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养生第一家——鹤年堂

 田牧 2017-01-14

中医药养生第一家——鹤年堂

中医药养生第一家——鹤年堂

中医药养生第一家

鹤年堂

中华老字号  始于1405 明永乐三年

调元气  养太和

611年专注中医养生


“中华老字号”最令北京人津津乐道。但目前北京所谓老字号者,大都是百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出现的,若以时间先后计,在北京城中,要首推位于菜市口的“鹤年堂”了。

北京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回回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创建的。鹤年堂原址座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鹤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宫和天坛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坛早一百二十五年。

2005年,北京老字号协会授予鹤年堂“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的称号,意为鹤年堂是北京城中的老字号,是北京城中的第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

1999年,鹤年堂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08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鹤年堂与一般的医馆药铺的区别在于,她不仅悬壶济世“治已病”,更是“治未病”思想虔诚而执著的追崇者,形成了以“调元气,养太和”为文化内涵的“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其别具特色的食养术、经络养生术、形养术、神养术、药护术等养生技术方法传承至今,丰富而灿烂。




鹤年堂就在这闹市、名人、法场与治病救人之圣殿的矛盾的交融中,以文人开店的独特之风,集鸿儒雅士风范与中医、中药、养生为一体,六百余年长盛不衰,声名遐耳,不但养生治病名方医法留传后世,更有严嵩父子、明朝忠良杨继盛、抗倭名将戚继光、变法先驱谭嗣同等历史名人与鹤年堂许多历史的典故和传说,共同演绎了鹤年堂六百余年历史的传奇。


孝庄皇后

慈禧太后

  一般人是没有条件去谈养生的,而鹤年堂由于在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而为明清两朝的王公贵族所喜,一直到民国还为达官贵人所青睐。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两位身份尊贵的女性。

龙骨情缘

在史学界,鹤年堂也有一大贡献。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金石古文字学家—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偶患疟疾,请来大夫开处方,其中有味药名为“龙骨”,这味药到处找都没有。有人说,到宣武门外菜市口鹤年堂药铺,一定能找到。家人从鹤年堂将药抓回来后,王懿荣打开药包查看,无意中发现“龙骨”上刻着类似篆文的文字,惊喜非常。因为王懿荣对中国古文字很有研究,他认为“龙骨”上的道道划划都有一定规律,很像一种古文字。为弄个究竟,就派人去鹤年堂将这种“龙骨”全买了回来。经他将“龙骨”一块块的仔细对比,他断定这不是什么“龙骨”,而是古人在龟甲兽骨上刻的一种文字。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在鹤年堂被发现了。因此,史学家们都说,甲骨文的发现是鹤年堂的一大贡献。至今,在王懿荣老家—山东烟台的王懿荣纪念馆里,仍然有着甲骨文之父与鹤年堂的故事,供后人参观拜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