化为今人的心象话语,笔法率真,墨色从容,气韵灵动,使之更贴近现代艺术气息与精神表现层面。如果一个画家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他不过是一个物欲裹腹的艺人而已。振文说,画家泥古而不创新,不敢挑战前人和规则,他就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修炼自己,开阔视野,平和的面对逆境,你终将会变得强大”。这是振文对前来拜访的艺术爱好者的如是鼓励。振文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的。 烟迷山上寺 没有相同的经历和相同的艺术修养是很难理解艺术家的。作为朋友,有缘相识振文,知道他心扉生长的世外桃园是一个理想国,他的画作更是他观照自然的写照和对世界领悟的告白。在此,用一首诗赞一下振文,“自古爱斟酌,无意费琢磨。日短嫌事少,夜长怕梦多。人生情难尽,物欲心易割。吃得苦中苦,方知是超脱”。愿振文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把大千世界的美好更加绚丽多姿展现在人们面前。
贾俊杰于金陵 2016.11.13 (作者系诗人、杂文家) 编辑/婉晴 聂振文:号不老书生、天沐堂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大千再传弟子。祖籍山东蓬莱,六十年代出生于辽宁丹东,后移居古都金陵。 书法初宗赵孟頫、苏轼,后涉诸家;绘画初习明清,再习宋元,后承传大千泼墨泼彩。为著名书法家史成俊、书画大家郭子绪、岭南画派大师李汝匡、张大千关门弟子孙家勤等诸先生的入室弟子。因得其恩师孙家勤先生亲传大千泼墨泼彩之法,遂成为张大千泼墨泼彩技法的大陆继承人。 现为辽宁国画院副院长、四川大风堂画院副院长、辽东国画院院长、扬州八怪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网艺术顾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